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探討

時間:2022-04-03 10:34:53

導語: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探討

摘要:現階段我國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即是村級會計委托制度。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財會體制的變革,現行的村級財務委托模式中的問題和矛盾也日益加劇。比如會計行為不規范、內部控制不完善、會計綜合管理水平低下等。針對這一嚴峻問題,本文基于新會計制度實施下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加以探討分析,針對其中的問題,著重探尋創新發展路徑,提出完善農村財務會計委托機制缺陷的強化對策,包括民主理財機制、內部控制、審計監督等。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農村財務;委托制度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建設與迅猛發展,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內三大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新的會計制度應運而生。在新會計準則實施下,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基層管理部門,都需要確立一種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其中以財會管理工作作為核心重點建設內容。本文在這里,主要以本市為例,結合著本市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現狀,來進一步探究我國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現存的問題,以及相關機制的缺失,基于新會計準則實施的視角,重新審視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及其運作體系的發展之路。

1我國農村財務管理模式

1.1農村財會管理概念。關于農村財務管理,在法律制度層面上,它屬于一種全體村民共同參與的財務實踐活動,具體一點講,就是指由全體村民集體占有、支配和管理各項資產項目的發生。其中工作管理的重點,一般包括資金的收支記錄情況、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集體資產的分配情況。基于財務管理工作在整個農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可以進一步認識到,財務管理水平的優劣高低,在很大程度將直接影響著整個農村管理工作的質量、效率,對于農民的切身利益關聯度較高。1.2當下農村財會工作所處的環境。農村財務管理是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新時期社會主義農村事業建設的背景環境下,經濟環境、財會制度都在發生改變。就目前而言,財務管理工作已然成為了整個農村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以我市為例,結合著近些年來委托制模式在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與發展現狀予以分析,剖析現象、發掘問題,例如基層干部腐敗問題、財務不透明、機制不完善、監督缺失等。基于新會計制度的全新視角,找尋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對策方案。

2目前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突出問題

2.1財會制度缺乏規范。農村財會人員基礎知識薄弱,財務會計項目處理不夠規范化。在新經濟時期,由于大多數財會人才流向城市,導致村級基層干部素質普遍較低,有的財會工作人員的會計知識甚至為零。在這種情形下,相當程度上也就造成了財會工作的無序性。譬如常見的一些不良現象,像白條入賬等。2.2財會程序嚴重缺失。具體來看,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國實現基層民主的一大創舉,主要是以村委會一些基層干部作為領導核心。在整個管理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則是村委會。由于這種基層組織與鄉鎮級別及以上的政府部門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在具體的任務及管理工作中,往往凸顯的很笨重。而這種機制的缺失,在該環節被完完全全體現出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委托機構與村民之間建立的委托關系不夠明朗,權責不夠明確。2.3內部控制不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上的缺陷,是當前我國大多數基層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表現相對最為活躍的一項問題,究其根本,可以歸咎到監督機制效力的缺失。不少村級管理部門,在財會工作中,雖然大都設有一些監督機制,但是過多的表現為形式化。以我市農村基層管理工作來說,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大多是以粗放型管理模式為主,雖然很多地區都施行了委托制,正是由于監督機制的嚴重缺失,導致各項管控機制毫無執行效率可言,形式化現象非常嚴重。2.4農村財會綜合管理水平低。從村務領導干部,到財會工作管理人員,在財務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運用上,整體水平低下,業務處理能力差,導致整個農村事務管理工作變得缺乏生機與活力,管理效益較差。會計管理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所屬各承包單位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會計管理觀念認知的影響與制約,造成村級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偏低。

3新會計制度下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創新變革及實現路徑

3.1基于新經濟時代趨向逐層推進。具體來看,首要就是規范委托制財務管理模式,完善農村財務管理機制。當然,這也是新時期各地各級部門依法落實國家農村財務管理政策的迫切要求。我國關于在該領域的探究工作,國家政府在2006年11月13日開始步入,當時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聯合國務院辦公廳共同頒布下發了《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該文件明確規定了要在農村地區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制,其涉及面也比較廣,有依法理財、為民理財等。結合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際發展需求,以及迫切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也充分說明了國家推出農村財務政策、農村會計委托制,是時展的要求。3.2農村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關于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強化,在新會計準則和村級財務委托制度的基礎前提下,結合著當地實際情況來加以適當調整。規范財會工作體系,適時調整工作流程。在筆者看來,核心癥結還是反映在崗位設置上。因為基層工作管理中最大的缺陷,實際上恰恰是人員與工作團隊,本質在于缺失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監督機制。故此,規范崗位設置、落實崗位管理制度,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體細節的設置與規劃方面,重點從村委會日常的一些工作會議這一層面切入。以此作為突破口,將一些全體村民比較關心的事項全部提前提上會議日程。在流程規范上,村級會計服務機構,應當嚴格執行《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并結合著最新修訂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來執行,切實維護村務管理工作中各項資金的使用權,確保其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斷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財務管理活動,能夠有一個相當規范性、科學合理的限制性體系,限制并制約他們的行為規范,包括一些基礎會計工作,既定的程序,以及組織內部各項活動的有序進行等。如此一來,便可更加高效地確保內部會計制度的程序性、有效性,對于各項財務活動都會起到很好的規范、制約,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農村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這對于農村財務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經營風險、資源流失等不利情況,可以做到很好地規避。在第三方委托模式良性實施的前提下,根據農村經濟、財會環境實際發展情況,建立農村財會人員的人才機制,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持財會人員隊伍的穩定性。在具體操作上,本市領導高度重視,以鄉鎮作為單位,建立農村財務人員選撥機制。面向全社會進行財會人員招聘,并且與當地的幾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此同時,確立了各項招聘流程、考核內容,由鄉鎮政府統一面向社會招考,統一組織考試,嚴格選撥人才,具備條件的人員均可參加考試,待考試及各項標準都合格后,可由鄉鎮統一分配到各村。在這種情況下,財會人員一旦被確定下來,除了上級部門的調動外,其他無權隨意變動,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持農村會計工作的連續性。此外,改革現行的農村財務審計模式,對于沒有實施審計機制的農村地區,以縣為單位,加大該領域的宣教,逐步確立財務審計體系;對于已然施行后的地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一步改革創新農村財務審計模式。關于財務審計,如果說內部控制機制是財會工作的推動力,那么財務審計則是其內在的觸發力。

4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經濟發展重心也逐漸轉移。在當前新常態經濟環境下,大力發展三農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了國民工作的側重點之一。尤其是在當前“新常態”經濟全面發展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發展三農經濟,離不開“卓有成效”的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當前現行的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社會經濟、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此外,會計本身的發展演變,也迫切要求當下國內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必須要加大變革創新力度。總之,在農村財會管理工作中引入財務審計,并強化其職能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王晶晶.新農村建設視野下村級會計委托制度建設路徑[J].農業經濟,2015(09).

[2]彭鳳蘭.村級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6(2).

[3]于建霞.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5(10).

作者:王艷杰 單位:夏津縣南城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