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縣城新型農民策略
時間:2022-01-03 08:57:06
導語:培養縣城新型農民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費投入不足,工作難以推動。近年來,資金匱乏一直是制約農民培訓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投入在農民培訓中雖然占有很大比例,然而財政預算內農民培訓經費占整個預算內教育經費的份額增長緩慢,國家對農業財政預算總額比例偏小,而用于農民培訓的資金更是寥寥無幾。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用于農民培訓的經費基本上依賴政府撥款,地方政府和農民自身對農民培訓投入十分有限,加之,國家對農民培訓的政策不配套,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各種外援資金、民間資本無法有效投入農民培訓,農民培訓規模難以適應發展的需要。
二、呼瑪縣培養新型農民應采取的措施
(一)、樹立“發展農民”的新理念,完善新型農民培育政策體系。這是呼瑪縣新時期農民素質全面提升的有力的制度支撐。培育新型農民要從提高認識入手,從完善政策入手。一是要樹立“發展農民”的新理念。必須充分認識到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價值和作用,堅持把培育造就新型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戰略任務來抓,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出發,對農民進行人力資源開發,促進人力資本的積累和釋放,推進新型農民培育工程,把農民這一巨大的人力資源潛勢轉化為人力資本的優勢。二是加強對新型農民培育工作的領導。在目前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和轉移就業組織領導網絡的基礎上,整合資源、強化領導,將新型農民培育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規劃,進一步健全縣鄉(鎮)、村三級組織服務體系,切實擔負起新型農民培育建設和管理的重任。
(二)、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加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呼瑪縣新時期農民素質全面提升的堅實的物質基礎。任何事物的發展離不開強大的物質保障。新型農民的發展同樣如此。農民的現代化過程與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過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農民是農業生產活動的實踐主體,其素質的提高、技能的提升能夠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宏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另一方面農業又是農民社會實踐活動的“主戰場”,其自身的現代化過程也同樣會反作用于農民的自我發展,既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又為他們的自主創新提供廣闊的“舞臺”。
(三)、不斷培育農民主體意識,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當前,必須不斷地強化這種主體意識,并通過有效途徑將農民組織起來,共同在改變自己命運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不斷提升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一是不斷培養農民的現代文明意識。引導農民成為有理想、講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具有現化文明意識的新型農民。二是不斷強化農民的市場競爭意識。加強對農民的市場經濟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融入市場、參與競爭的意識和能力。三是不斷提升農民的自我組織能力,提高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組織化程度。
作者:程云霞單位:黑龍江省呼瑪縣經管站
- 上一篇:鎮應急管理宣傳方案
- 下一篇:鄉鎮三創工作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