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農業發展情況及策略

時間:2022-05-09 03:53:00

導語:觀光農業發展情況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觀光農業發展情況及策略

休閑觀光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旅游服務為手段,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自然環境,結合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村文化生活等內容,吸引游客前來觀光、休閑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1-3]。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從而達到農業生態、經濟和社會的有效統一[4-5]。景寧縣地處山區,風景優美,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近年來,景寧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神奇畬鄉、秀美山水、休閑勝地”的縣域定位,牢牢把握“一環二線三區”的整體規劃思路,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現將景寧縣體閑觀光農業發展優勢、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1景寧縣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

1.1產業初具規模

近年來,景寧縣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休閑農業旅游,至今已形成功能類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逐步規范化的良好局面[6-7]。據統計,目前全縣共有各種形式的農業休閑點23個,星級農家樂經營戶78家。2009年接待游客133.7萬人次,營業收入達5.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0.5%和30.3%。

1.2發展模式多樣

隨著景寧縣休閑農業旅游經營范圍不斷擴大,經營類型不斷豐富,休閑農業旅游也呈現出發展模式多樣化、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以深垟、崗石、吳布等生態民族村為代表的農民利用自家庭院,依托特色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吸引眾多游客,讓游客體驗“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為特色的農家樂休閑模式,并促進民族村的發展。還有以特色農產品為依托,以農業觀光、產品采摘和垂釣為休閑主題的觀光旅游模式等,大大豐富了休閑農業旅游的服務內容。

1.3宣傳營銷形式不斷創新

景寧縣休閑觀光農業的宣傳營銷形式在不斷創新。一是建設獨立網站并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加強網站建設,現擁有畬鄉旅游網、創4A網站、畬鄉之窗景區網站和云中大漈景區網站,各網站不僅有獨立域名,而且內容豐富,頁面精美,制作精良,景區網站掛靠國內知名網站《中國網》,充分與各大知名網站鏈接,擴大知名度。在人民網上制作專題頁面,充分利用國家、省、市、縣的報刊、電視、廣播、網站,大力宣傳景寧縣休閑農業旅游及創建工作。二是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擴大內外影響。2010年9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畬鄉麗人”評選活動,使畬鄉景寧縣休閑農業旅游形象進一步深入人心。2010年7月,景寧縣在網絡上公開在全國范圍開展中國畬鄉之窗和云中大漈景區形象宣傳口號有獎征集活動,得到全國各地群眾的廣泛響應。

1.4政府積極引導開發

為打造全國畬族文化基地,景寧縣從畬族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品牌開發等方面著手,各級政府積極引導開發,進一步加大了畬族文化軟、硬件建設投入。僅2009年,景寧縣就投資超過1億元,實施了“一條風情街、一個文化中心、一個民族廣場、一處民族風情休閑景觀帶、一片民族聚居區、一座標志性建筑”等“六個一”改造工程,著力對作為旅游接待中心的縣城進行大規模改造,努力把縣城建設成為對外展示畬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與此同時,為加快特色產業培育,景寧縣把茶葉、食用菌、毛竹、高山花卉、高山蔬菜確定為五大富農產業,制定實施了包括加大扶持力度、實施品牌化戰略等7項舉措來促進五大富農產業。

2發展優勢

2.1政策優勢

自2007年以來,浙江省發改、財政、農業、人事等廳局紛紛由“一把手”親自帶隊,深入景寧縣進行調研,制定幫扶方案,落實幫扶措施,幫助景寧縣人民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謀劃發展思路,推進項目建設,并在資金、政策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此外,景寧畬族自治縣也制定出臺了農業專項政策,計劃在2008—2012年,每年安排1100萬元資金,用于扶持茶葉、筍竹、高山花卉等五大富農產業的發展。

2.2資源優勢

一是景觀資源。景寧縣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由于海拔懸殊,坡向各異,形成多樣立體氣候,適宜于多種野生植物生長。現境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9種,國家瀕臨植物22種,森林覆蓋率高達66.05%,主產松、杉、毛竹等。景寧縣域水系縱橫,河流水利資源蘊藏豐富,湖泊、水庫、池塘星羅棋布。二是人文資源。作為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蘊育了璀璨豐富的民族文化,有著迥然獨特的韻味,散發著鮮明的民族風情。其風俗文化尤以畬族婚禮和“三月三”最富特色,曾在中央電視臺及省地電視臺播放。畬族人民能歌善舞,常以此來抒發情感,享有“歌的海洋”之譽。畬族這朵鮮艷的民族文化,將是景寧縣旅游業發展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3存在的問題

3.1交通不便

景寧縣地處浙江省南端,山脈縱橫,與外界聯系不暢,交通瓶頸現象嚴重,雖經多年發展,初步建立起交通網絡,縣城連接各鄉鎮的公路雖有水泥路、柏油路,但大多很狹窄,不利于外來旅游者的進出。交通是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沒有便利交通、酒店服務等設施就不能吸引大批游客,從而不能將旅游發展成為規模化產業。

3.2管理欠規范

休閑農業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構不健全,各級政府的農業部門、旅游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在管理上還不協調。游客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方面的安全、衛生還不夠規范,且經營管理人員大多原來從事農業生產,對旅游業缺乏管理經驗。旅游服務人員大多以當地的村民為主,多數未受過正規培訓,有的雖然進行了短期培訓,但時間短,知識面窄,各類服務不規范,從整體上看素質仍然偏低。經營者對服務人員的雇傭方面也不夠規范,沒有簽訂就業協議,服務人員的利益缺乏保障。

4發展對策

4.1加大資金投入,改良交通設施

政府應擴大投入,完善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礎服務設施,提升休閑觀光農業的外部環境,增強可進入性。強化招商引資和社會資本的引導,著力克服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資金短缺問題,化解產業發展瓶頸,改良交通設施,完善現有的交通系統??傮w來看,以上道路交通的建設完工對全縣旅游發展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視,在基礎設施上將對旅游目標市場的開拓起到良好的保證。

4.2規范管理,提升水平

要進一步明確休閑觀光農業管理的職能部門或牽頭部門,并盡快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做好休閑觀光農業的立項審批、指導協調、組織驗收、監督管理等工作。大力加強對休閑觀光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和人才的培養。要把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人才培養作為一項提高農民從業技能、培育新型農民、推進農村經濟更好更快增長、促進農村改革快速發展的大事來抓。對從業人員加強農藝知識、菜肴烹飪、食品衛生、安全生產、誠信意識、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服務水準。通過提升“農家樂”接待戶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打造精品項目,滿足中高層次游客的需求,提高經營效益。

4.3凝煉特色,打造精品

景寧縣現已形成的諸多休閑農業觀光景點中,大量的旅游點呈分散、規模小狀態,缺乏統一包裝、策劃和宣傳,沒有形成規模和品牌效應。建議在進一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重組、合并,統一包裝和宣傳,整合現有休閑農業景點,提高檔次和規模,使景點從分布散點狀向連線成片轉變,提高整體規模水平,打響休閑農業旅游品牌。改善接待服務設施和城區環境,營造城區的畬族風情韻味,規劃建設畬鄉特色商品、旅游商品街,根據當地文脈,美化城區及近郊景點,如烏鐵巖、溪口觀光、浮丘遺跡、孔廟訪古、石印山公園等,提煉和豐滿畬族文化,建畬族博物館等,豐富中心接待區的觀光、娛樂參與功能。重點突出畬族風情、民俗文化的特色。在畬族風情區聯綴主要畬族風情村,如雙后崗村、惠明寺村、東弄村、敕木山村等,保持原汁畬族文化,充分考慮市場及游客心理需求,加強旅游村的建設,豐富節目,吸引游客參與,著力營建數個綜合性畬族風情旅游村,如雙后崗、惠明寺、余山村等,使民族文化風情盡情展現。

4.4農旅結合,強化促銷

農業與旅游部門要加強合作,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旅游部門在市場宣傳和旅游線路等業務開拓方面的作用。要積極鼓勵、吸引工商企業、民間資金,甚至外資,以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投資觀光園區建設,同時政府要在稅收、信貸、用地、擔保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傾斜。主要從3個方面入手[8]:一是對于有一定特色基礎的項目,可由政府出面,組織農業、旅游等部門根據其農業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等特點,在現有的基礎上精心策劃,謀篇布局,進一步做濃特色??蓪ⅰ稗r業科普游”、“農家樂”、“傳統農事樂”、“傳統農業博覽會”等具有休閑觀光農業特色的項目引入其中。二是大力引進適合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名、特、優、新、奇農產品新品種,推廣高效種養模式、高新農業技術以及先進農業設施,提高休閑觀光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特色內涵。三是利用新聞媒體和各種重大農業節會,進行廣泛宣傳,提升休閑觀光農業品牌的知名度。景寧縣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文化旅游是招牌。不難看出,這樣的文化旅游能帶動很多產業,歌舞如《畬鄉惠明茶》更是能大范圍推廣惠明茶的廣告媒介。在景點多設惠明茶賣點是一種既方便游客又能使茶商獲得很多利潤的好方法。

5結語

休閑觀光農業是一個新型產業,應運用科學的方法,融合生態學、美學、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并協調生態農業生產和休閑觀光的關系,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體現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的有機結合,長短兼顧,促進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9]。隨著經濟增長的加速,休閑農業將會蓬勃發展,它既是未來農業的重點開拓領域,也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新生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