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傳播方式及應用

時間:2022-06-18 04:36:27

導語:農業科技傳播方式及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傳播方式及應用

1農業科技傳播概況

農業科技傳播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是科技傳播最早的起源之一。農業科技傳播的目的是將農業科技信息和知識傳遞給受眾,基于傳播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將“私有知識冶轉化為“社會共享知識冶的方法,最終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社會的進步。農業科技傳播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最主要的橋梁和紐帶,能夠推動農業科技發展,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農民涌入城市務工,農業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農業科技需要。因此,要從我國農業、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多項措施,切實可行地推進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自十一五以來,國家建立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服務體系,覆蓋了60多種農作物,國家谷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汾陽綜合試驗站自2008年加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承擔了谷子輕簡高效生產技術與示范、丘陵旱薄區谷子糜子增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谷子糜子大眾化食品加工技術研發、谷子糜子特異資源創新和育種創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蟲害動態及防控技術研發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產業信息與政策研究等多項任務。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團隊成員及示范縣技術骨干,結合各示范縣農業局的培訓活動,根據農民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特點,采取集中會議培訓、田間現場觀摩會、專題講座、座談會、田間巡回指導、現場指導、入戶培訓、科技下鄉、印發宣傳資料、出版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宣傳、網絡電話溝通等多種形式,共同對試驗站的服務區內對象進行培訓活動。主要內容包括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農業法律法規、谷子糜子新品種介紹、輕簡化栽培、抗旱播種技術、測土配方施肥、化學除草、病蟲害防”、加工貯藏等。農業科技傳播的對象主要是農戶、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企業、基地負責人、技術骨干、鄉村干部、部分農業主管部門。

2農業科技傳播的機制創新

農業科技推廣是關系農業、農村、農民的重大問題,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業科技推廣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已經初步建成了覆蓋全國、運行正常、能夠基本滿足需求的農業科技推廣技術體系,對推動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另外,全國各地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也進行了很多探索與實踐,創新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方式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南平的“科技特派員制度冶、寶雞的“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冶、河北的“農業科技傳播站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傳播模式。在適應當前形勢、滿足農民需求、促進農業發展的前提下,也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創新,尤其是在農、科、教統籌,產、學、研結合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培育了一批典型,如各種類型的技術經濟服務組織建設、行業學會淵協會冤建設、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等。總之,這些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不但滿足農民的需要,促進了農業發展,也豐富了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農業科技傳播學科建設奠定了實踐基礎。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非公益性的農業科技傳播方式也逐漸出現,并發展壯大。先后涌現出了龍頭企業帶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模式等成功事例,對國家公益性農業科技傳播體系進行了很好的補充。近幾年,呂梁市著手綠色谷子生產基地建設,進行綠色認證,提升呂梁以谷子為首的綠色雜糧產業,汾陽試驗站本著為地方谷子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的思路,以市政府和各縣農委的農業技術推廣站搭建的基地建設和農技推廣平臺,做一些具體的農業科技傳播指導工作,重點在基地內示范推廣“谷子輕簡化高效栽培技術冶,負責技術培訓和谷子生長階段的跟蹤技術指導。借助各示范縣農委的行政優勢,布置“綠色谷子冶及“谷子輕簡化栽培技術冶示范基地,配合試驗站的品種和技術優勢,完成農業科技傳播和試驗示范推廣工作。汾陽試驗站在各縣的綠色谷子基地集中搞26.7hm2的“谷子輕簡化栽培技術冶示范,通過技術培訓,向全部基地輻射推廣。各縣通過行政指導基地農戶與當地的合作社和雜糧加工企業簽訂優質優價收購協議,呂梁市政府和各縣政府給予谷地1500元/hm2的種植補貼,鼓勵農戶參與綠色谷子的種植曰構建質量追蹤體系,使“綠色谷子冶從生產、運輸、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實現質量安全。在推廣過程中,其創新主要有以下幾點院一是汾陽試驗站各示范縣的技術骨干都是各縣農業局局長和農業技術推廣站、土肥站或植保站人員,技術示范與當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以及農民需求緊密結合,與各示范縣農委協作,按當地需求規劃基地,具體落實到進村入戶,適當集中連片。二是以試驗站站長為技術總指導,以團隊成員、示范縣技術骨干為主成立技術指導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開展優良品種引進、配方肥配置、耕種機具選型及春種夏管秋收冬藏全過程技術培訓和指導。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將整地播種、肥水管理、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收獲等環節統一,做到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農業科技傳播方式及應用情況

3.1現場傳播方式主要包括技術培訓會、現場觀摩會、新聞會、廣場宣傳與咨詢

、田間地頭現場指導以及各種農業節慶、農業成就展示等大型現場活動等方式?,F場傳播的方式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夠獲得較好的現場展示效果,直觀生動,輻射和帶動能力非常強。但現場傳播的方式對資金、技術、組織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多用于重大技術的推廣。汾陽綜合試驗站將谷子新品種、輕簡化栽培技術、無公害、綠色谷子種植技術傳授于示范點、示范村,然后輻射到其他村,周邊人群十分羨慕并學習項目示范村農民的種植技術,周邊村民反應項目村村民的種植技術和收益要比其他村子高的多。媒體的報道在當地周邊起到了很大的宣傳和推動作用。

3.1.1集中會議傳播。在專業合作社、涉農公司、家庭農場、企業、基地負責人、技術骨干、鄉村干部、部分農業主管部門技術人員、種植大戶、農民等群體內開展農業科技傳播工作。汾陽綜合試驗站每年冬、春農閑季節協同呂梁市、汾陽市、孝義市、交口縣、柳林縣、石樓縣、臨縣、興縣等地方農業委員會組織大型培訓、專題講座、座談會等,傳播內容涉及谷子無公害生產技術、病蟲害防”、輕簡化栽培技術及加工儲運等,這種依托當地農業生產單位合作組織的農業科技傳播能最大限度地組織種植戶,使原本分散、不易組織的農民坐到一起,在這種規模較大的培訓會上,能把農業科技知識更廣泛地普及,并能接收整合大量來自基層農戶的信息,有利于農業科研工作者和廣大一線種植戶間進行面對面交流,使科技直接落實到田間、農戶,也使農業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直接反饋給科研人員。這種大信息量、集中式的交流互動,為農業科技的實際推廣應用提供了一條有利的途徑。

3.1.2現場指導傳播。在春種、夏管、秋收季節,根據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民等需求對除草劑的應用、播種機的調試、免間苗栽培技術、綠色谷子栽培技術、小米加工貯藏等科技,直接到現場指導,并通過電話、網絡、郵件等方式進行技術跟蹤服務,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3.1.3針對特性問題傳播。在生育期發現有病害、蟲害、倒伏等實際問題,利用崗位人員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針對性傳播。

3.1.4針對特殊階段傳播。遇特殊階段或極端氣候條件,如苗期干旱谷子不扎根,后期雨水多、低溫等,及時指導農戶采取有效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

3.2媒體傳播方式

主要包括廣播、電視、多媒體、電話、網絡、郵件等多種媒體傳播方式,為確保農業科技能快速進村、入戶、到田,汾陽綜合試驗站人員多次利用媒體將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傳授給當地農技人員及廣大農民,有針對性地展示新品種與先進農業技術,處理解決眼前的切實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地區村委會采用喇叭傳播、逐戶通知的方式,解決好農業信息傳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保證及時將相關信息傳遞給農戶。自體系成立以來,在呂梁市舉辦集中會議培訓和現場觀摩等傳播活動時,應用了廣播、電視、多媒體、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傳播,主要有呂梁市各示范點輕簡化栽培技術、綠色谷子栽培技術等技術培訓會曰汾陽坡頭示范點農民素質培訓會曰柳林西垣示范點技術培訓會曰汾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日培訓活動曰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日觀摩活動曰院推廣處及呂梁市種子現場觀摩會曰柳林西垣示范基地現場觀摩會曰呂梁市各示范點組織農技人員、種植大戶、加工企業等現場觀摩會。

3.3書面傳播方式

書面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報紙、雜志、書籍、印發的小冊子和宣傳資料,是在鄉鎮農民中傳播農業技術等信息的材料。成本低廉,傳播的信息針對性強,適應性、可操作性強,能進行深度介紹講解,效果顯著,相比其他傳播媒體,此種的重復閱讀率及傳閱率最高,能反復傳播。如山西省谷子區劃及新品種介紹、谷子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谷子的營養與食品、糜米苦蕎黃酒、谷子主要病蟲害及防”技術、谷子雜交種及栽培技術要點等宣傳資料,內容精煉,方便實用,印刷成本低,發放效果快。還有針對特殊階段、特殊問題編發的應對措施與方案,如院抗旱播種應急方案、谷子病蟲害防”方案、汾陽市示范基地大風冰雹災害調查和應急補救方案、秋旱的預防及田間管理指導等,都及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結語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創新與發展,以及傳播新技術、新方法、新媒介的不斷涌現,農業科技傳播學科得以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實踐證明,國家谷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汾陽綜合試驗站按照以需求為目標、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傳播原則,建立起上下聯動、協調運作的傳播機制,既能沖破傳統農技推廣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形成大農業、大科技工作格局,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農業科技傳播規律,有利于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試驗站團隊成員提高人際溝通能力途徑主要是同農民加深理解,處理好人際關系。在與農民打交道中盡量學會用農民的語言,運用清楚、簡練的語言表達,在表達和理解上找到共同點。主動地向農民敞開思想,充分認識到農業推廣活動必須有農民參與,是一種每個參與者都對結果的取得有影響的互動過程。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團隊成員與農民之間不是勸服與被勸服的關系,不是控制與服從的關系,而是彼此信任的關系。應努力避免出現控制型溝通的問題,提倡理解型溝通。農業科技傳播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應用應當是多元化,不能是一個模式,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傳播手段,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農業科技傳播應以網絡為主,著重拓寬科技提供的范圍與提高科技質量等方面曰經濟欠發達地區以有線廣播、小冊子、村喇叭等渠道將科技送到農戶,應用不同方式傳播科技,真正做到“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冶,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