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年檢制度的分析與建議

時間:2022-09-17 08:43:27

導語:農業機械年檢制度的分析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機械年檢制度的分析與建議

一、農業機械年檢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農業機械年度檢驗制度的落實是對駕駛員進行農機安全作業教育的過程?,F行的農業機械年檢制度已經實行很多年,部分內容已經不適應當前農機化發展和農機安全監督管理的需要。

1.農機量大面廣,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

目前甘肅省各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保有量74.26萬臺,而農機監理員僅有977人,農機監管人員與農業機械數量比約為1:760,不足以應對農業機械數量大、分布廣的工作實際。農機安全監管人手少,縣(區)農機監理人員力量不足,鄉鎮管理機構缺失,農機監管不到位。在調研中發現,作為拖拉機管理重要環節的鄉村兩級,在開展實際工作中大多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h級農機監理人員又少,造成農機送檢下鄉難,基層安全管理和宣傳不到位,直接影響拖拉機年檢工作的開展。同時,農機監理部門對于逃避年檢的拖拉機,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賦予農機監理部門對拖拉機實施牌證管理的權利,卻沒有對該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的職權,拖拉機道路違法行為全部由公安機關管。農機監理和公安交警對上路拖拉機的管理缺乏有效配合,農機監理部門糾正違法只能停留在安全宣傳教育層面,各地普遍出現農機無權管、交警無力管的局面,助長了躲避年檢的行為,農機年檢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2.安全投入不足,影響監管工作開展

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經費投入不足、裝備落后,嚴重制約農機監理執法工作開展。拖拉機年檢技術性強、安全責任重,由于經費不足,各地檢測設備缺乏,年檢時只能用原始的耳聽、眼觀、手模、腳踹等經驗方法來判斷農機的安全狀況,事故隱患很難及時發現,也導致農機手對農機監理部門產生誤解,認為年檢只是看一下、交個錢、蓋個章而已。此外,農業機械分布在廣大農村,只有深入鄉鎮,才能有效監管。目前,基層農機安全監理經費沒有保障,嚴重制約農機監理工作開展。

3.農機檢驗技術標準偏高,項目偏多

現行的農機檢驗標準與現實農機安全技術狀況脫節。農機檢驗技術標準太高,檢驗的內容太多太細,用合格率把關的“否決項”有30多項,多數的拖拉機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安全運行技術條件,有的拖拉機甚至在出廠時燈光信號裝置、防護裝置等安全技術條件就不合格。經過調研發現,市面上常見的幾種按照國家《農業機械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設定參數的農機檢測設備,檢測拖拉機的合格率不到5%,甚至新購車輛也不合格。國內研發的農機檢測設備操作復雜,質量不穩定,檢驗耗時長,檢測一臺車輛至少需要3人超過20分鐘才能完成,而且不能檢測大馬力農業機械,檢測設備適用性不強,使用效果不佳。

4.檢驗收費影響農機戶參檢積極性

農機戶對家里停放的從事農田作業的農機根本就不讓檢驗,對收費有抵觸情緒。從2012年開始,國家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機合作社免征包括年檢費在內的監理收費,唯獨對最為弱勢的農民不予免費,這讓農民對監理收費更加抵制。同時各地監理收費政策的不統一也不利于農機檢驗工作的開展,有的地區實行免費檢驗,其他地方的機手了解后,更不愿意交費,脫檢現象嚴重。收費檢驗直接影響了機手參加年檢的積極性。

5.農機監理信息化滯后

農機監理信息系統沒有實現全國聯網,各省甚至部分省份省內都未實現聯網,信息“孤島”現象較為突出。作為國家安全生產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機安全生產,沒有實現農業機械及其駕駛人信息聯網,全國部分省還在運行農業部2005年開發的單機版制證軟件,該軟件故障很多。單機版軟件很難做到準確、及時掌握農機年檢需要的車輛動態信息、年檢工作進展和結果。當前落后的農機監管信息化程度已經嚴重制約農機安全監管工作。

二、改進意見及建議

1.取消年檢收費

建議農機監理在全國推行農機免費管理,農機監理機構的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取消包括牌證工本費、檢審驗費、培訓費、考試費等農機監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由財政足額配備工作經費,購置必要的檢驗、檢測設備。甘肅省部分市、縣實行農機免費管理后,受到農機手的積極響應和熱烈歡迎,有力促進了農機檢審驗工作的正常開展。檢驗率的提高能夠降低各類農機事故隱患的發生,為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行了農機燃油補貼政策的白銀、蘭州、定西等市取得了較好效果和成功經驗,農機檢驗率均超過90%,蘭州市達到了99%,但是這些只是地方出臺的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從2015年5月10日起,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免費為農民群眾辦理農用三輪車、摩托車牌證,免收掛牌入戶費,包括號牌、行駛證和機動車登記證書的工本費,免收申領農用三輪車、摩托車駕駛證各科目考試費和駕駛證工本費,免費組織農用三輪車、摩托車駕駛證培訓。農用三輪車、摩托車實行了免費管理,針對最為弱勢的農民,其駕駛的農田作業用拖拉機也應該實行免費管理。

2.農業機械年檢改為分類管理,定期檢驗

建議修訂《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及配套法規、規范和標準,改革現行一年一檢制度??紤]到各省的差異性、農機具作業環境的不同,國家制定原則性規定,提出指導意見,各省根據本地實際分類制定具體檢驗內容、方式和檢驗時間間隔。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機制造質量顯著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10多年來,農機具的性能有所提升,農機企業“三包”服務有了較大改進。農機戶對農機具的使用保養也比較重視,農業機械技術狀況較好,對安全技術質量較好的農業機械每年實施一次檢驗不切實際,既增加了農機戶負擔,又增加了農機監理行政成本。因此采取分類指導的原則,對農業機械年度檢驗制度進行改革。針對甘肅省的分類檢驗,建議新購置農業機械在登記入戶時進行初檢;聯合收割機實行每年檢驗一次;拖拉機在投入使用的前10年內每三年檢驗一次,10年后每年檢驗一次;達到報廢條件的農業機械停止檢驗,發放報廢停止使用通知書。

3.全面落實農機燃油補貼政策

建議根據《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第二十八條“國家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對農業機械的農業生產作業用燃油安排財政補貼。燃油補貼應當向直接從事農業機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發放”,出臺農機燃油補貼辦法,按照中央“精準補貼”的政策要求,使燃油補貼真正落實到位,降低農機作業成本,減輕農民負擔,調動農機手參加檢審驗的積極性,為農機安全生產提供政策保障。

4.修訂農業機械檢驗技術標準

重新修訂《農業機械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標準,考慮農機具設備檢驗簡便易行和檢測現場較差的工作環境,從保障農機安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出發,優化檢驗程序,簡化檢驗項目。

5.恢復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打通“最后一公里”

強調,要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農機安全監管的重點、難點都在鄉(鎮)。農業機械迅猛發展,量大面廣、分散在千家萬戶,但是縣級農機監理機構監理人員力量有限,難以實施有效管理,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就是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建議全面恢復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保障工作人員、辦公場所和裝備投入。

6.建設全國聯網的農機安全監理信息系統

農機安全監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能夠提供全面準確的農業機械及其駕駛人員信息資料,及時反映農機安全生產動態信息。建議農業部盡快推廣全國聯網的農機安全監理信息系統,實現具備農業機械登記報戶、年檢動態信息查詢、統計和監控等利于檢驗工作的農機監理信息軟件。

作者:牟芝林 單位:甘肅省農機監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