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農藝結合發展種植論文
時間:2022-06-23 06:11:00
導語:農機農藝結合發展種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現農業機械化是先進農業技術大面積實施的前提,農業機械化發展適用技術推廣面積的擴大,實質上就是普及農業和非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推動科技興農實施的過程。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發展農業機械化主體,加快實施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既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勞動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水平的重要條件,對于鞏固和發展我國農業基礎地位,堅持和諧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農村經濟;農業技術
農業機械化是用各種動力和配套農機具裝備農業生產,從而實現農業生產工具的現代化。實現農業機械化,可以減輕勞動生產強度,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產品商品率,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后,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農業生產工具的恢復和改良,積極地、有計劃地、有步驟地為實現農業機械化準備條件。農業機械化技術是實現農業科學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是實現農業物資資源持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加速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新時期,正確把握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趨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同國家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各有不同,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也有其特殊性,需要從政策、資金、體制建設、人才培養以及技術創新等方面綜合提高,走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機械化技術發展道路。今天,我們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發展時期,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諸多要素中影響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農業機械化水平是形成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能力,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國家在農業國際領域競爭力的強弱,新階段要走適應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有效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新型農業機械化道路,突出多樣性、綜合性、優質高效,與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相結合,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共同發展,選擇技術進步與發揮勞動資源優勢互補的組合型農業機械化技術路線。
一、國際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趨勢
第一、農業生態和可持續發展農業所需的技術與裝備將有迅速發展。保護農業環境和高效利用農業資源的技術與裝備將有大的發展。主要發展農業環境保護及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所需的耕種聯合作業機械設備、少耕免耕機械設備、有機肥生產與施用機械設備、化肥高效施肥技術與機械、生物農藥與噴灑藥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與所需機械、工廠化規模化飼養、畜禽類便無害化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農村污水的綜合治理技術、農產品廢棄物綜合利用與無害化處理技術與裝備、提高水、肥料和農藥利用率的技術與裝備等。農業是淡水資源的最大用戶,經濟發展對淡水資源需要量日益增多,充分發展節水農業技術與設施,也將是世界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
第二、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高效率的農機具將加快研發、制造。特別是高新技術的應用日趨廣泛。
第三、人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高品質需求,使得“藍色農業”和“設施農業”及其相應的技術、裝備與設施的迅速發展。
第四、農業機械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與售后服務將廣泛應用計算機科學技術,如AUTOCAD、CAM、CAPP、CAT等。此外,在農業機械制造中,加工中心、加工與噴漆、焊接自動設備等將廣泛應用,農業機械的制造質量與可靠性也將進一步提高。
第五、新知識經濟發展對農業現代化特別是農業機械科學技術成果發展產生積極影響?,F代生物科學技術如基因工程對新品種的培育的重要作用正日益顯現。高技術、信息技術在未來農業如精準農業上的應用,將引起現代農業裝備的重大變化。工業化和工廠化農產品生產方面,在人工環境下按照農作物、畜禽、水產生產期所需,實時進行精確管理,使農產品達到或接近設定的優良品質和性狀及高生產率將成為農業新技術裝備的主流發展方向。
第六、信息產業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絡的推廣與普及,使農業機械化得新裝備信息得到及時傳播,將在推進各國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加速開展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的研發中發揮巨大推動作用。
二、國內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特點
我國農業機械化進程已經步入中級發展階段。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要著力解決農業機械裝備現存的結構不盡合理、物耗能耗偏高、科技水平較落后等問題,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四者相統一。只有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高質量水平,提高農機產品的安全性、適用性、可靠性,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讓廣大農業從業者從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獲得更大收益。
特點一、雖然起步較晚,但我們后發優勢明顯,農機化發展勢頭迅猛。例如2008年的夏糧收獲中,全國投入農機具總量、參加跨區作業機車數量、機收農作物面積、機收水平和效益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機械化帶給農民的變化,不僅是糧食收獲這一個環節。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的大力推廣,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使機械化生產的技術水平普遍提升。隨著國內農機具設備的技術提高,國外農機巨頭也紛紛加快了其在中國市場布局的腳步。
特點二、農業機械化水平進入中級發展新階段。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另一方面,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已降低到36%。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40%,說明農業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機械化生產方式由原來的次要地位轉化為主要地位,這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由初級階段邁入了中級階段,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中一次歷史性跨越。從“十二五”到“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大發展的關鍵時期。
三、國內農業機械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現階段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黃金時期,加快實施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既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勞動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水平的重要條件,對于鞏固和發展我國農業基礎地位,堅持和諧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前進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農機化將重點提升四方面質量水平:集中力量提升農業機械設施產品質量;集中力量提升農業機械設施作業質量;集中力量提升農業機械設施維修質量;集中力量提升農業機械設施服務質量。
以上產品質量、作業質量、維修質量和服務質量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農業機械化質量的核心內容。今后農業機械行業要加強新產品研發設計工作,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努力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使用故障、事故發生率,推廣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農業機械產品。
通過不斷加強行業標準與規范的制、修訂工作,不斷提高農機作業效益和水平,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積極發展適宜農機作業的種植方式。加強培訓,提高操作技術水平。培育和規范農機維修市場,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優勢互補、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業機械維修服務網絡。
參考文獻
①張桃林,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重大問題研究,農業出版社,2009
②白人樸,新階段的中國農業機械化,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③李春光,國外“三農”面面觀,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
④何雄奎,劉亞佳,農業機械化,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 上一篇:老干部局開展創先爭優心得體會
- 下一篇:黨員廉潔從政準則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