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19 08:53:10
導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推廣體系建設情況
1.1機構設置
市里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1個,雙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創建于1983年。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內部設置:“七站二室”。即:推廣站、土肥站、植保站、水稻站、測報站、基層站、經作站、化驗室、辦公室。全面負責承擔著農業新技術的試驗、示范、推廣、培訓、指導等工作,是農業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核心部門。為了改善辦公條件,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2004年多方籌集資金對中心進行了徹底改造和修繕,更換了門窗,鋪設了地面,改造了暖氣、鍋爐,建設超水平的會議培訓中心,規劃了庭院,配套了微機、打印機,并全部上網,達到標準化農業中心的要求。行政隸屬雙城市農業委員會管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24個,都有辦公場所,行政隸屬鄉鎮政府直接管理。
1.2推廣隊伍
現在市、鄉鎮兩級農技推廣體系共有各類技術推廣人員185人。其中: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現有職工66人,其中,管理人員1人,具有正高級推廣研究員1人,副高級農藝師技術職稱的20人,具有農藝師技術職稱的23人,具有助理農藝師技術職稱的11人,工人10人。具有本科學歷18人,大專學歷33人,中專學歷5人,工人10人。鄉鎮現有推廣人員119名。其中,技術干部115人,工人4人。其中學歷結構:大學本科23人,大學???4人,中專及以下12人;職稱結構:高級農藝師3人,農藝師31人,助理農藝師42人,其它43人。1.3經費來源市推廣中心經費來源為市財政,鄉鎮服務中心經費來源鄉鎮財政。
2存在問題
2.1經費不足
財政只保證推廣人員工資。辦公費用、農技推廣費用等一點沒有。由于農技推廣是無償為農民服務,沒有經營性收入。要想開展農技推廣工作,必須多方籌集資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
2.2非專業技術人員過多
鄉鎮推廣系統近幾年的改革,非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不斷增大,鄉鎮由119人技術人員,其中非專業技術人員58人,占總數的48.7%。
2.3推廣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市鄉兩級農技人員技術水平和生產實踐能力均有待提高。由于知識更新很快,農業科技不斷發展,必須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需要,并且多深入到田間地塊進行生產實踐,這樣更好的指導農業生產。鄉鎮級農技人員,由于非專業技術人員多,對農業技術了解掌握不夠,不能指導農業生產。
2.4鄉鎮推廣隊伍不穩定
鄉鎮農技人員可以說“一人多用”,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使農技人員不能專心從事業務工作,影響農技推廣工作的正常開展。
3建議
為了確保農技推廣工作順利開展,真正發揮農技推廣的作用,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確保農技推廣和辦公經費
只有經費保證,才能開展科技培訓、技術指導、試驗、示范、推廣等工作的開展,才能真正提高農技人員的積極性,發揮農技推廣人員作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應有的貢獻。
3.2提高農技人員整體水平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進修學習、深造等,提高農技人員科技水平,為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幾年,我們注重對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每年都要舉辦幾次培訓班進行培訓)
3.3確保農技人員從事本職工作
鄉鎮級農技人員,不要“一人多用”,要是從事農技推廣人員專心從事本職工作,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要做多面手,啥都懂一點,啥都不精。
3.4實現農技推廣現代化
按照新階段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知識化的發展趨勢,農技推廣工作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從主要追求數量,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二是從為農業生產服務為主,向為生產、加工與生態協調發展服務轉變;三是從以資源開發技術為主,向資源開發和市場開發技術相結合轉變;四是從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向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轉變。從而,為農產品優質增產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為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
3.5農技推廣隊伍實現多元化
要逐步形成國家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h(市)農技推廣機構要進一步穩定和加強,切實履行好法律、法規授權的執法和行政管理,承擔重大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植物病蟲害及農情的搜集、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農業技術咨詢和培訓等公益性職能。改革鄉鎮農技推廣體制根據產業規劃布局和自然區劃的特點,建立跨鄉鎮的區域站。積極培育和扶持各類民辦科技服務組織,建立各種專業協會。
3.6農技推廣形式實現多樣化
農技推廣要按照農民的需要、市場的需求、產業的要求,破除就技術抓推廣、各自為政單打一的舊習慣,樹立為產業發展全面推廣與全程服務的新思想,搞好相應的科技創新與服務創新。堅持農業科技培訓,把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狠抓不放。重視農業科技示范場建設,突出抓點示范。強化農技推廣機構與龍頭企業的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產業化。實行農技推廣資格準入,強化對各類農技服務組織的管理。
3.7建立農技推廣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農業服務的快速反應機制。充分利用電視、電話、電腦等現代化設備,設立電話技術咨詢熱線和農業技術專家咨詢服務熱線,開通農業信息網站,將農業服務的觸角真正延伸到村戶,為農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技術和信息服務;二是建立技術、信息、物資、銷售一體化的服務機制??h(市)與鄉鎮與村屯推行技術、信息、物資“三位一體”的模式,最終實現“鼠標一點,信息互聯,鍵盤一敲,產品暢銷”的農業信息化新格局。
作者:張磬 單位:黑龍江省雙城市樂群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