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稻田養鴨生產技術特色
時間:2022-02-14 10:38:00
導語:剖析稻田養鴨生產技術特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利用稻田養鴨控制稻田病蟲草害發生,可以達到有機水稻生產的標準。在選用優良品種、培育壯秧、實行三旱整地、適時機插秧、培肥地力、淺濕管理的前提下,利用稻田養鴨,可以綜合防治病蟲草害,并能有效供給養分,使生產出來的稻米達有機稻米標準。
關鍵詞:稻田養鴨;有機稻米;栽培技術
我區于2007年在林盛鎮建設了有機水稻生產基地33.3hm2,利用稻田養鴨控制稻田病蟲草害的發生,從而不用化學藥劑,達到防控水稻病蟲草害的目的。通過生態防控使全區水稻生產形成一個有機水稻生產的模式,從而達到有機水稻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F將其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一、選用優良品種
統一購種,品種選擇優質、高產、高抗品種沈稻7號、蘇粳香、津川1號等。
二、培育壯秧
(1)種子處理。先曬種50h,然后用1%石灰水浸種48h,預防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再催芽播種。
(2)選用有機肥。整地做床施足合格商品有機肥。
(3)適期播種。適時播種,要稀播種降低播種量。
(4)適溫煉苗。在溫暖無風的天氣進行通風煉苗、澆水管理等,培育壯秧。
三、實行三旱整地
三邊作業,提高整地質量。實行旱翻、旱耙、旱整平和邊泡、邊耙、邊插秧的三邊一條龍作業,既方便作業、提高整地質量,又節約泡插用水。
四、適時機插秧
從5月13日開始插秧,到5月20日前結束。育插秧機械化技術表現出的顯著特點是中、小苗移栽,行、株距均勻準確,定株、定穴,早栽淺插,克服了人工作業難以堅持農藝標準的問題,達到了水稻栽植“淺、勻、直、穩”的農藝技術要求。由于機械插秧深淺一致(一般為0.5~2.0cm),行距和穴距準確,每穴株數差異不大,可以實現低節位分蘗。栽植緩苗后,分蘗快,有效分蘗率高,可以達到增產增收目標。
五、培肥地力
水稻前期施腐熟牛糞180m3/hm2作底肥,緩苗后追施留老跟生物肥225kg/hm2。
六、水漿管理
插后保持淺濕管理,有利緩苗促進分蘗。分蘗夠數時(達到穗數指標時)開始撤水曬田,控上促下,減少無效分蘗。成穗率達到75%以上時,曬田復水后采用前水不見后水的灌溉方法,盡量減少灌水次數,培育健壯株體,增強其抗病、抗蟲和抗倒伏能力。伏雨頻繁季節,挖開排水口,灌漿至成熟階段要避免長時間斷水,9月15日灌1次透水保后熟,提高米質和產量;否則斷水過早,易出現吊干早衰,青粒、癟粒增多等現象,降低米質和產量。
七、稻田養鴨
(1)除草。插秧后10d將鴨子放進稻田,除草效果十分明顯。稻田養鴨除草的原理:一是鴨子可吃掉雜草;二是可把埋在土里的稗草等雜草的種子吃掉;三是鴨子用嘴或爪破壞泥土中的雜草種子發芽,也可將小草踩進泥里埋掉;四是鴨子的不間斷攪和混水降低了泥水的太陽光透明度,妨害了雜草光合作用。
(2)治蟲防病。沒放進鴨子的稻田潛葉蠅、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飛虱、中華稻蝗、稻縱卷葉螟等危害較重,不得不用化學農藥防治;但是放入鴨子的稻田,因鴨嘴不斷啄食泥土時經常促動水稻根系,對水稻產生刺激,使植株堅硬,減少了無效分蘗,通風透光條件得到了改善,使水稻病害如殺瘟葉枯、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發生減輕。鴨啄水稻根系,對水稻產生刺激,激發水稻生理活動加強,抗害能力也相應提高,從而達到不用化學農藥就可防治蟲的效果。
(3)耙地。鴨子用嘴或爪不斷翻動上下泥土進行耙地,養鴨的稻田水連續2個月保持在泥沙狀態,因而促進了水稻生長。一是鴨子在水田中拭水抑制了雜草的發芽;二是刺激了稻田,促進了分蘗;三是不斷攪動泥水促進了微生物活動和有機物分解,使水稻有效吸收土中的養分;四是牛糞分解發酵后產生沼氣的危害,因泥水的攪動而逐漸消失;五是泥水促使夜間水溫上升,并產生保溫效果;六是不斷攪動,把水田的死水變活水,增加了水中的氧氣;七是鴨在田中不斷攪動使田間表面的氧化層逐漸加厚。
(4)供給養分。鴨子排出的糞便是水稻生長難得的養分。因此,稻田養鴨的地塊水稻長勢旺盛,稻田養鴨不會使害蟲橫行,草籽不會發芽,病害不會發生。
八、適時收獲
一般達到9成熟時收獲最佳,過晚米硬、斷裂;并做好田間降水。收獲時捆小捆,勤翻曬,干后及時脫粒。防治污染和變質。
參考文獻:
[1]施惠,王勇,陳維新,等.丹陽市有機稻米和肉鴨共作的調查[J].中國牧業通訊,2001(12):47.
[2]羌勛良,金軍,潘國璋,等.稻鴨共作——有機稻米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J].上海農業科技,2004(4):60-62.
- 上一篇:高校學生法律救濟制度透析
- 下一篇:創先爭優廉潔從政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