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難的提議

時間:2022-06-28 02:55:53

導語:論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難的提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難的提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開票信息不全。特別是反映生產者信息的內容不具體,生產者家庭住址、身份證、電話等難以做到齊全和準確。(二)出售品種類別不清。收購蠶繭時一般分為上繭、次繭、雙宮和其他,手工開具字跡模糊,計價計算不準確,改動較多。(三)管理不規范。發票領用隨意,作廢票較多,加之不連續使用,造成票號斷斷續續,匯總困難,票面信息反映不及時。(四)開票漏洞較多。盡管一張完整的發票需要多人簽字蓋章方才有效,但仍難以杜絕虛開、冒領的現象,企業收購成本加大。

二、原因分析

(一)季節性、時效性強,開票壓力大。像蠶繭這樣的大宗型農產品涉及幾萬農戶,且鮮貨不便儲存,一般在兩至三天內全部出售完畢。動輒開具數十萬份發票,既耗時耗力,又難以準確快捷。(二)現場采集信息困難。大多數售繭蠶農年逾五十,主要在家從事農業生產,使用身份證的意識薄弱,很少將身份證帶在身邊,加之鄉鎮、村多次撤并,農民住址區劃不清,電話號碼又記不住,造成出售現場信息采集不全。(三)蠶農短期出售頻次高。一戶蠶農不是一次就能將家中的蠶繭售盡,往往需要多次售繭,且類別多樣,票面大的達幾百公斤,小的僅數公斤乃至1公斤以下。隨著生產規?;?,一期養數十張蠶種、一次出售上千公斤蠶繭大戶不斷增加,受票面數額限制(1萬元),不得不開具多張發票。(四)收購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每到收購季節,為便于蠶農銷售,設點較多,除每一收購點一名站長為單位正式職工外,其余大多為臨時工。他們文化素質不高,責任意識不夠強,開票質量的把關上不到位。(五)市場監管不力。由于農產品收購市場的準入機制執行不力,一些不法商販和無證經營者,擾亂市場秩序,搶收且不開具發票,使得部分蠶農怕手續麻煩對開票收購產生抵觸情緒。

三、建議

(一)加強宣傳,提高生產者維權意識。在每次收購前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和各類小型培訓會,宣傳帶身份證出售農產品的重要性,讓農民意識到自己維權的必要性,從而消除抵觸情緒,培養自主意識。(二)建立生產者信息卡。在每一期農產品生產期間,收購者及時采集生產者的基本信息(住址、身份證、電話、生產規模等),收購時才能做到有備可查,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開票效率。(三)加強電腦開票軟硬件建設。開展電腦出票和網上開票業務,設計農產品收購配套程序,將農產品收購與農財系統的“一卡通”和農業政策性保險對接,蠶農劃卡銷售,以免去重復輸入和重復提取信息的麻煩,為快捷準確的服務打開通道。(四)加強收購人員的業務培訓。每期農產品收購前都要組織收購人員學業務、學知識,開展技能競賽,強化責任考核,將發票管理與收購者的薪酬掛鉤,增強開票者的責任心。(五)加強市場監管。工商、稅務、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不法商販和無證經營的打擊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者和農產品生產者的利益和國家稅源。

本文作者:錢曦工作單位: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