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背景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時間:2022-11-17 10:08:52

導語:新農村背景農業經濟管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背景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摘要: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程中,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的建設需要,且過去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現階段農業的發展。因此對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問題及農業經濟管理發展趨勢進行闡述,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現階段,隨著新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業水平的發展進步。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谶@種情況,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弊端,采取行而有效的手段措施來進一步強化管理水平,這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推動我國農業高水平發展的核心要義[1]。

1概述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整體的發展水平,需要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在創新變革農業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然而由于傳統的農業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無法創新性開展,而且也不符合時展的要求。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研究分析本地區的農業情況,進一步強化本地區農業經濟的管理力度,推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現階段很多的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管理仍然是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農作物生產的,這種方式隨意性比較強,不方便統一進行管理。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過去所應用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新的生活需要了,為了能夠更加穩定地發展,就需要進一步提高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在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融入經濟管理手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保障農民的生產效益,最終推動農業的發展。

2發展趨勢

2.1農業經濟管理思維向現代化轉變

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不能局限于一時的發展,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建立常態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其可持續發展。首先應轉變傳統的管理思維,融入更多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在農村農業生產服務方面引入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我國過去所采取的一系列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甚至是資源破壞,給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所要實現的目標不僅是滿足市場對農作物的需求,而且還要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降低能源損耗,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3]。

2.2農業經濟管理技術向信息化轉變

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各個行業的長足進步,農業生產行業也不例外。通過將信息化手段融入到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利潤。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和信息系統更加有利于產供銷一體化工作的開展,可以充分利用生產、消費及分配等各個環節,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業的轉化率水平,更好地改善傳統農業產值較低的問題。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通過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夠促進農業朝著國際市場邁進,同時這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技術保障。

2.3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向產業化轉變

過去的農業生產多以家庭為單位,這種方式不利于形成規模經濟。我國對農業方面的政策有很大的傾斜力度,在這種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需要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業生產利潤,形成規模經濟。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需要以一些比較大的農業企業為龍頭,帶動形成農業生產的全市場鏈條。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同時這也要求農業要具有區域性的特點,根據地方特點形成當地的優勢產業,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4]。

3主要問題

3.1經濟管理機制滯后

現階段我國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雖然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發展,但是受到我國國情及農民觀念的影響,相較于發達國家還是比較滯后的,存在經濟發展與農業管理體制不想匹配的問題。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之所以比較落后,主要是由于沒有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度,權責不夠明晰,沒有明確相應的管理程序。由此可見,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滯后會導致無法科學合理地管控農業生產的相關要素,最終導致勞動資源的短缺,且利用率較低,生產效率降低,這些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3.2缺少農業經濟管理的觀念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采取行而有效的手段措施來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產業化是一個大的趨勢,也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的策略需要立足長遠,從而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為了促進農業經濟水平有更大幅度的提高,相關政府部門應不斷健全完善相應的管理體制機制。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在思想認知方面還存在比較傳統的觀念,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其無法有效落實相應的管理政策。此外,我國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認識也不夠全面,且團隊協作意識及能力都比較差,這種情況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政策制度的有效落實。

3.3農業經濟軟硬件建設落后

在農村經濟管理過程中,軟件主要指的是相關的農業技術手段,而硬件則指的是農業生產設備,軟件和硬件條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民工勞動的積極性,而且還會對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水平有直接的影響。由于農民知識水平相對較低的影響,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都存在農業管理信息化水平及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問題,個別地方更是存在沒有網絡通信、生產設施老化等問題,這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5]。

3.4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較低

農村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以當地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整改方案,科學合理地劃分土地資源,最大程度地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對于從事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來說,這項工作的專業性是非常高的,且在農業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要求管理人員具有更高的能力水平。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要能夠對農業經濟活動進行有序安排,而且要對農業經濟的運行情況進行細致監督,還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措施來鼓勵農產品生產者,進一步提高其勞作的積極性。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普遍存在著農業經濟管理者綜合素質水平不高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經濟活動的開展;不能夠科學合理地規劃好農業生產者的工作內容,而且相應的配套管理措施也不夠健全;沒有全面地認識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情況,這也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3.5農業產業結構存在不均衡不合理

目前,糧食是我國農業中主要種植的作物,經濟作物的比例較小且規模化較小,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模式下,勞動生產效率比較低。雖然政府通過了相應的政策,能夠流轉土地經營權,從而能夠為農業經濟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但是市場化是農業規?;a的最終結果,打通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信息壁壘尤為重要,如果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信息不夠暢通,就非常容易出現定價不合理的問題,中間商賺差價的情況就會非常突出[6]。

3.6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

受過去經濟模式的束縛,我國所遵循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機制是相對比較落后的,相應的金融體系也不夠健全完善,農業產業結構存在很大的弊端。在我國農業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情況下,沒有科學系統的規劃非常容易出現所生產的農產品不符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導致農產品脫銷,最終無法很好地保障農民工的經濟收入。近年來我國農業密集型特點逐漸突出,在這種背景下,其發展的后勁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時,我國農業經濟也沒有健全完善的信貸體系,不能夠很好地滿足融資的需要。

4管理策略

4.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

為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健全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還要確保制度制定的科學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新農村建設。將農村經濟管理的任務進行合理安排,可以保障新農村建設的規范性水平;此外,可以全面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水準,樹立改革創新目標,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針對性地調整、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7]。

4.2轉變農業經濟管理觀念

為了最大程度地推動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得到提升,需要轉變農業經濟管理觀念。1)走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需要認清市場的形勢,針對性地改進、創新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機制,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2)負責農業經濟管理的人員需要始終貫徹落實現代化的農業發展理念,樹立起正確的發展觀。此外,相應的管理人員還要有足夠強的創新意識,強化對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性轉化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產品的附加值,推動農業產品朝著技術密集型轉變。3)政府部門還要加大投資,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同時使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4.3加強人才教育,提高管理水平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員是改革創新的先行軍,因此加強人才教育,培養更多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尤為重要。需要根據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的實際情況來開展人才教育,強化思想教育及技術手段培訓,掌握最新的新農村建設理念及市場形勢,將培訓工作常態化;邀請專業的農業經濟管理專家來進行指導培訓,最大程度地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通過相應的培訓,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強化其責任心。為了促使農業經濟管理人員能夠和時展同頻共振,應幫助其樹立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并不斷通過自身學習,積極主動地進行理念強化,實現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4.4優化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布局

農業經濟管理者是農村農業發展的領航人,這就要求其能夠有戰略發展的眼光,不斷優化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布局,放棄產值比較低的作物,轉變單純種植糧食作物的單一模式,打造多元化、綜合性的產業集群。相關管理者需要充分結合地區當地的特點特色,將生產銷售的重點放在經濟價值比較高的產品上。針對產值比較低的作物,可以按照市場的實際需要來進行針對性的深加工,進行副產品的深入開發,進一步提高其價值水平;針對生產和銷售不夠順暢聯接的問題,應充分應用區塊鏈技術手段,拉近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距離,打通信息不暢通的局面,最大程度地提高農產品的周轉率[8]。4.5提高資源投入,推動規?;l展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提高對農村農業經濟建設的投入力度,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結合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經費支持。此外,要及時能夠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政策、制度、方針,吸引更多的專業管理人才加入到農業經濟管理中來,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手段及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充分結合農村農業經濟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合作社,實現規模化發展。

4.6健全完善金融體系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有更快地進步,這就要求相應的管理人員能夠創新管理模式,優化完善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的產業機構,制定完善相應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機制。1)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提高對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不斷優化完善相關政策,給予一定的投資傾斜,為農業經濟管理發展提供便利條件;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金融市場政策,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獨具特色水平的項目,相關政府部門還需要進行細致的監督,推動金融體制機制的落實。2)建設金融體系離不開專業人才,強化對專業人員的培訓,為金融服務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從而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經濟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3)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對初級農產品的深入加工;由政府主導推動企業和農民之間的深入合作,深入開發農產品的價值,實現農民和企業的雙贏;同時,相關政府部門還要采取措施推動企業和農村經濟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為企業提供更加實惠的政策,將更多的資金注入到農村經濟市場中去,激發農業經濟的市場活力[9]。

5結語

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程中,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的建設需要,且過去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種種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現階段農業的發展。因此,應對過去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最大程度地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朝著更高水平發展,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10]。

參考文獻:

[1]武永巨,夏文榮,田洪建,等.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策略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19):49-50.

[2]王桂君,殷明林,丁秀玲,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分析[J].種子科技,2020(12):26.

[3]張海麗.當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0(6):25-26.

[4]王麗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J].鄉村科技,2020(17):34-35.

[5]劉雙霞.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6):62-63.

[6]劉向陽.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業經濟,2015(12):23-24.

[7]劉文峰.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6(42):58.

[8]楊波濤.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業經濟管理策略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5):53-54.

[9]鄒海清.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分析[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0,32(3):17-18.

[10]劉翠英.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5):173-174.

作者:孫超 單位:永州市金洞管理區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