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縣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
時間:2022-05-18 10:11:00
導語:康平縣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揮農機在服務設施農業方面的巨大推動作用,需要農機人立足自身職能,找準服務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切入點,以設施農業機械化為主要載體,著力促進設施農業節本增效。
近年來,康平縣按照“依托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壯大優勢產業”的思路,大力發展以棚菜為主的設施農業和以時令水果為主的特色產業。其設施農業發展迅猛,總面積達0.33萬hm2,產量多達5萬t,實現產值1億元,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但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設施農業的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以來,農機推廣部門堅持把推廣設施農業機械化作為做大做強設施農業的有效手段,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的設施農業機械化推廣、示范項目,通過召開全縣設施農業機械化現場會、到機械生產廠家和田間大棚深入調研、邀請專家和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現場指導等方式,先后試驗、引進和推廣大棚自動卷簾機、微型耕作機等系列設施農業機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縣的微型耕作機已增至1200臺,80%的大棚實現了機械化耕翻;大棚自動卷簾機1500臺,人工勞動強度明顯減輕。所有的自動卷簾機和微耕機全部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補貼資金為銷售價格的30%,使農民充分得到實惠。僅2011年5月,全縣就新增微耕機450臺、大棚卷簾機850臺。西關屯鄉百棚自動卷簾機示范區的建立,成為康平縣推廣設施農業機械化的一個新亮點,這也標志著其設施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實施設施農業機械化的效益分析
推廣部門非常重視設施農業機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為此,縣農機局專門抽調人員對兩家子鄉、郝官屯鎮、西關鄉、方家鎮等鄉鎮的設施農業大棚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棚的迅猛發展為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提供了條件,而設施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對作物的增產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1)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用人工揭放百米大棚的草簾需要2h以上的時間,而用自動卷簾機操作僅需12min,可節約2h的時間,這也意味著大棚可以增加2h的光照時間,進而可使大棚溫度提高3~5℃,保證設施農產品提前上市5~7d,每棚可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另外,與人工相比,使用微耕機耕翻可節約17.5h/次,節省開支38元。
2)有效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大棚自動卷簾機能大大提高卷簾速度,可以有效預防嚴酷氣候對農作物的突然侵害,降低自然災害的風險。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康平縣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大風降溫天氣,但安裝了自動卷簾機的大棚無一受損。
3)加快設施農業產業化、規?;l展。人工管理大棚的勞動強度大,盡管經濟效益良好,但仍不可避免地制約了設施農業的集約化、規?;l展。使用自動卷簾機、微型耕作機等設施農業機械后,每戶可以輕松地管理5個大棚,促進了設施農業規?;?、產業化的發展。
3康平縣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康平縣的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與先進縣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機械化的普及推廣程度不能適應設施農業發展的需求。設施農業帶來的可觀效益使康平縣的設施農業發展迅猛,但全縣的自動卷簾機僅有1500套,不到溫室總棚數的20%,缺口較大。
2)機械化發展程度不均衡。由于部分機械價格過高、群眾對機械化的看法和認識程度不一等原因,設施農業機械的推廣主要集中在起步較早的西關鄉、方家鎮、兩家子鄉等鄉鎮,其他鄉鎮發展緩慢。
3)機械操作培訓相對滯后。部分群眾缺乏操作知識,因使用不當造成機械損壞和人員傷亡的現象時有發生。
4)機械化整體水平低,沒有形成系列化配套的設施農業機械。目前,全縣需要小型園田耕作機(微耕機)、卷簾機、溫室加熱器、溫室滴灌設備、種子催芽機、機械通風裝置、煙霧機、臭氧滅菌機和育苗機等多種設備,而目前主要推廣使用的僅為卷簾機和微耕機,二氧化碳增施機和臭氧滅菌機尚在推廣示范階段,育苗機等還沒有引進。
5)設施農業先期投資較大。一些群眾有意從事設施農業產業開發,但由于缺少啟動資金和購機能力,只能望機興嘆。
4加快康平縣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建議
發展設施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容,而設施農業機械化是做大、做強設施農業的重要保障。設施農業是康平縣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應該優先得到支持和發展。
1)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由農機和農業主管部門牽頭,利用廣播、電視、學習專欄等,廣泛宣傳設施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定期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技術專業服務隊深入田間大棚,現場舉辦設施農業機械培訓班,現場指導農民安裝、調試機具;適時組織鄉村干部和大棚戶到設施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山東壽光等地考察學習,不斷提高大棚戶使用設施農業機械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機械化耕作的作用。
2)強化科技創新。成立縣設施農業機械科技攻關領導小組,在抓好現有機械推廣的基礎上,結合農民生產的多樣化需求,充分整合縣農機系統的科研人員力量,依托先進生產企業,加大先進適用、高效節能農機的研發、推廣力度,做到群眾需要什么,就研發推廣什么,促使更多的農機產品服務于設施農業。
3)加強示范區建設。在提升現有示范區建設水平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農民的需求,爭取更多的中央、省、市示范項目,建設更多的設施農業機械化示范點,組織好機械裝備的選型、試驗、熟化工作,使其在先進設施、機具、技術的推廣應用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根據康平縣農民對設施農業機械化的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農機部門要堅持以農機補貼政策為杠桿,以“百日千名干部大招商”為契機,采取“外引內聯”的辦法,加強與機械生產廠家、經銷企業的聯系,積極引進客商來康平縣發展。同時,鼓勵農業機械制造和銷售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的辦法聯合起來,打造產業“航母”,提高市場競爭力。另外,要加大爭取資金和項目的力度。積極爭取農機具購置補貼,提高設施農業機械的補貼比例,讓農民群眾在購置農機方面得到更多實惠。加強與金融信貸機構的聯系溝通,開展農業機械購置抵押貸款業務,提高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5)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相關職能部門應互相配合,形成以農機部門為推廣主體,設施農業、農技、金融和鄉鎮密切配合的長效聯動運行機制,切實抓好設施農業機械的推廣工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增添新亮點,為農民增收做出新貢獻。
- 上一篇:縣長在旅游誓師大會講話
- 下一篇:縣長在全縣黨的建設專題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