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素質制約農業科技推廣的瓶頸
時間:2022-10-15 03:14:37
導語:農民素質制約農業科技推廣的瓶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成果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中的貢獻已日見突顯。從2002年始,吉林省樺甸市依靠農技推廣部門積極在農村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春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高產創建技術”等多項科研技術成果的推廣,并給應用戶帶來了可觀的效益,讓農民切實體驗到了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力量,按常理,這些效益顯現的科技成果應該被農民廣為應用,但從調查中了解到,其推廣普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農民綜合素質的偏低嚴重滯緩了科技成果在廣大農村的應用與推廣。
1樺甸市農村勞動力素質狀況
農民整體素質的高低是決定農技推廣的主要因素之一,農民素質主要包括文化素質、科技素質、經營管理素質、身體素質、非智力心理素質五方面,在這其中,文化素質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母質,而從樺甸市農村勞動力(16~60周歲的農民)的統計來看:現全市農村勞動力為147785人,在這些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的有30768人,占勞動力總數的20.8%,初中文化程度的92423人,占勞動力總數的62.5%,高中文化程度的23522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5.9%,高中以上(不含高中)文化程度的1072人,占勞動力總數的0.8%。其中能初步掌握一技之長的為22258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5.1%,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有較高文化水平的農民早已走出農門另謀他業,這樣的農民人員素質組成,決定了其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吸納創新能力很難與依賴科技的現代農業的發展相匹配。接受教育,對農民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無疑是提高農民素質的一種重要措施,也是農業推廣的一種手段,但目前樺甸市農民教育培訓的現狀來看,力度匱乏,任重而道遠。
2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現狀
2.1農民接受農業信息和技術的主要途徑。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約,農民接收農業信息和技術的渠道還不夠寬。主要渠道是:電視、廣播、報紙、書籍、農村“能人”、互聯網(所占比重較?。⑹謾C等,能到鄉鎮、村直接向農民傳授信息和技術的主要部門有:市、鄉兩級農技推廣部門,農廣校,市、鄉兩級畜牧管理部門等。2.2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和比率。從問卷調查和典型村調查看出,農民年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有3~5次左右,但大多屬于簡單的實用技術培訓,時間較短,不夠系統。在有機會參加教育培訓的人員中,成員構成主要為村、社干部,種養大戶,致富帶頭人及中青年骨干等。年參加教育培訓的比率占勞動力總數的10%左右。2.3農民掌握和運用新技術及致富信息的狀況。當前,由于傳播手段的快速發展和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視,農民掌握和運用新技術及致富信息的比重呈上升態勢,但由于教育培訓機會和農民自身素質等諸多方面因素影響,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戶的種植、養殖和加工業處于粗放經營階段,發展空間較大,教育培訓任重道遠。2.4農民對農業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訓的需求與實際完成的差距。從入戶實際問卷調查和普遍走訪中了解到,目前農民對農業科技信息及教育培訓的需求很大,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也很高,但參加教育培訓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比率仍很低。據統計,樺甸市每年參加教育培訓人數只占勞動力總數的10%左右。特別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等較系統的培訓,所占比率更低。如:樺甸市的“五大”主導產業之一的林蛙養殖業,有養殖專業戶1100人,800多條溝系,而每年能參加教育培訓的不到100人。
3提高農民素質的途徑與方法
農民素質是農業科研成果得以推廣的基石,是制約農技推廣中的瓶頸,若想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必須突破農民素質這一瓶頸制約,針對樺甸市農民素質狀況,當下,快速提升農村勞動力科學文化水平,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快捷而基礎的方式和方法,在這方面,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努力。3.1取得領導重視與規劃,納入考核指標。當前各級黨委、政府對新農村建設都很重視,但重點放在鄉村道路、水利設施、產業發展、村容整潔等直觀效應上,而對農民素質的提高,培養新型農民這一重要內容都沒有擺到應有的高度,因此,在工作安排、人員組成、資金投入等方面都明顯偏弱,缺乏長遠的謀劃與行動。各級政府應切實將農民素質提升納入工作日程,并把農民的文化學習與生活的組織與完成情況納入鄉村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標,以此來敦促各級領導把農民的學習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得以重視和常抓不懈。3.2營造學習氛圍。隨著農業生產能力的提高,樺甸市絕大多數農民用于農業生產的的時間為3~4個月,擁有大量賦閑時間,應引導農民充分利用農閑季節開展學習,積極在農村營造“學習改變命運,知識創造財富”的學習氛圍,如通過開展各種知識競賽、評選“學習之星”、推介學習致富典型等活動,在農村弘揚起一種以學為榮,以書為友的良好風氣。3.3政策激勵學員。農民培訓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手段,從2002年始,樺甸市農業局組織實施了“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陽光工程”“農民創業培訓”等多個農民培訓項目,項目中的學員大多來自于農村中的骨干、種養大戶、能人,他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但學業完成后,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學員往往受到資金、政策的困擾,很難大展拳腳,所以應積極開展對培訓合格的學員在資金、政策層面的跟蹤幫扶,或開發有配套資金的培訓項目模式,幫助學員走上產業發展之路,這樣不僅會使農民學員更加珍惜學習機會,提高培訓效果,也會感召更多的農民加入到培訓學習中來,在農村樹立起學與不學兩個樣的價值觀。同時這也是農民培訓項目能夠真正落地生果,惠澤于農的一種現實保證。3.4創辦“農業科技示范園?!眲撧k各種形式的“科技示范園”是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后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的需要,也是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的需要,要想農民培訓推廣結出碩果,必須建立科技示范園,這是因為:1)從培訓對象來看,要培訓的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民往往由于素質低、能力差、思想保守,不愿意在新技術、新品種推廣上冒風險,在沒有看到新技術,新品種的效益前不敢冒然應用。通過創辦科技示范園,把農業科技成果和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在增產增收方面的作用充分展示給廣大農戶,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比較、選擇,農民才會信服,才會接受,才能使培訓推廣收到好的效果。2)從培訓內容看,培訓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更多的是實用技術的培訓,是一招一式的實際操作,通過科技示范園的操作,讓農民目睹其中建立的耕作制度,引進的優良品種,推廣的科學技術的效益,利用示范這種現身說法,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才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
4結論
農業科技推廣的目的不僅僅是科技成果的轉化,更為重要的是:在推廣中能夠不斷提高推廣對象—農民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和使用效益,讓農民體會到科技在現代農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加入到學科學、用科學的行動中來,這是比推廣一項技術更具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要旨所在。
作者:高星 吳海濱 單位:1.吉林省樺甸市農民科教中心2.吉林省樺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農業科技創新載體建設路徑分析
- 下一篇:綠色建筑節能材料的特性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