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服務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7-02 03:14:10
導語:農業科技服務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逐步落實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農村生產力得到了徹底解放和充分地發展。要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又快又好的發展進程。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創新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提高科技人員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提高農業勞動技能的科技含量是關鍵。
1農民對農業科技服務的需求現狀
就甘南州農民對農業科技服務的需求現狀,本人曾在甘南州臨潭縣長川鄉長川村,甘南州舟曲縣果者村、憨班村、拉尕村、香椿溝村對40余戶村民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反映,有80%以上的農民表示需要貼近民心、保障利益、貼近生產實際、能較好更快致富的農業科技服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1對生產資料供應的規范化需求。甘南州臨潭縣長川鄉長川村,甘南州舟曲縣果者村、憨班村、拉尕村、香椿溝村現有耕地6760畝,農作物新品種種植面積不到100畝,良種普及率只有20%。農機具使用率在20%左右。農民良種短缺,特別是個別經營商無視國家農資最高限價規定,對農藥、肥料亂漲價問題反映強烈。農民急需優質良種和價格合理的飼料、肥料、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需規范和完善農資市場,以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1.2對先進適用技術的需求。農民急需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先進適用技術。塑料大棚高溫高濕的環境有利于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隨著甘南州設施農業建設進程的推進,塑料大棚病蟲害防治成為科技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對甘南州憨班村80座塑料大棚蔬菜基地調研過程中注意到,大多數塑料大棚管理不規范,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辣椒病毒病、灰霉病、黃瓜白粉病等病害大面積發生,種植戶缺乏專業指導,不能及時對癥下藥,產量損失達20%~30%[1]。1.3對農業信息的需求。據調查,在甘南州大多數農民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都比較單一和貧乏,多數農民獲取農業信息都是看電視,不知道什么是農牧產品市場行情信息、更不知道目前州內外農業生產發展狀況和趨勢。農民需要農業科技部門能及時提供給他們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政策及管理信息服務,并能有針對性的開展咨詢服務,指導和幫助農戶減少生產中的盲目性。1.4對組建各類生產協作組織的需求。大多數農民渴望組建各類生產協作組織,形成規模經營以解決技術、生產、運輸、銷售等服務問題,確保農民生產的產品在流通領域分配到應得的利潤,要求建立制度健全、管理完善的協作組織,實現好、發展好和維護好大家的共同利益。1.5對技術人員和鄉鎮干部的需求對鄉級黨政、農業科技干部只說不做,工作作風嚴重不實,群眾意見大,反映強烈。農民需要勤勞樸實肯干的農業技術和黨政干部,以帶領廣大群眾勤勞致富奔小康。
2農業科技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制約因素
通過在甘南州的調研認為,甘南州長期以來農業科技服務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科技人員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科技人員服務三農的能力差,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科技進步對農業發展的貢獻作用小。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和制約因素體現在以下幾方面。2.1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服務體系是以州為中心,縣為重點,鄉鎮為紐帶,村為基礎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該體系在農村和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特別是鄉鎮的合并重組,造成農業技術力量不均衡,結構不合理,部分鄉鎮技術干部臃腫,影響正常的工作運行,目前村級服務網絡已名存實亡,鄉鎮農業服務體系已經面臨斷橋的現象。農業科研和基層推廣服務不能緊密銜接,新品種、新技術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普及和推廣,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通。2.2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由于農業科研、技術推廣經費不足,州、縣科技人員到基層下鄉、蹲點有困難,無法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的有力傳播者。而已投入的經費管理使用效益不佳,有的投資結構不合理、不配套,造成浪費。鄉鎮農業服務機構是國家在基層的事業單位,是國家扶持農業、農村的重要陣地,是國家貫徹執行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體現,因此,保證鄉鎮農業服務站的技術推廣、宣傳、指導和咨詢服務等必要經費是各級黨政不可推卸的責任,但由于各地受財力的影響,致使鄉鎮農業服務站“有錢養兵,無錢打仗”,普遍存在科技宣傳、培訓、服務不到位的問題[2]。2.3技術人員斷層和知識老化問題嚴重?,F有技術人員比例失調,缺乏得力的中間力量,技術梯隊斷層,人才結構很不合理。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待遇低,工作、生活條件差,技術人員積極性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造成人才流失。專業素質較低,知識結構老化陳舊的現象普遍存在,服務方式滯后,已無力應付當前品種結構復雜、服務需求多樣、新品種新技術層出不窮的局面。2.4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差,有待進一步提高。據筆者調查,在甘南州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中老年人占多數,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不足10%,外出打工的農戶占總人數的50%。很多年富力強、有文化、有見識的農村“精英”大量流失,農村“空巢”化趨勢明顯。低素質人口群的傳統耕作觀念和種植習慣根深蒂固,市場化觀念淡薄,對現代化科學技術和耕作方式吸收轉化能力差,造成農村科技推廣進展緩慢。
3對策建議
針對農民對農業科技服務的需求和目前甘南州農業科技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制約因素,提出以下對策建議:3.1突出機制創新,推進農業科研技術推廣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全面提高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投入機制,為全面服務“三農”提供保障。逐步建立以國家、地方財政投資為主,社會各方投資為輔的多渠道、多層次的農業科技投資體制,增加農業科技投入。二是建立技術責任制、技術需求反饋機制、以農民滿意為主的考核考評機制、體現收入與工作業績掛鉤的分配制度以及州、縣域統籌協調機制等。三是加強科研與推廣的緊密銜接,推進科研推廣一體化。四是要建立科技人員知識更新基金,對在崗農技員定期輪訓[3]。3.2開展科技調查研究,為有針對性服務“三農”打好基礎。為了能夠滿足農民對科技的需求,使科技人員提供的科技信息及技術服務“適銷對路”,要把調查研究放在首位,并且貫穿于整個科技服務過程中。一是做好農業科技人員隊伍調查。把“有用”的專業人才攏上來,建立人才信息庫,實行分類管理,從而為開展對口服務提供條件。二是做好需求信息的調查。通過調查,了解農民需要。根據需求確定科研和服務方向,理清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為實現科技與農業對接奠定基礎。三是做好科技成效跟蹤調查。通過開展科技成果“回頭看”,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機制,提高服務質量,促進農業科技服務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3.3強化市場監管力度,實施最嚴格的農資市場準入制度。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主動承擔起種子經營、肥料經營、農藥經營、飼料經營的準入審驗并辦理專營許可證工作。盡快建立州、縣級農業行政執法隊,加大各類農資經營戶的檢查力度,實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確保農民購買到放心農資產品,保護農民的合法權利。3.4加強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強化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配置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設備設施,理順以州農業科研推廣部門為中心,輻射縣、鄉鎮級的農業信息服務機構,整合農業信息資源,利用農業信息網、農村電話網、手機網絡、村級信息公布欄等形式農牧產品市場行情信息、農業天氣信息、新技術信息、新品種信息、農業政策信息、農業短平快項目信息、農業實用技術信息等。
4結語
改善甘南州農業科技服務需要我們共同不懈的努力,一定要認識到農業科技的重要性,發動大多數民眾,調用一切可以調用的要素,充分利用政府干預,市場調節,政策引導,法制保障,宣傳教育等多種手段,切實改善甘南州農業科技服務,促進農業科技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流濤,李斌,段海靜.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性評價及其時空分異特征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5(3):320-326
[2]申紅芳,肖洪安,鄭循剛,等.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6(6):113-117.
[3]袁康來.中國農業科技投入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農業與技術,2004(4):18-21.
作者:尚紅梅 單位: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 上一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問題及推進對策
- 下一篇:水產生態養殖技術應用探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