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機械化插秧狀況與策略

時間:2022-06-30 06:17:04

導語:水稻機械化插秧狀況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稻機械化插秧狀況與策略

隨著近年來黨的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安徽省桐城市出現了購買插秧機熱潮,并涌現了插秧大戶、機插秧合作社等多種機插秧服務組織,但也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如水稻機插秧作業量偏小,機插秧市場發展后勁不足等,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分析原因,尋求對策。

1桐城市水稻機插秧現狀

桐城市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市),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48.18萬kw,耕作機械13623臺,聯合收割機482臺,插秧機113臺(其中直播機29臺)。耕作機械化水平達89%,收獲機械化水平達70%。該市水稻插秧機械化推廣工作始于2006年,5年多來,通過不斷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插秧機數量幾乎每年都是成倍增長,但在作業面積上,2011年僅為2200hm2,插秧機械化水平僅為5%。水稻插秧成為制約當地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

2制約桐城市水稻機插秧發展水平的因素

當前制約水稻插秧機械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農民對水稻育插秧機械化認識不足、心存疑慮,等待、觀望氛圍濃厚;二是推廣力量不足,特別是基層一線既掌握農機又掌握農藝技術的人員少,難以滿足大面積推廣插秧機械化技術的需要;三是目前留守農民文化程度總體偏低,接收能力弱,或不經培訓即匆匆上崗,操作技能低,機械使用中問題較多;四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田塊小,加上分散經營對作物品種的不同要求,難以提供優質合格的秧苗,也影響了插秧機的使用效益。

3推進水稻機插秧化面臨的機遇

3.1推進插秧機械化,有政策支撐我國是農業大國,為了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把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機械化放在重要位置。2010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與扶持措施。自2004年以來,國家連續九年實施農機購置補貼,一方面減輕了農民負擔,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例如水稻插秧機,實施累加補貼,補貼率可以達到40%到50%。這些都表明,發展水稻插秧機械化,遇到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2推進插秧機械化,有市場需求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對農業機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農業對農機應用的依賴性也越來越明顯。目前,水稻生產過程中季節性用工嚴重短缺、雇工費用高,甚至雇不到人。尤其是種糧大戶,他們對機械化插秧技術更加渴望。這些都表明,發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遇到了良好的需求環境。

3.3推進插秧機械化,可以節本增效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機插秧是一項省工省時、節本增效的新技術。一是生產效率高。1臺手扶式插秧機1h可插秧0.2hm2~0.3hm2,相當于20個勞動力的效率。二是節本增效明顯。機插秧屬于淺型均勻栽培,通風透光好,與人工手插秧相比,每hm2可增產600kg~1200kg,節約成本50元~100元。使用機械化插秧,它的育秧秧田利用率比常規育秧提高8倍~10倍,可以大幅度節約耕地。這些都表明,發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很受農民歡迎。

4提升水稻機械化插秧水平的措施

農業部制定的《全國水稻生產機械化十年發展規劃(2006~2015年)》明確提出,水稻優勢產區在“十二五”期間要基本解決種植作業機械化問題,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到2020年全國基本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而《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糧食增產0.5億t,這些都必須通過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來實現。

4.1堅持行政推動,加強組織領導目前水稻插秧機械化技術還處在推廣的初級階段,政府的支持推動顯得尤為重要。在推進項目工作中,要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加大資金投入,為技術推廣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政策保障。一是要成立領導小組,由縣級政府領導或農機局局長任組長,財政、農業、科技、氣象、種子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建立部門聯席會議或協調機制,負責項目的計劃、安排和組織協調。二是成立技術實施小組,由農機、農藝、管理等方面專家組成,負責制定項目實施技術方案和擬定項目技術規范和工藝流程,開展技術培訓、科技信息交流和技術推廣。三是整合資源,以購機補貼為龍頭,加大投入力度。將水稻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列入有關項目計劃中,積極爭取多渠道的投入,支持、帶動農民購置育插秧機械,發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

4.2抓好示范帶動,以點帶面穩步推進以農機大戶、種糧大戶為基礎,建立示范點,設立試驗對比田,以實實在在的典型,做給農民看,帶動農民干。要緊緊依靠并大力扶持水稻育插秧機械化作業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和機制,通過優質服務,提高插秧機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起良好的用機、營機發展機制。要大力推進水稻機插秧跨區作業,積極推進區域內規?;?,鼓勵機械、技術、資本和服務的聯合,發展區域機械化育秧服務中心和插秧公司等新型服務模式,培育新的市場主體,開拓跨區作業領域,推進育插秧作業服務向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方向發展,培育發展育插秧機械化產業。

4.3抓住關鍵環節,帶動技術示范推廣加強技術宣傳和技術服務,引導、幫助農民認識到插秧機械效益,掌握技術要領,克服畏難情緒。同時要把推廣工作的重心下移,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宣傳政策,傳授技術,解答疑問,開展服務,確保育秧成功、插秧及時、后期管理到位。要強化對比宣傳,讓農民通過親自參與、親眼目睹和媒體了解,對育插秧機械化的優勢直觀的認識,增強發展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的愿望。

4.4農機與農藝結合,發揮技術優勢“機械插秧七分育三分插”,形象地說明了育秧的重要性。機械插秧必須要有相應的育秧和田間管理技術相配合,才能順利推廣應用,這些都涉及到水稻品種的選擇、育秧、植保、以及大田管理等農藝技術。要積極主動與農業部門聯系,成立農機農藝專家組,整合技術優勢,加強協作,建立農機和農業部門的合作機制,吸收農藝人員參加試驗示范、跟蹤服務和技術指導,確保育插秧機械化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