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農業技術外包服務研究

時間:2022-06-22 03:28:19

導語:農民農業技術外包服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農業技術外包服務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技術外包服務應運而生,既緩解了農業勞動力不足的負面影響,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作為農業技術的最終使用者,農民對技術外包服務的需求直接影響著該體系的構建。本文對國內外農民農業技術外包服務需求經濟學研究進行綜述,關注點主要放在生產環節外包行為的影響因素和農民技術需求的優先序上,同時指出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農業技術;外包;服務;需求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功不可沒。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對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和勞動力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農業勞動力嚴重缺失;而且購買大型機械設備造成生產成本過高,無法保障農民的收益,也不利于農業的持續經營。在此背景下,農業技術外包服務的產生為農戶提供了便利,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不足、大型機械成本過高等問題。農業技術外包是指農業生產經營中的部分環節,特別是包含先進農業技術應用的環節,委托專門服務機構承擔,從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收益水平的生產行為[1-2]。這一措施不僅能夠緩解農業勞動力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有助于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和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3]。由此可見,發展農業技術外包服務對于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針對農業技術服務的相關研究已不在少數[4-5]。然而,學術界針對農業技術外包的專門研究起步較晚,直到近年來才大量涌現。隨著我國農業的迅速發展,農技服務外包已成為大勢所趨,對其發展現狀、影響因素及未來前景等的深入探究越來越具有必要性。本文著重研究農業技術外包服務的需求問題,評述國內外學者對于農技外包服務需求的主要研究,旨在從需求角度入手,探究如何構建完善的農業技術外包服務體系。

1生產環節外包行為的影響因素

近年來,生產環節外包現象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日漸普遍,尤其是江蘇、浙江等沿海省份,由于經濟發達、農業現代化程度高,外包服務已經趨向標準化和專業化[6]。陳超等[7]基于江蘇省三縣的面板數據,對水稻生產環節外包的生產率效應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生產環節外包能夠有效提高水稻生產率。那么如何在現有基礎上促使農業生產環節外包向更高水平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則需要對生產環節外包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考察。以往對于生產環節外包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普遍采用的是Logistic模型,多集中在戶主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結構、土地細碎化程度和家庭農業勞動力投入量等方面。1.1戶主年齡。對于戶主年齡這一影響因素,國內外研究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即戶主年齡對農民生產環節的外包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但對于原因的解釋卻有所差異。一方面,有學者認為,隨著戶主年齡的增大,其從事非農就業的可能性會降低,依靠自身的勞動能力可以完成較為簡單的農業生產環節,故外包的可能性較低[8];另一方面,胡宜挺和肖志敏[9]還提到年齡較大的農戶具有思想觀念陳舊、風險厭惡程度高、耕種經驗豐富等特征,這些同樣會對外包行為產生負向影響。1.2受教育程度?,F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對農戶生產環節外包行為具有顯著影響,但存在正向影響還是負向影響并未達成一致結論。一種觀點認為,受教育程度高的農戶更容易意識到外包所能帶來的好處,因而選擇外包的概率較高[8-9];但另一種觀點卻認為受教育程度高的農戶具備更高的生產技能,因而選擇外包的概率較低。其中陳超和黃宏偉[7]通過對示范戶與非示范戶的對比,發現受教育程度對二者的影響是相反的。對于示范戶而言,外包行為與受教育程度成反比;對于非示范戶而言,外包行為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1.3家庭收入。近年來,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家庭收入對生產環節外包行為的影響。一方面,王志剛等[8]研究表明家庭總收入對生產環節外包不產生顯著影響,并認為無論是大戶還是小戶都可以選擇生產環節外包;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學者研究了家庭收入結構,即農業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的影響。陳超和黃宏偉[7]發現水稻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越大的農戶,生產環節外包越多。而胡宜挺和肖志敏[9]則持相反的觀點,并認為農業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代表著兼業化程度,比重越大,兼業化程度越低,農戶更傾向于選擇自耕自收;反之則更傾向于選擇外包。1.4土地破碎度。土地特征也是影響農民生產環節外包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指農民經營土地的細碎化程度,即土地破碎度。研究普遍認為,土地破碎度越高,農戶選擇生產環節外包的概率就越低[8-9]。原因可能是,當土地細碎化程度越高時,外包作業的成本和難度也會隨之提升,出于對成本的考慮,農戶通常不會選擇生產環節外包。而農戶經營土地規模在一定范圍內促進生產環節外包,這是由于規模越大的農戶,越有可能面臨勞動供給的約束,從而對外包服務的需求也越高。隨著我國土地流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替代了部分小農生產,因此對于農業技術外包的需求也有所增加。1.5家庭農業勞動力數量。王志剛等[8]研究發現家庭務農勞動力數量對勞動力密集型環節外包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對半勞動力半技術密集型環節和技術密集型環節的外包沒有顯著影響。蔡榮和蔡書凱[6]則認為勞動力數量對全部過程都有直接影響,如果缺乏勞動力資源,生產環節外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2農民技術需求的優先序

農民是農業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從需求角度入手,探究農民技術需求的優先序,是促進技術外包服務體系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立和完善[10]。從已有文獻來看,對于農民技術需求優先序的研究多運用聚類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從農民自身需要的技術服務和最需要供給者提供的技術服務層面展開論述。2.1農民自身最需要的農業技術服務。楊傳喜等[11]基于河南、山東等11個省的調查數據,統計分析了食用菌種植戶的微觀技術需求的優先序,結果顯示:在搭架環節,農戶最需要輕巧耐用棚架技術;在選種環節,農戶最需要品質好、產量高、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新品種;在食用菌生產中,農戶最需要的是輕簡化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余國新等[12]研究發現番茄種植戶技術需求的優先序依次為施肥技術、采摘技術、灌溉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機械化技術和播種技術等。由此可以看出,病蟲害已成為當前影響農業生產的突出問題,需大力提供農作物病蟲害的預測和防治服務。2.2最需要供給者提供的農業技術服務。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日益多元化、多樣化,研究農民最需要供給者提供什么樣的農業技術服務,能夠促進服務供給主體優化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果,從而帶動服務體系的發展。有學者認為,農戶最需要政府部門提供的農業技術服務是栽培管理技術服務、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施肥技術服務等,而且農技服務主體供給能力不強可能是導致農民需求不足的原因[13-14]。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農民自身的農技服務和最急需政府提供的農技服務的排列順序有較大不同,需要結合兩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3結論

近年來,農業技術外包服務的需求問題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外包行為的影響因素和農業技術需求的優先序等方面,運用Logistic模型和聚類分析、排序比較等方法,從微觀層面展開分析。通過綜述發現,以往的研究多以小型農戶為研究對象,而目前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我國迅速崛起,并逐漸成為帶動我國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這就使得以往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诖?,如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究:首先,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技術外包需求是什么;其次,目前我國農業技術外包服務普遍供給不足,那么如何從農民需求角度入手發展外包服務的供給;最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是技術外包服務的需求者,也可能是供給者,應該如何協調供需,從而更好地為小農、為其自身服務。

作者:李靜 單位: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