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無公害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2 07:05:00

導語:桔梗無公害栽培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桔梗無公害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桔梗;無公害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桔梗是一種藥食兼用植物,隨著技術進步和桔梗系列產品的開發,桔梗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從品種選擇、園地選擇、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采收加工、留種等方面介紹了桔梗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桔梗種植者提供參考。

桔梗為桔??平酃俣嗄晟荼局参?,是一種很有名的藥材,其性味苦、辛、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消腫排濃之功能。桔梗主產地為安徽、山東、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全國其他地區也有分布,為常用大宗藥材,在《神農本草經》上早有記載。經現代科學分析,桔梗中含桔梗皂甙D,桔梗酸A、B、C,遠志酸,阿爾法菠菜甾醇,花青甙,嗎啡等;花中含有一種藍紫色素,稱桔梗色素;根中含有14種氨基酸及22種微量元素。隨著人類回歸自然思潮的興起和以預防為主醫療模式的確立,種植桔梗將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1形態特征

桔梗株高40~150cm,全株光滑無毛,體內具白色乳汁。莖直立,上部稍分枝;葉片3~5片,莖中部及下部對生或輪生,上端葉小而窄,互生;葉近無柄,葉片卵形至披針形,長2~7cm,寬0.5~3cm,先端漸尖,邊緣具銳齒,基部楔形;花單生或數朵成蔬生的總狀花序,花萼鐘狀,裂片5片,花冠闊鐘狀,藍紫色、白色、黃色,5裂,雄蕊5個,與花冠裂片互生,子房下位,5室,卵圓形,柱頭5裂,密被白色柔毛;蒴果為倒卵圓狀球形,先端5裂;種子卵形,黑色或棕黑色,具光澤?;ㄆ跒槊磕?~9月,果期8~10月。桔梗根肥大肉質,呈長圓錐形或圓柱形,外皮黃褐色或灰褐色,肉淡黃白色。

2生長習性

桔梗喜涼爽濕潤,喜光,耐寒,野生多見于向陽山坡及草叢中。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0~30℃,最適溫度為20℃,能忍受-20℃低溫,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質土或含沙質壤土中植株生長良好,怕積水,土壤積水易引起根部腐爛。桔梗為深根性植物,根粗隨年齡而增大,栽種當年主根長可達15cm以上,第2年的7~9月為根的旺盛生長期,采挖時,根長可達50cm以上。幼苗出土至抽莖6cm以前,莖的生長緩慢,莖高6cm,至開花前(4~5月)生長加快,開花后生長減慢,至秋冬氣溫10℃以下時倒苗,根在地下越冬,一年生苗可在-17℃的低溫下安全越冬。種子在10℃以上時開始發芽,發芽最適宜溫度為20~25℃,一年生種子發芽率為50%~60%;二年生種子發芽率可達85%左右,且出芽快而齊。種子壽命為1年。

3栽培技術

3.1園地選擇

應選擇土壤、水質、大氣環境符合無公害生產標準,遠離公路等交通要道,最好是沒種過桔梗的地塊種植。種植地的土壤應衛生、無病蟲寄生和有害物質,尤其硝態氮、汞、鎘、鉛、砷、硌、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要符合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的要求。桔梗為深根性植物,雖然對土質要求不嚴,但在富含磷鉀的中性類沙土壤里生長較好。故應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或沙質土壤種植。

3.2品種選擇

目前生產上所用品種多是各地方從野生種選育而來,缺少專用的食用或藥食兼用品種。太和縣高效農業開發研究所選育的“太桔1號”是我國目前較為理想的食用型桔梗優質高產新品種。該品種具有優質、高產、抗病、長勢旺、根莖肉脆、口感好的優點,二年生根莖長度一般在40cm以上,直條,少分叉,選條率80%以上,比普通品種選條率高20%??共×?,目前還未發現有病害發生。產量高,一般產量達26.25t/hm2,高者可達30t/hm2以上。

3.3精細整地,合理施肥

選好地后,施優質土雜肥75t/hm2或充分腐熟的畜禽糞37.5t/hm2,加過磷酸鈣750kg/hm2,撒入地內,并深翻35cm以上,然后整平耙細,等待播種。為減少產品內硝酸鹽殘留,忌施用硝態氮肥。

3.4科學播種

桔梗主要用種子繁殖,春播、秋播或冬播均可,但以秋播為好。秋播當年出苗,生長期長,根粗和產量明顯高于次年春播苗。播種時宜直播,因直播產量高,根直分叉少,便于刮皮加工,質量好。須用當年新產種子,新籽發芽快,發芽率高,長出的苗均勻、健壯,利于管理,隔年的陳種子發芽率低甚至不能發芽。

3.4.1種子處理。為提高種子發芽率,可先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種子置于50~60℃的溫水中,不斷攪動,并將泥土、癟籽及其他雜質漂出,待水涼后,再浸種12h,或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2h,可提高發芽率。此外,用適量濕沙拌勻,堆放幾天后再種可明顯提高發芽率。

3.4.2播種方法。要足墑下種,如墑情差時,要先造墑再播種。采用寬幅條播法,按行距17~21cm開溝,溝寬為10cm,深2cm左右。將種子均勻撒在播種溝內,覆土1cm,鎮壓或踩實,有條件的可用麥秸或稻草覆蓋,種子頂土后再撤除覆蓋物,可明顯提高出苗率。為使種子播得均勻,可用4~6倍的細土或細沙拌勻播種。

3.5田間管理

3.5.1間苗。苗高2cm時適當蔬苗,苗高6~7cm時定苗。采用寬幅條播法播種的適當間苗,使苗不擁擠即可。要合理密植,若留苗過多、過密,則植株生長細弱,易遭病蟲危害;過稀則產量低。因此,適當密植是高產的關鍵。

3.5.2及時中耕除草。由于桔梗前期生長緩慢,易滋生雜草,故應及時除草。一般進行3次,第1次在苗高7~10cm時進行,30d之后進行第2次,再過30d進行第3次,力爭做到見草就除。中耕應在土壤干濕度適中時進行,植株長大封壟后即可不再進行中耕除草。

3.5.3肥水管理。苗期需追施稀薄人糞尿或沼液1~2次,促使幼苗生長。6~9月是桔梗生長旺季,6月底增施花期肥,以磷鉀肥為主,防止因開花結果消耗過多養分而影響根部生長,施氧化鉀75kg/hm2、過磷酸鈣150~300kg/hm2。入冬后根據當年作物長勢重施越冬肥,結合施肥進行培土。施優質土雜肥15~30t/hm2,肥力差的地塊多施,播種時基肥施得多的田塊可少施或不施。翌年春桔梗株高1m左右時,追施1次磷鉀肥,使莖桿粗壯,以防止倒伏。結合澆水追施磷酸二氫鉀75kg/hm2。生長期內遇旱要及時澆水,進入雨季后要注意排水,避免田內積水造成桔梗爛根。

3.5.4除花。桔?;ㄆ谳^長,要消耗大量養分,影響根部生長。因此,打頂除花可以提高根的產量和質量。除留種田外,其他桔梗田都要采取除花措施,在盛花期噴施1次1mg/kg的乙稀利基本上可達到除花目的,噴后桔梗產量較不噴施增加40%左右。

3.6病蟲害防治

桔梗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但在重茬嚴重的田塊,會發生根結線蟲病、根腐病、紫紋羽病等病蟲害。因此,對于無公害栽培的桔梗,應注意輪作倒茬,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產品質量。

3.6.1根腐病和紫紋羽病的防治。根腐病是由真菌中半知菌類鐮刀菌引起的一種根部病害。發病期為6~8月。初期根的局部呈黃褐色并腐爛,以后逐漸擴大。發病嚴重時,地上部分因枯萎而死亡。紫紋羽病是由真菌中的一種擔子菌引起的病害,危害根部。先由須根開始發病,再延至主根,根部初呈黃白色,可看到白色菌索,后變為紫褐色,病根由外向內腐爛,外表菌索交織成菌絲膜,破裂時流出糜渣。地上病株自下而上逐漸發病枯萎,最后死亡。防治方法:①注意輪作,及時排除積水。在低洼地或多雨地區種植,應做高畦;②整地時多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強植株抗病力。施石灰粉750~1500kg/hm2,可減輕危害,或用75kg/hm2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發病時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澆注防治;③及時拔除病株。

3.6.2輪紋病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可用1∶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噴施防治,每7d噴1次,共噴3次。

3.6.3根結線蟲病。由根結線蟲引起,發病植株根部呈串狀結接,尤以須根最為明顯,地上部生長衰弱,肉質根失去商品價值。防治:根結線蟲一旦發生,很難根除,故應選無根結線蟲的地塊種植,實行科學的輪作制度。一旦發生根結線蟲病,要立即輪作倒茬,連續種水稻或小麥3~4年后,才能種植桔梗。

3.6.4蚜蟲、紅蜘蛛。為害幼苗和葉片,可用吡蟲啉、四季紅、蚜螨凈等噴霧防治。

4采收與加工

種植桔梗因地區、播期及用途不同,收獲年限也不同。一般當年或第2年采收。用于食品加工生長1~2年采收,3年以上的粗纖維含量增加,口感變差,如為藥用,則可生長3年以上,采收期可在秋季9月底到10月中旬或次年春桔梗萌芽前進行。以秋季采者體重質實,質量較好。一般在地上莖葉枯萎時采挖,過早采挖根部尚未充實,折干率低,影響產量;收獲過遲則不易去皮。起挖時,用刨釵逐行采挖,以防止挖斷主根。挖出后割去莖葉、蘆頭,送加工廠加工;如藥用,則將根部泥土洗凈后,浸在水中,趁鮮用竹片或玻璃片刮去表面粗皮,或用去皮機去皮后洗凈,曬干或用無煙煤火炕干即可出售。若桔梗收回太多一時加工不完,可用濕沙埋起來,防止外皮干燥收縮,這樣容易去皮。

5留種技術

桔?;ㄆ谳^長,果實成熟期很不一致,留種時,應選擇二年生的植株,在植株苗高15cm時進行打頂,以增加果實的種子數和種子飽滿度,提高種子產量和質量。在9月上、中旬剪去弱小的側枝和頂端較嫩的花序,使營養集中在上中部果實,10月當蒴果變黃、果頂初裂時,分期分批采收。因桔梗成熟的種子易裂,造成種子散落,故應及時采收。采收時應連果梗、枝梗一起割下,先置室內通風處后熟3~4d,然后再曬干、脫粒,除去癟籽和雜質后貯藏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