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維修與保養策略
時間:2022-09-16 10:19:08
導語:農業機械維修與保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嵩明現狀及農業機械基本情況
嵩明自古有“滇中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全縣國土面積870km2,其中嵩明壩子面積414.6km2,是云南第七大、昆明第二大壩子。境內河渠縱橫,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較好,水利化程度達78.8%,農業機械化作業程度達50%,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h轄3鎮1街道,74個村委會(社區),440個自然村。2014年末經縣統計局統計,全縣總人口28.68萬人,鄉村人口26.63萬人,農村勞動力15.87萬人;糧食播種面積2.17萬hm2,產量10.1萬t。近年來,蔬菜、花卉、水果、烤煙以及牛、羊、雞、鴨、魚等種養殖業已成相當規模,農業機械已經滲透到了相應行業,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村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截止2014年底,嵩明縣擁有農機總動力為54874萬W,擁有小型拖拉機及微耕機8582臺,大中型拖拉機843臺,其它配套農機具8012臺(套),各種農副產品加工機械7641臺。2014年,嵩明縣投入農田作業的各型農機具4960臺(套),圓滿完成了農機作業任務,確保了春秋耕生產進度和適時栽種。完成機耕田地2.05萬hm2,機耙田地2.17萬hm2,烤煙、包谷、雪蓮果等整地理墑2666.67hm2,機械開溝666.67hm2,機械化收割0.17萬hm2。隨著農業機械的增長和普及,特別是新型農業機械發展比較迅速,原有的農機修理技術水平、設備已不能適應農機維護維修保養的需要,知識老化,技術落后,設備陳舊,加之農機主管部門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力度,沒有很好地落實2006年5月農業部的《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造成農機修理市場混亂,修理技術低劣,維修保養跟不上,使用成本增加,機械壽命縮短,耽誤農時,嚴重制約了農機化的發展。
2農業機械維修
2.1堅決不去非正規的維修點
需要維修時,堅決不能去不正規的、手續不全的攤點、門面維修。一方面,他們沒有專門的修理設備和檢測儀器,只憑經驗進行修理,往往只是一個人就包攬了整車的修理,對機械出現的故障根本無法進行合理有效的評估,不能準確診斷機械故障,形成亂拆亂換,盲目進行拆裝;另一方面,攤點、小門面的技術工人,多數未獲得相應的技術合格證書,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盲目地維修處理,壞的沒修好,好的修壞了,嚴重時可能釀成大禍。此外,最重要的一點,經這些維修部門修理過的機械,保證不了維修后的質量和保質期,一旦后期出現問題,無法進行申訴,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
2.2一定要去正規的維修點
必須保護農機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首先,農機主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規范農機修理市場,對農機修理市場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其次,進行農機維修時,一定要到規范的、合法的農機維修網點進行,一旦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要有高度的維權意識。
2.3協調售后維修點和農機維修部
目前,農機維修主要存在三種方式,一種是農機制造廠商與各地設置的售后維修點,承擔著零部件的售后換修工作;一種是政府主管部門同意批準的農機維修部,專業的維修部有專門的許可證;其次是無牌無證的零散的農機修理點。當農機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時,首選建議去農機制造商和銷售商的售后服務維修站和專業的維修部門進行修理,其次才是去個體維修站。假如再維修農機的時候發生糾紛,如果是在正規修理網點,一般都很好解決。值得注意的是,農機經營者在維修完成之后,一定要索要正規的發票,這樣如果再保修期內再次出現問題,可以憑票進行解決。如果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那么可以向農機主管部門、農機質量投訴站和技術監督部門進行投訴,如果仍然得不到解決,那就憑證據到當地的人民法院進行起訴,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農用機械的保養
3.1樹立“養重于修”的理念
首先,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避免由于使用不當造成機械損害;其次,嚴格按照相關的保養周期、里程、時間等進行技術保養,不得用劣質的零配件、潤滑油等進行保養,確保農業機械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3.2保養須遵循一定的規程
每種農業機械的保養,都有一定的規程和規定。在進行保養時,建議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操作進行。在保養的過程中,嚴格做到“四不漏”即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氣、不漏電。同時要保證油、水、機器、工具的干凈,油箱口、機油加注口、機油檢視口、汽化器、磁電機的封閉工作也要做到位,確保機況良好、機容整潔、各零部件齊全、安全、靈敏有效。相配套的農具也不能忽視,做到經常性修理,使農機具轉動、升降靈活,杜絕農機具曠、鈍、變形、生銹、缺少零件的現象。同時,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不建議長時間超負荷運轉,盲目推遲保養周期,應該做到哪怕微小的問題,也要立馬進行維修,確保農業機械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
4結論
總之,近年來嵩明縣農機裝備水平有了突破性進展,農機擁有量逐年增加,但是,在質量保證和維修保養方面,卻沒有取得同步的發展。在此,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規范農業機械修理網點建設,加強監管,對農機修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做到持證上崗,同時派遣農機技術員進行指導性工作。各個維修部門要指導農機使用者重視農機的保養和維修,對農機維修部門的技術人員要做到經常培訓,維修器械做到經常更新,從而確保農機維修和保養落到實處,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發揮好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實現農民的增產增收。
作者:戎國態 王興祥 單位:嵩明縣嵩陽農機技術推廣站
- 上一篇:XX鎮紀委落實“三項”工作匯報
- 下一篇:農業機械故障規避策略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