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6-18 03:07:10
導語: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總體呈現健康良好的發展趨勢,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滯后嚴重,農業資金的投入較為短缺。我國農業投入具有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多等特點,然而,我國農業投資在全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比重卻很小,且資金投入的利用率較低。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會導致農業對多變氣候對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第二,我國的農業技術相對落后,生產規模較小。雖然近些年我國加大了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國農業技術人才對于支援農村建設的貢獻遠遠不夠,是造成先進技術儲備與高技術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農業勞動力素質低下,剩余勞動力轉移苦難。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市場發展的現狀不平衡,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用工短缺的現象,且農村勞動力的素質普遍較低,多數強壯勞動力進城務工,從而導致農業勞動力不斷弱化,嚴重阻礙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變;第四,農情信息網絡制度不夠完善,農產品銷路窄。我國農村信息工程建設的腳步十分緩慢,因而造成農村市場信息一直處于嚴重的閉塞狀態,導致農民不能及時掌握市場變化的趨勢,農業的發展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而這些都對農產品銷路的拓展極為不利,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
2.加速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及思路
2.1合理依靠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
人均耕地面積小就決定了我國必須要依靠科學技術的作用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進步能夠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以及農業的整體效益。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傳統農業進行相應的改造,通過不斷的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的方法提高農業中的科技含量,使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潮知識型的方向逐步發展。
2.2增加農業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當前,我國一些地區在播種,除草,病蟲害防治,施肥以及收獲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還比較落后,仍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面對這一狀況,相關政府部門首先要設法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努力為農民提供相應的農業生產設備,幫助其減輕農業勞動的強度,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生產。其次,要重視對農民機械操作的教育培訓,加強其機械化操作的熟練程度,從而實現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目的。
2.3積極探索綠色農業發展道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綠色農業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要不斷提高對發展綠色農業的意識,明確綠色農業發展的核心內容,科學嚴謹地制定綠色農業的發展規劃,并把發展綠色農業與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有效地結合起來,不斷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盲目種植的現象比較嚴重。這主要體現在農民不能根據當前市場導向而合理選擇種植方式,缺乏對氣候及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充分考慮,違背了農業種植前瞻性和預見性的原則。其次,種植布局缺乏合理性,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比例嚴重失調,使得先進的栽培模式不能達到高產的效果。最后,政府職能部門的觀念還有待改善。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仍需政府部門的推動和引導。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卻依然存在沿襲計劃經濟的做法,甚至為了實現產業調整的目標,強制推行一些項目的實施,使農民的主體地位受到一定的威脅,進而阻礙農村產業結構的順利優化與調整。
4.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措施
4.1建設有特色的地方經濟
農村產業的優化調整首先應該做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例如,在適宜種植大豆和水稻的地區的地區就可以發展綠色大豆,綠色水稻,高油大豆或者發展市場前景較好的芽豆等。此外,要發揮傳統產業的優勢,逐步開拓地方市場,形成地方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基地與企業的相互融合,最終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良好格局。
4.2轉變政府職能
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政府應該轉變其自身職能,積極推動和引導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在產前,政府應該為農民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優質的服務,詳細的技術指導等,在產后,政府還應該努力幫助農民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加大政策推行扶持的力度,真正為農民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4.4以市場為導向
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要以市場為導向,首先,要充分掌握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需求,并加大對高效,高質及特色農產品開發的力度;其次,要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與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此外,要加強農業信息體系的建設,這不僅是發揮市場會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與帶動作用的基礎,也是避免農業種植盲目性的重要手段。最后,還應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市場的預警系統。
5.結語
加快農業經濟水平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因此,我們應該在科學認識農業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合理控制農業發展的進程,并不斷改進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促進我國農業健康,穩定,持續和快速的發展。
作者:邱明 單位:黑龍江省勃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 下一篇: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改革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