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建設實踐及對策

時間:2022-02-12 11:02:29

導語: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建設實踐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建設實踐及對策

摘要:農業科技流動大學作為一種服務三農的全新模式,以“把學院設在城市,把教室搬到農村”為辦學原則,受到基層農業勞動者的歡迎。焦作市創建農業科技流動大學8年來,取得了較大成效。針對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建設實踐過程中存在的活動經費匱乏、缺乏市場機制的有效推動、學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建議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結合多種形式做好授課培訓和提高培訓的針對性等。

關鍵詞: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實踐;對策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農業基礎條件較好,是全國著名的糧食高產區、河南省主要的商品糧基地。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提高焦作市農業勞動者科技素質,焦作市農林科學院于2009年10月創新性的率先在河南省創建了農業科技流動大學。農業科技流動大學以焦作市農林科學院為主體,以廣闊的農村為舞臺,本著“把學院設在城市,把教室搬到農村”的辦學原則,以期探索出一種服務三農的全新模式。農業科技流動大學自創建以來,經過近8年的實踐探索,已先后在焦作市轄區武陟、修武、博愛等5個縣市區88個村累計舉辦農業科技專題講座、培訓班210多期,培訓學員1.9萬人次,印發農業技術資料11萬份,實現了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農民需求以及農業增收的無縫對接。

1農業科技流動大學的建設實踐

1.1組建工作團隊,明確服務對象。為建設好農業科技流動大學,焦作市農林科學院組建了以院長和副院長為校領導、以各研究所所長為專家組長的工作班子,抽調各研究所的技術骨干,組建了糧食、林果、蔬菜、經濟作物、農業信息、農產品加工等專家講師團隊。明確授課培訓服務對象,其中以農村青壯年農民、科技示范戶、種糧大戶、果蔬種植大戶、畜牧養殖大戶、農產品營銷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示范區農戶等為重點對象。1.2開展調查研究,擬定授課內容。根據焦作市農林科研和生產的實際情況,農業科技流動大學開設了糧食、林果、經作、植保、畜禽、四大懷藥、農業信息、農產品加工等8個專業。每次授課都會選派人員提前對當地農業生產情況開展調查,重點了解當地基層最需要的關鍵技術以及生產上遇到的現實困難,最后根據調查結果擬定授課內容。1.3結合生產實際,確定時間地點。對于授課時間的確定上,在每次授課前都會征求當地基層農技推廣員的意見,力求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確保在授課時間的安排上既不影響農業生產,又讓參加授課的專家以及學員滿意。對于授課地點的確定上,要落實好“把學院設在城市,把教室搬到農村”的辦學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盡可能的方便參加培訓的學員,讓學員在家門口就能參加培訓。1.4購置培訓設備,聘請授課專家。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農業科技流動大學購置了工作用車、工程投影機、筆記本電腦、音響設備等多媒體電教設備用于授課培訓。此外聘請了中國農科院、河南省農科院、河南農大等農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專家作為農業科技流動大學的兼職教授進行授課,與此同時,邀請了部分農村成長起來的鄉土實用人才擔任授課講師,使授課內容更加貼近農村實際。1.5融合多種形式,確保培訓效果。在實際辦學過程中,農業科技流動大學講求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不拘泥于課堂講授,融合多種形式進行授課培訓。在理論培訓的基礎上,專家們走進田間地頭“把脈問診”,開展“面對面”、“手把手”的現場技術指導,及時解決學員生產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同時將授課內容編印成農民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資料下發,確保培訓效果。

2農業科技流動大學的工作績效

2.1培訓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流動大學解決了農民脫產上學難、成本大、不現實的難題,通過多年對基層農業勞動者進行思想觀念上的引導和生產技術上的培訓,促進了他們的知識更新,提升了他們的科技文化素質,增強了他們的實際生產能力,培養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把農村巨大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形成持續推動發展現代農業的力量源泉。2.2推廣了一系列農業關鍵技術。農業科技流動大學通過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了解和掌握了大量市場和農村的真實需求,通過及時組織專家開展專題研究,將農業關鍵技術推廣到廣闊的農村市場中去,逐步建立起農業科研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的良性循環機制,避免出現研究課題與生產需要、市場需求相脫節,科研成果僅停留在實驗室,甚至被束之高閣,成為“檔案成果”的現象。2.3創新了一些授課培訓形式。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通過技術講座、印發資料、成果展示、現場觀摩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進行授課。創新形成了以菜單式培訓、載體式培訓、依托項目培訓、突出重點培訓、開展學習交流以及依托信息平臺開展培訓等六大教學培訓形式。

3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活動經費匱乏。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培訓工作雖然有上級部門的政策指導性文件,但很多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還沒有列支專門經費加以支持,特別是省、市科技行政部門沒有經費作保障,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實際工作中需要的物資籌集、技術培訓、媒介宣傳、推廣示范等都受到很大制約。3.2缺乏市場機制的有效推動。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在學員培訓過程中,無論是技術培訓、咨詢服務還是技術資料全部免費,力求體現出貼近農業、貼近農村、貼近農民的辦學特色。由于缺乏市場作用的有效發揮,目前很多工作只能靠政府倡導、單位推動。如果不能把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學員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只是政府“貼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員“貼技術”,那么農業科技流動大學就難以有持久的動力和生命力。3.3學員素質參差不齊?;鶎愚r民學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總有學員無故遲到、早退,上課期間不認真聽課、不記筆記、不注重研討、不參與互動,還有少數學員只關注自家種植作物的授課內容,對一些拓展延伸、開拓視野的授課內容不關注、不重視。

4進一步建設好農業科技流動大學的對策及建議

4.1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要繼續積極爭取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對農業科技流動大學的支持,將人力、物力、技術、資源等整合起來,對已建立的制度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進行優化,通過整合各類資源,為授課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保證每期培訓班都能按既定的方案實施并取得預期目標,著力提高學員的業務素質。4.2結合多種形式做好授課培訓。首先是做好省、市、縣三個層次的師資相結合,做到既有前沿宏觀的理論講授,也有立足基層實際工作的經驗介紹。其次是做好專家授課、學員提問、學員相互交流相結合,要求專家現場解答學員的疑問。最后是理論講授、現場演練與動手實踐相結合,切實做到提高學員的技能水平。4.3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培訓班舉辦時間的確定,需要結合農時季節或動植物疫病防控的關鍵時期統籌安排,培訓班授課內容的確定,需要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需要。通過對培訓師資力求精干,挑選既有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能熟悉焦作市農業生產實際的專家進行授課,通過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吸引學員主動參加培訓。

作者:靳秋生 吳放 劉 駿 單位:河南省焦作市農林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