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產品出口狀況探究
時間:2022-06-30 02:38:56
導語:新疆農產品出口狀況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顯性比較優勢是巴拉薩1965年測算部分國家貿易比較優勢時采用的方法,后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普遍采用,該指數是用來衡量競爭力的指數,用來反映經濟體在現有貿易結構中表現出來的優勢。RCA指數表示為:RCAij=(Xij/Xi)/(Xwj/Xw)其中,Xij表示i地區j類商品的出口額,Xi表示i地區所有商品的總出口額,Xwj表示w國j類商品的出口額,Xw表示w國所有商品的出口總額。本文對于i地區界定為新疆地區,j類商品定義為農產品,w界定為中國。由表2可以看出,從總體上看,2004—2010年,新疆農產品出口在中國農產品出口中的RCA指數均處于1.25≤RCA<2.5,其中新疆農產品RCA指數由2004年的2.33下降到2008年的1.51后又開始回升至2010年的2.12,說明新疆農產品出口在中國農產品出口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貿易競爭指數(TC指數)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TC指數是分析行業結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工具,它所反映的是對世界市場上由其他國家所供應的一種產品而言,本國生產同種產品的效率是處于競爭優勢還是競爭劣勢,并反映出優劣程度,其基本公式為:TC指數=(EI-II)/(EI+II),其中EI為產品I的出口額,II為產品I的進口額。這一指數的變化范圍為-1和1之間,如果指數為正1,即I類產品有比較優勢,表明該國為I類產品凈出口國,I類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且指數越大,出口競爭力越強,反之,則相反。如果指數為零,即為中性優勢。從表3可以看出,新疆農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大,但呈現波動趨勢,2008年,雖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新疆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卻達到0.65,表現出較高的出口競爭優勢。但在2010年這一指數下降到0.28,主要原因為新疆農產品出口的增長速度趕不上進口增長的速度。
新疆農產品出口中存在的問題
(一)共性問題1.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原料和初級產品所占比重過高,高檔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出口增速較慢,所占比重較小。2.政府財政支持力度較小,外向型農業基礎薄弱、規模小,出口基地備案、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尚未建立穩定的外向型農業商品生產基地,通關等問題突出,鮮活農產品出口具有一定風險性。3.出口市場過于集中,主要以獨聯體和周邊國家為主,只有番茄醬出口進入東南亞和歐美市場,過于集中的出口市場結構抑制了市場的伸縮彈性,容易遭受進口國國內經濟波動及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的沖擊。4.機制不健全,信息缺乏。從整體看,新疆還沒有與中亞各國形成規范化的溝通交流機制,國家之間尚未簽訂農產品貿易協定,對中亞各國的貿易政策、海關制度、動植物檢疫制度、稅收政策、投資政策缺乏足夠了解和分析,灰色通關和不規范收費等問題突出。(二)特色農產品出口問題1.棉花棉花收儲庫容緊張、長絨棉銷售困難、鐵路外運緩慢、紡織企業經營困難、棉花價格波動等因素嚴重制約新疆棉花出口。2.番茄醬新疆擁有世界上品質上乘的番茄原料,但番茄醬制品質量和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原因主要為:(1)新疆粗放式經營方式導致番茄產品質量下降。如番茄產量波動、冷藏保鮮技術以及番茄育種等問題較突出。(2)缺少出口品牌。目前,新疆初級番茄制品僅有少數幾個名牌產品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都沒有一個能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的品牌產品。缺少名牌、出口檔次低、創匯能力差已成為新疆番茄醬出口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3)國外市場對進口番茄醬實施嚴格的技術壁壘,抬高了新疆番茄制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出口前景更加嚴峻。
提升新疆農產品競爭力的對策
針對出口壁壘問題,政府應積極協同新疆企業解決貿易摩擦、貿易保護等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貿易層次低,對中亞各國貿易體制、規則不熟悉,以及中亞對新疆農產品貿易限制等問題。對棉花產業應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如適當延長新年度棉花入儲時間,并將長絨棉納入國家收儲范圍;給予新疆棉花出疆“綠色通道”待遇并享受運費補貼等;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出口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體系,引導和督促行業組織和出口企業提高自檢、預檢能力。積極開發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使其成為新疆農產品出口中亞的大平臺,建立口岸農產品出口綠色通道,確保貨物通關便捷通暢。引進加工工藝先進的技術和設施標準,嚴格企業質量管理,生產出符合國際食品標準的加工產品。將高新技術引入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具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占領國際市場。針對新疆農產品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問題,企業應大力開拓新的出口市場,關注國外市場供求關系,有效降低因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帶來的潛在市場風險,減少因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本文作者:縱婧工作單位:新疆財經大學
- 上一篇: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成效與措施
- 下一篇:綜合布線規劃在醫院的運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