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幾點思考
時間:2022-08-03 08:25:28
導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黃陵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基本現狀的分析,對其作出形勢研判,指出黃陵縣應充分認識農業農村發展新挑戰,牢牢抓住農業農村發展新機遇,并提出了狠抓主導產業,力促農業提質增效;著力強基固本,增強農村發展后勁;創新經營模式,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以及實施精準脫貧,構建全面小康社會的四點實現黃陵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突破的建議。
[關鍵詞]黃陵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1黃陵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基本現狀
近年來,黃陵縣積極應對經濟下行、自然災害頻發、農產品銷售不暢等不利因素,多措并舉,不斷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取得新進展,201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14.3億元以上,增長4.3%;糧食總產穩定在4.94萬噸,超額完成0.34萬噸;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5元,增長7.8%.第一是產業發展穩步推進。3個省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累計投資3600多萬元,實施項目14個。“三園一田”建設成效顯著,新建果園5000畝、矮化示范園2個,新栽翡翠梨2000畝,全縣蘋果總產31.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改造設施蔬菜200畝,新發展中蜂8167箱、食用菌155萬棒、稻田1500畝,完成蔬菜工廠化育苗40萬株,培育優質葡萄苗木5萬株。第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完成重點水利項目投資1.34億元,新修、改造基本農田2100畝、魚塘300畝,治理水土流失24平方公里,1萬余人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實施林業重點項目建設3.9萬畝,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捆綁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40個,完成投資5330萬元。第三是農村改革抓早動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全縣105個行政村勾圖登記土地26.3萬畝,確權發證19萬畝。指導農戶流轉土地2.45萬畝,簽訂流轉合同1600份,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12.3%。創建示范家庭農場58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97個,合作社申報省、市項目8個,培育市級龍頭企業2家。第四是扶貧開發精準發力。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億元,實施了產業就業、鄉村旅游等脫貧攻堅工程,實現了1273戶3065人精準脫貧和18個村整村脫貧,貧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242元,統籌解決了群眾吃水、用電、交通、入廁等問題,水、電、路、訊及教科文衛相關指標均達到100%,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2黃陵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研判
2.1充分認識農業農村發展新挑戰。近幾年,該縣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為進一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打下一定基礎,但農產品供求結構矛盾、要素配置不合理等問題仍很突出,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等矛盾亟待破解。第一是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由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偏弱,加之農資價格、人工成本、農機作業成本處在“上升通道”,生產成本增加,收益空間縮小,農民增收壓力不斷加大。第二是產業融合不緊密。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較少,且以生產初級農產品為主,缺乏包裝設計和市場營銷手段;農家樂專業村的餐飲與休閑、文化、旅游結合不緊密,游、購、娛功能不足。第三是服務體系不健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戶尚未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能力弱,分散生產經營狀態難以與市場對接。涉農貸款門檻高、手續煩瑣,審批周期較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服務意識有待增強。第四是資金制約突出。農業發展多元化投資機制尚未形成,建設資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支持,基礎設施配套、技術引進推廣、品牌宣傳推介等受到制約。2.2牢牢抓住農業農村發展新機遇。第一是政策支持,特色明顯。特色農產品、特色文化旅游是該縣的發展優勢,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結合中央、省、市對農業農村發展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爭取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全力推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第二是自身資源稟賦支撐作用凸顯。該縣是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近幾年蘋果管理“四大關鍵技術”全面普及,蔬菜生產“六大技術”、畜牧標準化養殖等先進生產技術日趨成熟,為下一步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保障。第三是優質農產品市場需求增大。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個性化、多樣化、安全化和高品質的精致消費需求,正在成為消費主流。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消費,從滿足吃飽的物質消費層次,更多地向服務消費層次轉型升級,要求農產品不僅安全優質,還要有品牌特色、文化內涵。這些機遇和優勢都為該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產品品質與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
3黃陵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的建議
3.1狠抓主導產業,力促農業提質增效。第一是加快果業轉型升級,以建設“全國有機蘋果生產基地、全國優質蘋果標準化生產基地”為目標,擴張基地規模,在穩定產量的同時提升果品質量,更新改造老園;抓好示范區果園的關鍵技術集成推廣,抓好果園套種管理;農業、果業部門要督促指導好田莊矮化蘋果示范園建設。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步伐。第二是加快川道產業開發,加大政策引導扶持力度,推進以減少玉米種植為重點的結構調整,推動中蜂養殖區域突破,不斷延伸食用菌產業鏈,加快香草花卉示范基地建設。第三是提升畜牧養殖水平,注重標準化肉羊育肥場、標準化肉牛育肥場等建設,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力爭創建省、市級標準化養殖場,爭取申報無公害畜產品品牌認證,強化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情防控。3.2著力強基固本,增強農村發展后勁。第一是狠抓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捆綁使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資金,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吸引龍頭企業參與建設運營,發展設施農業、精深加工,帶動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第二是加大生態建設步伐,穩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繼續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推動森林質量不斷提升,鞏固退耕還林、封山禁牧成果,強化火源管理、物資儲備和隊伍建設,嚴格應急值守,確保全縣不發生較大森林火災。第三是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改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服務設施條件,支持新型農村社區骨干產業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實施好新農村重點村巷道硬化、綠化、亮化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不斷完善長效機制,鞏固整治成果,防止反彈,確保全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取得新的實效。3.3創新經營模式,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加快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村,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農業產業綜合體,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引導企業把專業村、鎮(辦)作為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與農民簽訂產銷合同,發展訂單農業,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和“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鄉一業、一業一企”的發展格局。3.4實施精準脫貧,構建全面小康社會。以整縣脫貧和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第一是實施產業脫貧,爭取各類產業扶持資金、小額貸款貼息、殘疾人產業扶持資金。第二是實施搬遷脫貧,完成339戶貧困戶易地搬遷以及120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和就地重建項目。第三是實施能力脫貧,培訓貧困農民實用技能,利用民營企業、旅游景區等吸納安置貧困家庭大中專畢業生及公益崗位安置貧困群眾。第四是實施整村基礎設施工程,全面解決55個貧困村遺留的水、電、路、訊、衛生室等問題。第五是實施旅游脫貧,啟動實施現有的全國鄉村旅游扶貧試點村項目。第六是推進教育脫貧,整合扶貧、民政、教育等各類助學資源,實現全年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第七是推進醫療健康脫貧,建立完善貧困人口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助殘扶持三項長效機制,解決因病、因殘致貧和返貧等問題。第八是推進社保兜底脫貧,讓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全覆蓋享受養老保險、社保兜底、集中供養、重點救助等政策扶持。
4結語
全縣農業農村發展要以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為抓手,深度挖掘區域特色資源潛力,大力培育農業新型業態,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使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隨著“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建設的不斷深入,該縣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路更為清晰,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得力,廣大群眾求富思變的愿望和積極性空前高漲,為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相信只要該縣自覺順應發展趨勢,緊緊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一定能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目標。
[參考文獻]
[1]董釗,馬佳宏.農業產業化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研究[J].農業經濟,2017(04).
[2]李飛.聚焦重點壓實責任狠抓落實以新作風新氣象新作為開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局面[N].農民日報,2018-02-10(001).
作者:申浩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 上一篇: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作用
- 下一篇:綠色技術在農業機械工程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