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03-31 10:27:53
導語: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發展的]關注力度,并加快了農業機械化推進進程。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表現形式,其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將深入分析和研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并基于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推廣現狀提出相關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農業經濟;發展;作用
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逐漸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促使傳統純手工操作轉向機械化操作。大量農業機械化的投入給農業生產注入了新活力,且引起了農業領域的巨大變革。對此研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的作用具有現實意義,能夠幫助農民更為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農業機械化,從而推動農業現代化健康發展。
1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產生的作用
1.1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增加農民收益
農業生產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涉及翻土耕地、種植作物等多個環節,而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農業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夠完成種植任務,不僅工作繁重,且生產效率不盡人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然而采取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后,工作效率有了顯著提升,原本一年一收生產模式轉變為一年兩收、甚至三收,不僅能夠提高農地利用率,且能夠增加農作物產量。同時相比較傳統農業生產模式而言,利用機械化設備進行農業生產,能夠解放更多人力,降低工作量,實現農業生產科學、合理目標。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更多農作物,有利于增加農業收益,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從而帶動整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1.2實現規模生產,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農業機械化生產建立在科學技術基礎之上,與農業生產特點相契合,且機械設備具有多樣性,能夠滿足不同農業生產需求,有效提高農業單位生產活動機械作業量,將機械與傳統農業生產有機整合。在農業機械化的帶動下,農業生產活動中的農民數量日漸減少,設備數量逐漸增多,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傳統生產經營規模,促使其逐漸朝著大規模方向發展,降低農業規模生產成本。農業機械化必須實現規?;a,才能夠真正發揮自身積極作用,如實現對生產各要素的優化配置,通過農業機械化規?;a,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生產收益,從而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1.3解放農村勞動力,有利于提升農業經濟發展結構
無可否認,人工農業無法企及農業機械化,機械化農業生產能夠將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中出來,減小農民對土地的過度依賴,促使農村勞動力獲得更多從事其他行業的機會,并在此過程中發揮自身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等優勢,獲取更多經濟收入。此外,脫離土地的勞動力朝著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非農活動、養殖業等方面發展,能夠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使產業結構朝著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在城鎮化進程大力推進下,實施農業機械化,促使大量農民逐漸走向城鎮,還能夠接觸更為先進的技術與知識,幫助農民轉變傳統觀念,為推進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注入新鮮元素,最終提升我國農業綜合競爭力。
1.4實現集約化生產,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業機械化直接效益體現在減少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它在具體應用中,還具備間接經濟效益。由于農機產業是農業與工業之間的橋梁,發展農業機械化,能夠擴大農機需求,將農機產業發展成為農村新型經濟增長點。特別是農用機器、電力設備等方面的生產,能夠極大地刺激本地經濟發展。同時農業機械化還需要一定的基礎設施給予支持,推動建筑、交通等部門的發展,為農民提供更為優質的公共服務。發展農業機械化,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三農”問題,讓農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減少社會矛盾,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保駕護航。可見,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十分必要。
2加大農業機械化推廣力度的措施
第一,積極創新機械技術。政府作為農業發展的主導者,要明確農業機械化推廣的積極意義,并采取政策手段,引導農業機械與先進技術有機整合,促使技術創新理念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成果的轉化。同時鼓勵相關人員落實好技術創新發展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應積極與大學、科研機構等方面合作,切實結合我國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及特點開發專業、針對機械設備,從根本上實現設備與技術的轉型與升級,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和幫助。第二,適當增加資金投入。推廣機械化難度較大,但是其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而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普及率并不高,特別是偏遠山區,受到交通、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仍然延續傳統農業生產模式,與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相悖。要想真正突破重重阻礙,資金的支持十分重要。因此各基層政府應適當增加資金支持,采取政策扶植方式,給予農業機械化農民一定補貼,提供可行性較強的資金支持。也需要從我國農業發展區域特點出發,針對不同格局、生產特色給予定向支持,提升我國農村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從而保障全國各地農村經濟協調、平衡發展。第三,增強機械化社會化程度。農業機械化的大力推廣,將會對農村社會技術水平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诖?,我們應積極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社會化程度,增加機械在農業生產活動占比,以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同時還應綜合考慮機械化趨勢下,農村剩余勞動力等因素,構建較為完善的勞動力輸出機制,避免農業機械化引發的勞動力過剩情況。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應加強對農業機械化推廣過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突破現階段農業機械化管理混亂問題,進一步強化農民對于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操作能力。相關部門要定期深入到農民中,了解其在機械操作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采取培訓、講座等多樣化形式,提高農民的認知水平。根據上文所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率、解放農民勞動力,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因此,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和組織作用,讓農民群眾能夠從內心接受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并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不斷提高擴發機械化范圍,且促進我國農業健康發展。
作者:李百清 單位:老萊農副業基地
參考文獻:
[1]崔曉晨,李憲義,王德成,等.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作用程度的分析[J].農機化研究,2010(10).
[2]朱俊華.試論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科技風,2015(01).
[3]孫維華.試論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現代化的促進和推動作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5(03).
[4]周渝嵐,王新利,趙琨.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影響的實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4(06).
[5]麻覃郁.發展農業機械化對新農村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J].湖南農機,2013(01).
- 上一篇:農業經濟發展創新機制研究
- 下一篇:統計員崗位知識培訓工作總結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