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趨勢性變化分析

時間:2022-08-08 08:22:53

導語:農業發展趨勢性變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發展趨勢性變化分析

1新常態下農業發展理念

新常態下的農業發展在理念上有了變化,發展中比較注重人本化的推廣,其中尤其重視以人為本培養大批懂技術及善于經營管理的新型農業生產和經營者;對于農業發展推廣思想理念的多元化推廣方面比較重視,對于圍繞著建設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體系層面比較重視[1]。

2新常態下農業發展趨勢變化

新常態下農業發展過程中經過了幾個重要方面的變化,對這些發展趨勢性變化進行理論分析,有助于了解農業發展的過程,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策略。新常態下農業發展趨勢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2.1農業資源功能的趨勢性變化。新常態下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趨勢性變化中,農業資源的功能變化是比較突出的。在過去的發展中,耕地、水等這些資源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農產品供給也主要是通過這些資源的投入來獲得。經過長期的發展,對資源及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消耗。我國作為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近些年水資源破壞問題比較突出,這對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2]。近些年可持續發展觀念進一步深化,國家提倡生態文明理念,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不只是要承擔產品供給功能,在具體的生產中也要能有效實現資源節約型及環境友好型的發展目標,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要進一步拓展,這樣在農業發展的資源功能方面就逐漸發生了變化。2.2農業需求結構趨勢性變化。新的發展環境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礎特征就是需求變化,個性化的消費及多樣化的消費逐漸形成了發展趨勢,充分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就顯得比較重要,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愈來愈明顯。農業的需求變化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需求的結構性變化是比較重要的特征體現。在品種的結構方面,由于城鄉居民對小麥、大米等糧食類產品的消費比較穩定,對于水產品及肉類產品等產品需求比較旺盛,這就使農業發展的需求結構逐步發生了變化。而從質量水平的角度分析來看,由于受到不同消費需求的變化影響,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對農產品的需求表現了差異性的分層態勢[3]。當前我國居民在農產品的需求方面已經跨越了滿足數量需求的階段,進入到了數量質量安全并重的新發展時期。2.3農業經營方式的趨勢性變化。農業發展趨勢性變化中,經營方式的趨勢性變化表現比較突出,主要是在農業生產及農產品的流通上,在這里涉及到了生產力及生產管理。農業生產上主要表現在生產主體的變化。過去是小規模分散經營,而現在是新型的經營主體和分散承包農戶共同從事農業生產和服務,農業生產在當前進入了規模化、商品化和集約化的發展階段。而從農產品的流通層面來看,過去是田間到餐桌,實物形態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是主要的表現形式;隨著當前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農產品的流通已經實現了虛擬化的發展目標[4]。其中,冷鏈物流的流通模式是重要方式之一,在各類產銷對接形式上比較突出。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下,使得農業經營方式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已經形成了人力資本+機械化+現代科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類型,大大提高了經營效率。2.4農業調控行為趨勢性變化。大力發展農業是基本國策,面對日益復雜的發展環境,對農業的發展從政策上進行優化就更為重要。在全面改革的深化實施下,我國已經打破了統購統銷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確立了家庭承包經營作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樣就促使農民成為了獨立的生產經營主體,市場機制在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更為顯著。新的發展時期,政府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從政策上對農業、農民都提供了相應補貼,逐漸構建了完善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在當前的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環境下,政府在農業發展方面已經開始給予更多的支持政策,簡政放權激發市場的發展活力,在政府的引導下社會中更多資金融入到農業發展中,放寬了農業準入門檻,這樣在市場機制的有效調控下,對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就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5農業供給模式趨勢性變化。農業的發展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供給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過去的農業供給模式主要是聚焦國內的市場及資源。在糧棉油糖及畜牧水產方面都要求有盡可能高的自給率。自加入WTO之后,我國農業發展的供給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將國內和國際作為重要的供給發展模式,兩種資源的供給模式的發展特征愈來愈明顯化,進口的農產品數量逐漸增多。數據顯示,我國在國際貿易合作下,相當于利用了國際耕地44萬hm2來生產糧食、棉花等作物,近些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這一數據得到了進一步增長[5]。在堅持口糧絕對安全以及與國情相結合的發展基礎上,進一步加快了國內緊缺型農產品的進口及農業走出去的步伐。從整體上來看,農業供給模式的趨勢性變化已經愈來愈明顯。

3結語

通過對新常態下農業發展趨勢性變化的研究,能夠對實際農業發展的理論深化有促進作用,為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理論基礎。希望通過此次的理論研究,有助于農業的發展。

作者:陳家友 單位:建始縣農業局

參考文獻

[1]張紅宇.把握新常態下農業發展的趨勢性變化[J].農業知識(瓜果菜),2015(14):1.

[2]張志棟.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飼料糧市場供需形勢分析與展望[J].中國豬業,2017(2):13-15.

[3]簡真瑜.把握新常態下農村流通的六個變化[J].決策導刊,2015(6):10-12.

[4]張紅宇.新常態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突破[J].當代縣域經濟,2015(12):11-14.

[5]張紅宇.我國農業規模經營的兩種路徑選擇[J].農村實用技術,2015(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