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縣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20 10:34:49
導語:鎮巴縣農業機械化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鎮巴是地處陜西秦巴山區的農業小縣。未來五年農業機械化發展,要與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圍繞糧食生產及茶葉、油菜等優勢農產品產業化建設,推進農機化裝備增量提質。
關鍵詞:農業機械;茶葉機械;山區
1全縣農業機械化現狀
(1)全縣農業基本情況。鎮巴縣地處陜西省西南部的秦巴山區,總面積3437km2;全縣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8萬,其中農業人口24萬?,F有常用耕地面積2.2萬hm2,主要農作物水稻種植面積3333hm2、油菜種植面積5333hm2,茶葉種植面積6200hm2;年生豬飼養量80萬頭,年出欄生豬42萬頭。(2)全縣農業機械推廣與管理情況。至2014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09萬kW/6186臺套,主導產業茶葉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糧食生產的耕整地和收割的機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機化事業有了發展,鎮巴縣農業機械管理推廣站與縣農機安全監理站、縣農業機械化學校實行一套人馬三塊牌子。屬財政全額拔款事業單位,副科級建制,核定編制14人、目前實有工作人員11人?,F有專業技術人員3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2人。鄉鎮未設立農機推廣管理機構,無專兼職農機員。(3)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①地塊分散。人多地少,戶營規模小且分散,適宜農機連片作業的地方很少,自由種植與農業機械化的矛盾突出,造成農機作業組織化程度低、作業標準化低、技術集成化低。②農機化發展不均衡。農田基本建設等領域的機械化水平較落后,農產品附加值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風險大,效益低。③農機化資金投入不足。機耕路等基礎設施落后;農機推廣經費短缺,推廣普及力度不夠;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經費嚴重不足。
2發展區域布局及主要任務
(1)基本原則: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突出重點為基本原則,以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科技推廣為依托。(2)區域布局:①在涇洋、觀音、碾子、三元、簡池、興隆等鎮主要發展茶葉機械化項目;②在大市川、力壩、赤南、鹽場等鎮村主要是田間作業全程機械化項目;③沿210國道,苗民風情園,青水、大池、觀音等鎮主要發展與設施農業配套的農業機械化項目;④其它地方主要發展畜牧機械及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項目。(3)主要工作任務。①全面推進水稻插秧和收割機械化發展,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②農業機械化發展要與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以農機化支持茶葉、油菜等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發展;③大力發展飼料青儲和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積極推廣畜牧養殖機械,為推進畜牧業發展和農業循環經濟提供農業機械化服務。
3未來5年發展目標
根據現代化農業建設的總體要求,綜合考慮未來5年全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和條件,預期到2020年末,實現以下目標。(1)優化農業機械裝備結構。農機裝備總值達6063萬元,增長25%;農業機械總動力預期達到15萬kW,年增長10%;農業機械達到12112臺套;堅持大、中、小微機械共同發展,耕、播、防、收并舉,推廣節水、高效節能先進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廣泛運用,使我縣農業機械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2)著力提高農機化水平。機耕達到1667hm2,機械化水平達到38%;機收達到1067hm2,機械化水平達25%。綜合機械化水平逐年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及糧食生產區機械化取得重大進展,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3)加強農機安全監管。農機安全監理體制進一步理順,農機安全監管水平逐年提高,農機監理裝備水平穩步提高,辦公環境、交通工具、檢測設備和網絡體系建設得到完善。農機安全監理法律法規宣傳率達95%以上;拖拉機上牌率年檢審率達到總量的95%以上;農機安全事故率總量控制在省總站下達指標以內,重特大事故控制在萬分之一以內;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能及安全知識培訓每年突破1000人次;每年創建農機安全村5個;創建農機監理示范窗口達到省級標準。(4)加快農機服務化進程。農機大戶、各種形式的農機服務組織不斷發展,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服務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農機服務市場進一步規范。
4發展的保障措施
(1)強化農機化管理和技術支持體系建設。建設職責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級的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體系。堅持依法行政、科學行政,正確履行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的政府職能,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管理水平。(2)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優化布局、精簡人員、創新機制,逐步構建充滿活力的多元化新型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以試驗示范基地為依托,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公益性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示范、推廣和培訓等服務。(3)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術隊伍素質。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培訓,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專業人員的在職培訓和農機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4)加強農機化信息服務和宣傳工作。整合信息資源,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制度,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免費提供信息服務。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廣泛深入地宣傳農業機械化,形成全社會關心、參與和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氛圍。(5)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堅持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和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家庭承包經營和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以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走山區農業機械共同利用和高效利用的發展道路。(6)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支持農機化專業合作社示范建設、農機租賃培訓中心建設、茶葉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示范建設、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等項目。積極爭取各級對農機化發展的投入,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整合、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形成以農民為主體的多元化、多渠道農業機械化發展投入機制。
作者:許友珍 馮應得 曾斌 單位:陜西鎮巴縣農機管理推廣站
- 上一篇:圖書館在職業素養教育中的作用
- 下一篇:國際商務教師的職業素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