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0-10 03:36:49
導語: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業技術推廣對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有重要作用。本文從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實際出發,分析玉林市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對策
1前言
玉林市位于廣西東南部,轄玉州、福綿、北流、容縣、陸川、博白、興業7個縣(市、區)和玉東新區,總面積1.2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10多萬。玉林市是廣西的農業大市,素有“廣西糧倉”之美譽。農業技術推廣在促進玉林市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生產力、加快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水稻、馬鈴薯種植中,作用更加突出。2016年,全市全年推廣超級稻種植面積202.4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1.33萬公頃。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0元,比廣西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231元,位居全區前列。
2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科技推廣無論是在傳統農業發展階段,還是在現代農業發展階段,都是一項推動農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事業。近些年來,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由于體制機制、人員素質、推廣技術方法、配套服務等方面的原因,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2.1現行體制機制運行不夠順暢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環境、條件、背景都發生了變化,現行的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機制已不適應現代農業及農村發展對科技的需要,主要體現在科研、技術服務、生產三者之間的關系不能有機緊密的聯系。科研院所的許多科研成果不能進入農業生產一線,農業技術服務部門掌握不了實用技術且推廣體系不完善,生產者得不到農業生產所急需的技術,三者之間彼此獨立,農業技術的供需不相適應。2.2推廣資金支持不夠到位玉林市各級普遍存在農技推廣經費不足問題,嚴重影響農機推廣工作的開展。一方面,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一般,工作認同感和榮譽感不強,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興業、博白等部分地區農技推廣設施設備嚴重滯后,一些現代化的信息設備無法配備。新的農業推廣技術無法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嚴重制約了科技的推廣和應用。2.3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素質及農民素質不高首先,農技推廣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由于農技推廣工作待遇低,工作條件差,生活清貧,過去多年培養起來的農業技術人員有些離開了工作崗位,使從事農技推廣的專業人員逐年減少,高學歷、高職稱的人員不愿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使農技推廣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有所下降。不完全統計,玉林市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流動率高達67%。其次,農民群眾的素質亟待提高。玉林市85%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到廣東、湖南等省外和區內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老弱婦幼,文化素質不高,接受新技術能力差。2.4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簡單農業推廣部門對農業發展區域、農民意愿、市場需求等狀況了解不夠深入,技術推廣采用自上而下方式開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技術推廣的方式方法主要采用行政命令、硬性規定等方式開展,發揮的作用有限。
3加快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
針對玉林市當前農業技術推廣現實,本文建議按照大力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抓好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打造品牌農業要求,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民錢糧雙增為目標,進一步更新觀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真正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抓出成效。3.1摸清實際需求,尊重農民意愿,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根據玉林市農業發展趨勢和農業資源稟賦,深入了解適合玉林農業發展的農業形式和農業技術。一是要尊重當地農民的選擇權和參與權。在推廣農業技術時,農民接受或不接受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是自由的,不應有什么附加條件。否則,會使農民失去自主性,加重農民的負擔,挫傷農民的積極性。二是要推廣適合玉林農業發展需要的技術。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玉林市農業發展的重點在水稻和馬鈴薯種植。農業推廣人員要在這兩方面重點發力,就超級稻種植、冬季馬鈴薯種植所需要的技術及時準確全面的傳授給農民,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3.2大膽創新,增加投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積極性。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對現行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體系進行更新和體質機制創新。一是各級推廣機構在切實履行公益性職能的前提下,可以興辦經營實體,實行“一站兩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運行機制,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二是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增加農技推廣資金投入。比如,建立玉林市農業科技推廣專項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財政支農資金用于農技推廣的份額。三是在玉州區、北流市、容縣農機推廣工作基礎比較好的地方開展試點,通過發揮農技人員各自的技術特長,開展個人或集團技術承包,實行技術推廣與經濟報酬掛鉤,調動農技人員推廣農業科技的積極性,使基層推廣機構不斷鞏固和提高。3.3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加強示范帶動作用。一是發揮農業技術推廣示范點作用。在陸川縣、北流市等地選定部分家庭農場開展大田育機插秧育秧和插秧試驗示范點。在玉州、容縣選取5-10個村建立水稻生產一體化示范點,開展從播種——收獲全程一體化服務,在水稻生產全過程實行機械化育秧、機耕、機插、無人機噴藥、機收服務,農戶全過程只需在施肥和灌溉親自動手。二是開展水稻高產示范區建設。在抓好糧食生產“十、百、千、萬大示范”行動和整建制推進鄉(鎮)的同時,分別在玉州區、福綿區等地建立水稻高產示范片。三是開展馬鈴薯示范基地建設。在博白縣、北流市建立了2-4個萬畝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片,玉州、陸川、興業等地建設了連片300畝以上的示范片30-40個,通過大力創建高產示范片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3.4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綜合配套水平,提高服務效果。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包括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還包括農業信息的收集分析、市場的調查等等方面。一是農機推廣部門要將產前的項目篩選、產中的技術指導和產后的銷售服務作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務范圍。在產前,要搞好市場調查和預測,為農民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準備。產后,則可以采取獨營或聯營的方式,開展農副產品的購、加、儲、銷等服務,切實為農民解除后顧之憂。對量大面廣的主導產品,農技部門要及時推廣系列加工、包裝、儲運等方面的新技術,以實現農副產品的多層次增值,讓農民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二是做好水稻、馬鈴薯等苗情觀測工作。要擴大苗情觀測點,在加強苗情觀測調查基礎上,結合氣候環境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各時期的田間管理技術意見,形成水稻苗情簡報發送到政府和農業生產部門,確保水稻穩產增產。3.5借助互聯網+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農技人員和農民的素質。一是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利用“農技寶”云平臺,為農技人員、農民、經營主體提供在線實時互動交流,構建了方便快捷的技術推廣服務通道,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縣、鄉農技人員開展全天候服務和技術服務全覆蓋,推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二是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農業技術推廣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針對一些領導和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還很淺薄或是根本沒有認識,要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宣傳工作,通過小冊子、手機短信、視頻、圖書等形式讓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必要性。三是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加強專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充分的發揮他們的作用,加快農業技術推廣的步伐,盡快實現農業技術推廣的價值。四是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根據當前玉林市農村經濟和農民素質現狀,突出培訓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例如:基層農技培訓可以通過三級網絡(縣、鎮、村)、3個層次(領導干部.科技人員、農民)、多種形式(辦班培訓、邀請專家教授講課、廣播電視講座、函授及充分利用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等),開展培訓。同時,要培訓一批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農民企業家及掌握并能應用現代科技的新型農民,發揮帶頭和引導作用。
作者:龐隆英 馮超 單位:玉州區南江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 上一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及解決對策
- 下一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點與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