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思考

時間:2022-06-22 03:20:54

導語: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思考

四川省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農業發展正面臨資源約束趨緊、投入品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等嚴峻挑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與改善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必須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通過對浙江發展現代農業模式、路徑的調研、思考,本人認為:發展四川現代農業應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挖掘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走出一條特色效益與生態環境相融合的現代農業之路。

1四川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現實意義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游,是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關口。四川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全國。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有利于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是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一方面,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過程,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依賴性最大,自然資源和生態條件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決定著農產品的品質和規模。另一方面,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土壤結構、水利設施改造、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廢棄物處理等,也直接影響農業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就是要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實現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是我省農業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的重大舉措,在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時要轉變傳統的方式,既要選用生態的產業鏈模式,也要注重采用生態的支撐技術。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把生態作為特色,讓效益持續提高,就能率先實現農業的低碳和循環發展,搶占綠色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對于推動四川農業轉型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和實現全面小康意義重大。

2浙江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對我們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浙江經濟高速發展,但以制造業和印染業為主的產業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是巨大的。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在全面分析自身資源稟賦和農業發展形勢的基礎上,作出了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戰略決策,制定了《浙江省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把高效生態農業作為浙江現代農業的目標模式,打造生態浙江、美麗浙江,并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突破口。浙江從“寧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強省建設和形成社會共識的歷程。四川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時期,農業發展正面臨資源約束趨緊、投入品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等嚴峻挑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所謂高效,就是要體現農業有更高的土地產出率、投入產出率、勞動生產率,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比較效益,使農業成為能讓農民增收致富的現代產業。所謂生態,就是要體現農業既能為社會提供綠色安全優質農產品,又能保護好生態環境并實現農業資源永續利用,使農業轉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所謂高效生態農業就是以綠色產品消費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特性,集約化經營與生態化生產有機融合的現代農業。高效生態農業既不同于偏重高投入高產出的集約石油農業,也不同于偏重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放棄高投入高產出目標的自然生態農業:既體現了現代農業的一般特性,又符合了我省人多地少,農業資源豐富的特殊性。

3四川具備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有利條件

高效生態農業具有5個基本特點:一是以綠色健康消費需求為導向,體現農產品的綠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統—性;二是以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理念為指導,體現農業的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的最大化;三是以農業資源集約、精細、高效和可持續開發利用為前提,體現集約化生產經營方式與生態化循環經濟方式的有機耦合;四是以科技創新為農業增長的主動力,體現高產優質高效科技與綠色安全生態技術的有機結合;五是以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體系為支撐,體現專業化、企業化、規模化生產主體與合作化、產業化、社會化的經營服務組織的有效連接??陀^分析我省現狀,具備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十分獨特的優勢。3.1生態資源豐富。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提供了條件。四川現有林地面積0.24億hm2,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9%,森林覆蓋率35.5%,高出全國平均近14%,全省森林、濕地儲碳量高達26.63億t。這既是重要的生態寶地,也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最佳區域。3.2區域特色明顯。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提供了空間。全省基本形成的大涼山、川藏高原、大巴山、川中丘陵、成都平原、金沙江流域等六大農業特色區域,為我省發展多種類型、各具特色的高效生態農業提供了廣闊空間。3.3科技支撐有力。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提供了保障。經過多年攻關,我省在農業面源污染、測土配方施肥、重金屬污染控制、節水灌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有了較豐富的技術儲備,可為我省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提供技術支撐。

4推進四川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省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要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堅持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和轉變生產組織方式為支撐,突出區域特色優勢,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將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實現我省農業持續健康發展,譜寫美麗中國四川華麗篇章。4.1對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進行總體規劃布局。建議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作為推進四川現代農業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進行謀劃,作為全省成長性產業的重要內容,并制定未來較長時期全省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專項規劃,對我省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進行總體設計與布局。4.2打造高效生態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議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高效生態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通過積極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推進農產品品牌營銷和市場開拓,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同時將成熟的產業支撐技術與生態保護技術在示范區集成示范,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如以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為契機,選擇重點區域開展農產品產地安全分級管理試點,推動農業生產功能區合理布局;以畜禽糞便、作物秸稈、殘留地膜、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物資源化利用為主體,因地制宜開展循環農業綜合技術示范;以節肥、節水、節約、節膜等農業清潔技術的推廣為重點,打造農業污染防治和生態農業產業綜合開發示范區。4.3建立促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支撐體系。建議盡快出臺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有關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從財政、稅收、投融資、保險、用地、人才等方面統籌給予支持。同時,建立不同功能區生態補償機制,取消對生態農業功能區GDP指標的考核,加大對涉農指標和生態保護類指標的考核。

作者:趙佳駿 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