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業品國際競爭力決策

時間:2022-11-16 05:08:00

導語:提升農業品國際競爭力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農業品國際競爭力決策

在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目前我國農產品供求關系已由數量制約為主轉變為質量和品種制約為主,農業發展由主要受資源約束轉變為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并以市場需求的約束為主。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農業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加快,我國農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國農產品必須千方百計提高競爭力,從而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1影響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因素

1.1農產品生產規模因素農業是受規模效應影響較大的產業,農產品的生產規模直接影響著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農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大體上相當于歐盟的1/40,美國的1/400,使得每個農業勞動力所支配的資源少,從而使得勞動力生產率也較低。我國目前每個農業勞動力所生產的農產品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規模小也使得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到一定的制約,規模小還使得營銷組織面臨較為不利的環境。生產的品種較為混雜,單個勞動者生產數量較少,從千家萬戶的農民中收購不同質量的產品勢必會增加營銷收購成本。

1.2政策和體制因素政策和體制是影響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對農業補貼政策、稅費政策、運費政策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補貼和稅費政策方面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方面,發達國家給予農民以各種支持和補貼,另一方面,我國不僅給予農民的支持很少,還向農民征收各種高額的農業稅費。

1.3農產品加工因素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晚,規模較小,技術水平不高也是制約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工業的發展水平不僅對一些原料性產品如棉花、油料、糖料的競爭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且對水果和蔬菜等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4農民自身因素農民是農產品的直接創造者,農民的素質對競爭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無論什么樣的政策、法規和技術,無論是提高農產品質量還是調整農產品結構,最終地要通過農民來實現。我國農民具有勤勞,樸實、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但也存在一些弱點,諸如:市場意識薄弱、文化教育水平較低、農民合作組織缺乏。

2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2.1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的力度,開創我國農產品的新局面無論是土地生產率的提高,還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是以科技進步為原動力的,要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競爭力,更要以科技發展做支撐。我國近些年加大了在農業上的科技投入,提高了我國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而且我國還在積極開發和研制“現代農業技術”,這為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競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2.2完善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農產品管理體制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我國農村原有實行的家庭承包經營已呈現了它的一些弊端,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農藥化肥使用水平參差不齊,使得產品也參差不齊,不利于提高競爭力,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發展農戶之間自愿聯合的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統一為農民提供農藥,化肥,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運銷產品,有條件的專業合作社和協會還可以統一加工產品,做到分戶生產,合作服務,聯合起來與市場接軌,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經營體制。這是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發展,它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2.3實施品牌戰略,大力加強農產品營銷工作目前,農產品的競爭已經不單單是質量競爭,品牌競爭也加入到農產品競爭的行列,實施品牌戰略是提高國內農產品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過去,我國農產品同品牌、商標基本無緣。90年代中期,隨著很多地方的名牌戰略適合地向農產品領域的衍生,不少農產品開始使用品牌。要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們要創造和維護好優質農產品品牌,并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企業的質量和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上。有的地方靠行政的辦法樹立品牌,把許多企業原有品牌合并,歸為一個品牌,這樣做可能會做大一兩個企業,但據以往的經驗,單純用行政手段去干預企業經營活動,多數是不成功的。

2.4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推進農產品標準化,是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我國普通的農產品的大量生產,但是適應國際需求的專業化農產品的生產遠遠不足,不經標準化生產的農產品無法進入國外的高級市場,只能在諸如地攤的這種地方銷售,這樣嚴重影響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如果這種情況不立即加以改善,我國的農產品很難參與國際競爭。標準化生產不僅可以使農產品的品質、花色、包裝上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且可以通過標準化生產來發展消費者所需農產品的特性。

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應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生產實踐為基礎,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中心,以科學技術為動力,在世界貿易組織條款規定的框架內,組織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用以指導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