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服務問題與建議
時間:2022-02-12 10:57:37
導語:農業科技服務問題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以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為例,闡述了新時期該所在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總結了農業科技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用生產實際需求來指引課題研究方向、創新農業科技服務形式、把握農業科技服務需求、循序漸進求實效、建立農業科技服務隊伍等進一步做好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新時期;農業科技服務;主要措施;存在的問題;建議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三農”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1-2]。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黨的報告再次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現階段,我國農業已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時期,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3]。農業科研單位是農業科技成果產出的重要源頭,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的主力軍[4],農業科研單位服務于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是新時期社會發展賦予的一項重要職責。
1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的意義
1.1有利于科技創新。農業科技服務是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5],農業科研單位通過科技服務,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擴散,由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對科技成果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再創新,才能較大幅度地促進和帶動農業發展,才能充分體現農業科技成果的價值,才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農業創新和應用模式[6]。1.2有利于提高成果轉化率。科研單位是科技成果的直接創造者,更加了解成果在應用過程中的特征、特性,因此,由農業科研單位直接參與科技服務工作,可以更好地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新產品、新技術的效能,縮短科技成果的推廣周期,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7],是推進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1.3有利于擴大影響力。農業科技服務是連接本單位和其他業務對口部門的橋梁和紐帶,農業科技服務的實效,可以實實在在地展示本單位的科研實力,有利于樹立品牌,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2農業科技服務的主要措施
谷子研究所隸屬于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是一個專業優勢明顯、地方特色突出的國家谷子研發中心和省級農作物研究所?,F有在職科技人員120人,擁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8個、價值千萬元的科研儀器設備300多臺(套),獲成果獎勵100余項。先后在全省30余個縣建立百余個科技創新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建立了谷村綜合創新示范基地。2017年,組織專家和科技人員300余人次,送科技下鄉,讓科技入戶,累計培訓指導農民1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萬余份,接待咨詢農民500余人次,受到地方政府和農民群眾的廣泛好評。2.1開展送科技下鄉和技術培訓活動。堅持“科學、實際、實效”的原則,圍繞農民所求、所需、所想[8],結合本所承擔的各級科研項目,組織全所谷子、玉米、小麥、大豆育種與栽培、蔬菜、植保等各方面專家和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讓科技入戶,大力宣傳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傳授給廣大農民,認真解答農民朋友在生產中遇到的良種選用、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難題。通過開展科技下鄉和科技培訓活動,進一步增強了科研單位為農民服務的意識,加深了群眾對科技的了解,為加快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9]。2.2利用示范基地,強化農業科技服務成效。創建示范基地是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10]。通過在長子縣谷村建立創新示范基地,展示了本所農業科研新成果、新技術。示范玉米新品種“長單511”,谷子新品種“長生13”、“長農35”、“長農39”、“長農44”等,谷子優質高產輕簡化栽培技術、小麥套種青貯玉米高效栽培技術、旱地玉米藝機一體化整稈全覆蓋集成技術等大量新品種、新技術,讓農民親眼看到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效果;科技人員定期、不定期舉辦各類培訓,讓當地農民參與進來;積極組織專業合作社、農技推廣人員、基地周圍農民進行田間觀摩,開展現場指導、技術咨詢,有效地拉近了科研院所與農戶之間的距離,科技人員可以親自與農戶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溝通,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科技成果帶來的良好效果,從而加速科技成果由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進程。2.3以項目為紐帶,帶動科技服務緊緊圍繞全省。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所急需的關鍵技術,借助承擔的農業綜合開發、星火、財政支農、成果轉化、技術承包及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的實施,結合谷子研究所近年來取得的新成果,建立核心示范點,樹立樣板,以點帶面,輻射推廣。僅2017年,在項目實施區建立示范點30多個,示范推廣大量新品種、新技術,并通過發放資料、組織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等形式,對新品種和新技術進行廣泛的宣傳與培訓,促進了新技術的推廣;選派技術人員深入現場進行指導,及時幫助農民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農業科技培訓,為農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提供成熟的技術,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了研究所的科技服務影響力。2.4扎實推進科技扶貧行動。1)掛職科技副縣長。為了充分發揮谷子研究所專業技術人才優勢,協助貧困縣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促進科技成果在貧困縣的應用轉化,實施精準扶貧,研究所選派2名同志到貧困縣掛職副縣長,開展扶貧工作。所領導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統籌協調,帶隊深入扶貧縣進行技術調研,將適合當地的科技推廣項目落實在貧困縣區,并由農技專家對當地技術員、種植大戶進行技術講座和培訓,對當地農業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2)“三區”科技人才專項計劃。谷子研究所近3年共選派40多名科技人員開展山西省“三區”科技人員專項計劃項目??萍既藛T深入沁縣、武鄉、壺關、平順、陵川、沁水等貧困地區相關企業、合作社、農村開展送技術下鄉、技術培訓、指導和示范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等工作,為貧困地區農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掛職科技副縣長和“三區”科技人才專項計劃等形式,進一步加強了與地方政府、專業合作社的合作與交流,為谷子研究所有效開展科技服務工作開辟了便捷的通道,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2.5為地方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1)開展科技抗災救災工作。2016年6月13日,長治市發生重大冰雹災害,對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造成重大損失。災情發生后,谷子研究所迅速組織有關專家赴長治市郊區、屯留縣、壺關縣對受害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并提供了技術指導,為地方相關部門和農民提出了補救措施和管理意見,得到上級有關部門和災區農民的肯定和好評。2)進行扶貧調研。谷子研究所作為主要單位抽調科研人員參加了6個縣的農業產業及產業扶貧調研,并編制形成了武鄉縣和榆社縣產業扶貧規劃;完成了長治市“三農”問題及谷子研究所發展存在的問題調研調查,形成了調研報告;深入平順縣北流灘村、水峪村開展了扶貧調研指導。2.6借助科技活動周,開展科普講座活動。谷子研究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全國科技活動周這一主題活動,主動邀請長治學院、長治醫學院、長治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大學生來到所內,開展了“轉基因作物與我們的生活”科普講座和實驗室開放等活動,使大學生近距離地了解科研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3目前農業科技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3.1研究領域不全面,服務面太窄。谷子研究所的研究課題及技術優勢主要集中在谷子、小麥、玉米及大豆等常規作物方面,對企業、農戶急需的果蔬產業、設施農業、養殖業等方面缺乏高水平的技術人才,科技服務工作不全面、不到位。3.2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不積極主動科技人員。對科技服務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沒有從“悶頭搞科研”轉到服務“三農”上來,思想認識的不到位導致工作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3.3科技服務方式簡單,服務效率不高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依托項目在項目示范點、示范區服務;二是應地方相關部門和企業要求,通過農民上門或電話咨詢等方式開展服務;三是結合相關活動,組織科技人員開展集中科技服務。服務方式簡單,服務手段陳舊,服務范圍有限,不能滿足新時期科技服務的發展要求。3.4科研創新能力不強主要體現在優勢學科不夠。突出、學科團隊小而散、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之間缺乏互補性和互促性等方面,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谷子研究所的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另外,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備的科技創新和應用體系,不能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需求。3.5科技服務隊伍不健全。目前,多數農業科技服務工作是現有各學科團隊根據項目需要,臨時組織科技人員參加,沒有一支專業的科技服務隊伍,因此,科技服務工作不夠細致、高效,人員結構也不盡合理,難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3.6科技服務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服務積極性不高。缺少科研人員在科技服務方面的考核評價機制、激勵獎勵措施等,沒有充分調動科研人員開展科技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進一步做好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的建議
4.1用生產實際需求來指引課題研究方向。要把農業、農村經濟建設作為工作的根本目標,貫徹落實“科研為生產服務”的理念,科學研究從源頭上要以生產實際需求為導向,指引課題研究方向。因此,在確立研究課題及研究內容之前,科技人員要加強調研,深入基層和生產一線了解問題、發現問題,提高服務“三農”的意識,針對生產中的實際需求和關鍵問題,科學合理調整科研布局,優化科研結構,確定課題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把解決農業生產技術瓶頸問題作為科研選題、研究方向的主要依據。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玉米品種“潞玉13”的推廣應用效果[11],充分說明只有先進、優質、易操作、真正符合生產實際的農業科技成果,才能讓農業科技走進農村、走進田間地頭,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科技成果的自身價值和潛在價值才能充分發揮和體現[12-13]。4.2創新農業科技服務形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科技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更加注重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14]。谷子研究所繼續創新科技服務形式,以谷村示范基地為引領,加強與地方各級政府、農業企業等聯系,構建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術服務方式和合作機制,加速了科技成果走向田間,提升了農業科技服務水平。1)與政府結合。農業科研單位作為社會農業公益性科研機構,要充分發揮科技研發和推廣的橋梁作用[15],公益類的技術成果可以通過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借助政府部門的成果示范推廣功能,進行聯合轉化推廣。谷子研究所和陵川縣、壺關縣、長治縣、武鄉縣等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結合,將“旱地玉米機械化整稈全覆蓋技術”、“谷子輕簡化栽培技術”等有機旱作技術、藝機一體化和節本增效高產栽培技術在適宜推廣地區應用,效果顯著,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助推作用,成果轉化與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提高了社會影響力。2)與企業結合。一是將技術轉讓給企業??蒲袉挝煌ㄟ^有償方式將自身的科技成果作為產品一次性轉讓給企業使用,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快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利益回報,激勵科研人員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孕育產出更大的科研成果。谷子研究所通過技術轉讓玉米品種“德朗118”,小麥品種“長5222”、“長4853”、“長7016”、“長8744”等科技成果,讓科技人員得到了知識創造價值的合理回報,企業也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二是構建科企合作。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與山西潞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大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三家種業企業簽訂了科企合作協議,在突出企業的主體性質的同時,提高了科研人員的科技服務能力。4.3把握農業科技服務需求,拓寬研究領域。農業科技下鄉,必須了解和抓住農業生產、廣大農民急需解決的問題,圍繞問題開展相應的技術服務;強化生產急需的主要農作物良種良法配套、農藝農機結合、新型農作制度等重大關鍵技術的集成研究與技術攻關;逐步開展果蔬、設施農業、中草藥等方面研究,拓寬研究領域,增強為地方農業生產科技服務的能力。4.4循序漸進求實效??萍挤展ぷ魇且豁椣到y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協作與聯動,在服務工作中,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要按照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的思路,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循序漸進的工作方法,從做好每件小事、實事入手,做好科技服務工作,既讓農民得到實惠,也讓科研單位在實踐中得到發展,這樣科技服務才能長效。4.5建立農業科技服務隊伍,完善服務機制建立。一支農業科技服務專職隊伍,開展實際、高效的科技服務,將服務工作內容納入科技人員的工作目標,把科技服務作為科技人員工作的硬指標。健全科技人員科技服務機制,更新思想觀念、改革創新思維、明確工作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通過物質、精神鼓勵,促進科技人員主動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拓寬服務面,提高服務水平。
作者:孫萬榮 李齊霞 李中青 祁麗婷 王 敏 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谷子研究所
- 上一篇:農業生態資本投資機制優化研究
- 下一篇:風險投資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