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田間管理策略論文
時間:2022-08-27 08:42:00
導語:棉花田間管理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主要介紹了棉花花鈴期的生育特點與要求,并提出了切合生產實際的管理技術,主要包括施肥、水分管理、整枝打頂控晚蕾、化學調控、病蟲害防治等內容,值得借鑒和應用。
關鍵詞:棉花;花鈴期;生育特點與要求;管理技術
棉花從開花到棉鈴成熟吐絮的一段時間為花鈴期。此期棉株逐漸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轉向以生殖生長為主,是決定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時期。一般從7月上中旬至8月底或9月初,對于蒙城縣接茬棉來說花鈴期的時間是7月中旬至9月上旬。
一、生育特點與要求
花鈴期又可分為初花期和盛花結鈴期,初花期以營養生長為主,盛花期是棉花生長發育最旺盛和干物質積累最多的時期,花鈴期內棉株吸收的氮約占全生育期吸收總量的65%,磷約占73%,鉀占59%~75%,此時棉株大量開花結鈴,如果肥料供應不足,常常伴隨出現蕾鈴脫落的高峰,所以重施花鈴肥是棉花花鈴期增蕾保鈴防早衰、形成產量的關鍵措施。此期要求:控初花,促盛花,帶大桃封行,既不瘋長又不早衰,協調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個體與群體、棉株正常生長與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矛盾,爭取桃多、桃大、減少蟲害和爛桃,達到高產、優質。主攻目標是:嫩過7月,健過8月,9月不早衰、不徒長、多結桃、結大桃。
二、管理技術
2.1施肥
一是重施花鈴肥。對于肥力一般、長勢弱的棉田花鈴肥宜在花鈴前期即初花期施用(7月中旬),而對基肥足、長勢旺的棉田可適當晚施、少施,宜在后期即盛花期施用(7月下旬至8月初)(即下部結1~2個大鈴時)。在行間開溝施下或打宕(穴施)施入在兩株之間,追施尿素225~300kg/hm2,餅肥375~450kg/hm2,鉀肥150kg/hm2?;ㄢ彿室欢ㄒ鶕鞖馇闆r趁雨斷之前施肥或干旱時施后及時澆水,達到充分發揮肥效。二是補施蓋頂肥。由于雜交棉結鈴性強,需肥較多,為防止后期缺肥早衰,盛花期后還要根據土壤肥力和棉株長勢適當補施蓋頂肥(又叫補桃肥),可于8月上中旬進行補施,蓋頂肥以速效性氮肥為好,追尿素75~120kg/hm2。三是葉面噴肥。在棉花生育后期一般于8月中下旬后棉花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或天氣干旱,土壤養分供應不足時,可采用根外追肥的辦法防止棉花早衰和脫肥,葉面噴施可選用1%~2%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溶液750kg/hm2或棉花美洲星,每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即可,以達到提高產量和纖維品質的效果。
2.2水分管理
棉花花鈴期耗水量大,且逢高溫季節,棉株對水分(旱、澇)的反應敏感,易造成水分失調,代謝受阻,大量蕾鈴脫落,引起早衰。因此,應根據天氣及土壤墑情做好棉田的排灌工作。棉田灌水要做到“三看”,即看天、看地、看棉花。一般晴天、高溫持續7~10d以上,近期天氣無雨,土壤失水嚴重,棉花生長緩慢,葉色暗綠,中午出現萎蔫,下午3時仍不能恢復,紅莖比例已達90%以上時,應及時溝灌為宜。切勿中午高溫時灌水。8月中旬以后,氣溫開始下降,下部棉鈴開始接近成熟,棉田濕度不宜太大,灌水要慎重,灌后遇雨會造成大量爛桃,一般應少灌或不灌。同時蒙城縣花鈴期也易出現雷陣雨天氣,要及時做好棉田排水工作,以免田間積水,造成棉株生理失調,增加蕾鈴脫落和爛鈴。
2.3整枝打頂控晚蕾
通過整枝、打頂等工作,能夠極大地改善棉田通透條件,有利于棉鈴成熟,減少爛鈴和病蟲害發生,調節棉株內營養物質的分配,集中供應開花結鈴的需要,提高成鈴率和鈴重,減少晚秋桃,提高產量和品質。打頂時間在7月下旬至8月初,具體時間由植株長勢決定。蒙城縣的經驗做法就是“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凹頂早、尖頂遲,平定小打正當時”。打頂的方法應掌握打小,即摘“1心1葉”為原則,不能圖快“大把揪”。打頂要選擇晴天,以利于傷口愈合。對于棉株生長不齊的棉田,應分次打頂,先打高的,過幾天再全部打完。打早了影響果枝數的增加,促使上部果枝伸長,影響通風透光,不利結早秋桃和中下部棉鈴成熟及吐絮,也影響田管和收花;打晚了則增加無效果枝和花蕾,徒消耗養分,且打早打晚都影響產量。對于后期長勢仍較旺的棉田,上部果枝的晚蕾和無效花蕾較多時,可以用人工打邊心摘除花蕾,也可用化學方法調控。如果肥力較高、生長過旺,已有蔭蔽跡象的棉田,還應分次去葉枝、抹贅芽、摘老葉、打邊心、剪空枝,力求通風透光促進早熟、避免爛鈴。
2.4化學調控
化學調控能夠有效地調節棉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促進養分向結實器官蕾、花、鈴輸送,防止植株徒長,利于根系生長發育,增強植株抗性,促進棉鈴早熟,減少爛鈴和爛桃。初花期用矮壯素30~45g/hm2,對水225~300kg噴施頂部。盛花期(打頂后7~10d約8月中旬)用矮壯素45~75g/hm2,對水450kg噴施上部4~5臺果枝頂部,以控晚蕾,增加鈴重,簡化后期整枝,防止貪青晚熟。公務員之家:
2.5病蟲害防治
花鈴期主要病蟲害為枯黃萎病、紅葉莖枯病、棉鈴病害(角斑病、鈴?。?、蚜蟲、棉葉螨、棉鈴蟲。防治枯黃萎病用70%甲基托布津藥液187.5~300.0kg/hm2進行土壤處理,若局部發病時進行局部處理。防治紅葉莖枯病采用根外追肥,噴施2%尿素或1%硫酸鉀或0.1%硫酸鎂液2250kg/hm2。防治棉角斑病用65%代森錳鋅500倍液等殺菌劑噴霧。防治鈴期病害用65%代森錳鋅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防治棉蚜用10%吡蟲啉、3%啶蟲脒噴霧。防治棉鈴蟲用50%辛硫磷、1.8%阿維菌素、30%快威等噴霧。防治棉葉螨用20%噠螨靈、15%掃螨凈、40%氧化樂果等噴霧。
參考文獻
[1]龍銀根,夏金海.雜交棉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22):181-182.
[2]李可意.棉花花鈴期大田管理措施[J].山西農業(致富科技),2007(8):19.
- 上一篇:水稻病蟲害防治策略論文
- 下一篇: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基礎訓練原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