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駕駛操作員培訓分析
時間:2022-05-29 04:53:41
導語:農業機械駕駛操作員培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存在問題
1.1認識不到位
機手對參加培訓的重要性認識較差,由于受客觀條件制約,許多駕駛操作人員農閑時在外打工,農忙時種地、收秋,沒有時間參加培訓。
1.2教學思想不正確
長期以來,從農機培訓機構到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都認為理論學習不學習、學好學壞都一樣,實踐操作才是關鍵。在培訓過程中則是理論培訓走過場,把更多的培訓時間和內容放在了實踐操作上。
1.3辦學條件差
由于農機培訓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農機培訓機構規模小、經費少,教學場地不規范,教學設施落后,嚴重影響了培訓質量。
1.4師資隊伍水平不高
教師收入少,進修機會不多,高水平專業人才留不住,教學人員流失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
1.5駕駛操作人員素質低
隨著農業機械保有量驟增,駕駛操作人員出現了低齡化、低文化水平的趨向,人員綜合素質降低,增加了培訓難度。
2主要措施
2.1更新教學理念
受歷史原因和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職業教育落后于普通教育,農機培訓在職業教育中也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雖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農機培訓工作已有了較大提高和完善,但仍未能脫離傳統的教學形式。事實證明,舊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已無法適應現實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實際需要。農機培訓工作要密切結合新時期、新形勢下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改變舊的教育思想,樹立新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通過針對性的培訓,使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成為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并能夠適應社會和市場的專業人才。
2.2提高教師素質
打鐵先得自身硬。各級農機主管部門應定期組織農機培訓教師開展業務培訓,傳達國家對農機行業的新任務、新要求和新政策,對農機行業新理論、新技術及時跟進,深入了解,不斷更新農機培訓教師知識結構。使教師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熟練的駕駛操作技能,培訓過程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2.3改進教學方法
農業機械培訓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一般學科的理論教學,大部分都適合于課堂的語言講授和表達。但農機理論由于其實用性強,純碎的課堂教學有較大的局限性。如講授拖拉機的工作原理,教師即使在課堂上講的口干舌燥,學員也不會明白動力產生、輸出的過程。如果在拖拉機實物前,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員理解的會更加直接透徹,教學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所以,農機培訓教學要重視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要極創造條件力求教學手段現代化,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獨特的農機培訓教學體系。
2.4深入基層培訓
根據學員數量、分布和需要進行培訓,在鄉鎮或行政村設立固定教學點,利用農閑季節或農民業余時間進行培訓;深入到集市、礦山、農業園區等農業機械相對集中的場所,舉辦流動培訓班,在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作業空閑時,結合作業過程開展現場培訓,使參訓農民培訓生產兩不誤。
2.5提升服務水平
各級農業機械主管部門,應把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培訓作為提高農民素質、提升農業生產效益、保證農業生產安全的基礎性工作,不斷加大政策、資金、人員保障力度。結合農機培訓的需求,加強培訓設施條件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將農機培訓機構建設成為“有場地、有設備、有人員、有制度”的“四有”農機校,夯實農機培訓基礎。
2.6加強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農機培訓政策、法規的宣傳,吸引全社會的重視和參與;組織人員深入到集市、礦山、農業園區等農機作業場地,散發宣傳材料,宣講農機培訓重要性,使農機駕駛操作人員自覺參加培訓。
本文作者:于志杰工作單位:平泉縣農牧局
- 上一篇:農業機械問題的研究和分析
- 下一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分析與對策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