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策略
時間:2022-01-12 03:51:38
導語: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江西省會昌縣近年來注重做好對現代農業及其發展前景的研究,著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本文在分析會昌縣農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針對面臨的困境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現代農業;政策扶持;做大做強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江西省會昌縣近年來注重做好對現代農業及其發展前景的研究,著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
一、會昌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會昌縣高度重視發展現代農業,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城鄉共同繁榮發展的喜人局面。據統計,2013年全縣農業總產值27.7億元,同比增長4.61%,農民人均純收入5083元。目前,全縣已形成有一定比較優勢的優質稻、臍橙(贛南橘柚)、生豬、煙葉、油茶、葡萄、花卉苗木等七大特色主導產業;蔬菜、西瓜、茶葉、毛竹等農業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大批農民增收致富;糧食米粉加工、果品加工營銷、煙葉生產等農業產業鏈條逐步延伸;煙草公司實行定單農業生產,公司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為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成功經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較快,到2013年底全縣已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310個,行業協會15個,連續帶動農戶3萬多戶,輻射農戶5萬多戶,有效提高了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
二、會昌縣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巨大的市場潛力需要挖掘。會昌縣的土地、光、熱、水等自然條件優越,具備農業發展的良好條件,但開發水平不高。如蔬菜產業,全縣居民蔬菜自給率只有35%,蔬菜加工幾乎為零,而耕地冬閑田卻高達65%,寶貴的自然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會昌的山水資源、人文資源對發展旅游休閑農業得天獨厚,目前這一產業剛剛起步,加以引導做大做強,就可以將集旅游生態娛樂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成為新興主導產業。
(二)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全縣除了縣煙草公司,能給農戶提供“定單農業”的龍頭企業太少?,F有五豐公司米粉加工和果品加工龍頭企業,資金實力、指導服務和自身的市場開拓能力不強,農業產業仍處在“生產者怕銷不出產品,龍頭企業又怕收不到原料”的矛盾之中。
(三)農產品品牌開發明顯滯后。全縣僅有糧食加工的五豐米粉產品打響了品牌,是省級著名商標,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眾多經濟作物中,僅有贛南臍橙獲得全市通用的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縣畜牧、水產養殖沒有注冊過一個商標,也沒有一家申報過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權威認證。具有400多年生產歷史的會昌醬干也只是靠口口相傳,在全國還叫不響品牌。目前,全縣的農產品知名度不高,賣不出好價錢,影響了效益,也阻礙了產業的發展壯大。
(四)水利基礎設施不完善。多數農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標準低、老化失修嚴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受資金、技術、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產業基地建設水平不高,農業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靠天吃飯的情況,水利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配套設施不健全,抗災減災能力弱,產出率不高。
(五)農村土地流轉困難。一方面,家庭經營的土地面積過小,人工、化肥、農藥等投入大而產出效益低,沒有規模效益,影響農戶利用自家土地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租金水平較低,目前每畝租金每年在400元以下,麻州下堡蔬菜基地2013年每畝年租金僅300元(以后每年遞增5%,450元封頂)。大多數農戶土地出租流轉方面心態不一,大戶企業要承租連片土地形成規模種養較難,只能望田(山)興嘆。小農經濟無法應對大市場,難于發展大產業,土地流轉難成為該縣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影響了農業的對外開放和產業提升。
(六)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農村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農村青年不愿務農,剩下來務農的多數是老人、小孩;年青人對務農根本沒興趣,即使在家的務農收入高于外地打工也不愿在家務農,懂得農活會做農活的人越來越少,“老人農業”的特征十分明顯。農民素質、勞動技能低下,不僅制約個體發展,也制約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和轉化,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快速推進。
(七)行業協會尚未發揮效力?,F有的農業合作社和協會還處在培育階段,總量少,覆蓋窄,運作不規范,服務功能單一,帶動力有限,不能引導社員按需生產、規避風險,沒有與入會社員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聯結機制。廣大農民迫切需要真正有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等方面開展自我服務,創建品牌,開拓市場,增加成員收入。
(八)農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農業是受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雙重夾擊的弱勢產業,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短缺是普遍現象,涉農主體都不是資金實力雄厚的市場主體,本身實力有限,政府扶持又杯水車薪,信貸要求門檻較高、手續繁瑣、利率較高,影響了農業產業的投入,制約了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建議
(一)制定完善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制定完善縣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發展規劃要保護好會昌縣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嚴格整治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提升優勢產業,發揮比較優勢,注重轉型升級,對糧食、果業、生豬、煙葉產業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做深。要打造朝陽產業,以爭創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為目標,把休閑農業打造成主導產業。要挖掘傳統產業,對水產養殖業、特種養殖業科學籌劃,精心培育,打造成特色產業。要發展新興產業,結合區域布局,有所側重地扶持發展花卉苗木、中藥材、食用菌、旅游食品等產業,讓其成為縣級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新興產業逐步發展為優勢產業。
(二)提升農業水利基礎設施水平。要突出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按照“圍繞龍頭,突出特色,連片集中”的發展思路,合理布局,形成與自然條件和資源特點相適應的格局。順暢土地流轉,將零星分散的土地向規模集中連片流轉;加大投入,整合涉農資金,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能力和生產水平;開展“定單農業”建基地,用工業化的思路來破解農業發展難題;通過科技示范園建好基地,提升基地建設水平。
(三)培植農業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另一頭連著農戶和基地,其實力強弱和牽引力的大小,決定著主導產業的規模和成效。要強化農業對外開放,積極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水平高、功能強的龍頭企業;注重扶持大戶,促大戶成產業龍頭;積極發展農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完善機制,規范運作,增強功能,提高覆蓋面和輻射力,幫助其發展成為產業龍頭;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和推行龍頭企業通過訂單、合同、合作制、租賃以及入股等形式,加強與基地農戶連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四)打造農產品品牌。一個具有品牌效應的好產品,就能拉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要按照“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基地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強化品牌意識,鼓勵種、養、加產品注冊商標,加大宣傳力度,對重點品牌予以扶持,著力打造會昌米粉、會昌醬干和酸棗糕等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場占有率高的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加大“三品一標”農產品的開發力度,鼓勵和扶持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建設各類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生產基地,同時注重完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完善質量認證、包裝標識、質量監管和追溯制度,生產出消費者歡迎、市場放心的農產品。
(五)強化統籌協調服務。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農業發展考核獎懲機制。優化農業發展環境,把創造公平、公正、寬松、和諧的發展環境,當作政府抓產業的基本義務和首要職責,保證各種主體放心、放手發展。以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為契機,著力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為龍頭企業提供規?;玫馗愫梅?。深化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理順農業技術、服務隊伍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使全縣農技人員能靜下心來專心致志服務產業建設。出臺優惠政策,加強農業發展資金、用地、稅收等各方面的扶持,特別是在銀行信貸融資方面政府要出臺扶持政策,促進其發展壯大。
作者:鐘景生 單位:江西省會昌縣財政局
- 上一篇:農業科技進步對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
- 下一篇:探礦工程技術與低碳經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