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娘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0 03:28:00
導語:菇娘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菇娘;大棚;栽培技術;寒地
論文摘要介紹了寒地大棚菇娘無公害栽培技術,包括育苗、苗期管理、整地施肥、定植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
在新農村建設的形勢下,為了帶動佳木斯市傳統露地菇娘生產技術的改造和升級,進一步提高菇娘的產量和質量,筆者實施了“寒地大棚菇娘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項目。現將寒地大棚菇娘無公害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育苗
(1)育苗方式。主要采用溫室育苗,苗床應設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并選用前茬未種過果菜類蔬菜的地塊。1hm2需育苗面積450m2。
(2)浸種。通常用50℃左右的溫水,水量約為種子的4~5倍,邊倒水邊攪拌,待水溫降到30℃左右為止,然后置室溫下。浸種期間每隔8~10h換1次30℃左右的溫水,浸種20~24h。
(3)催芽。催芽是將吸水膨脹的種子,置于適溫下,促使種子萌發。菇娘催芽,因種子小,用量少,一般采用細沙拌種,細沙用量約是種子的8~10倍(細沙需用開水消毒),然后用濕布包好,在20~25℃條件下催芽。
(4)床土準備。選用不含病菌及害蟲、富含腐殖質和可供給態的營養元素、化學反應為中性、結構良好、疏松不板結、未施過長、殘效除草劑的大田土壤。床土要充分翻曬,肥料要充分腐熟,肥土要混拌均勻。
(5)營養土配制。園田土∶有機肥=1∶1或2∶1。若土壤黏重可加入10%細沙,混勻過篩,堆積備用。播種床的床土一般厚6~10cm,1m2苗床需用營養土100~125kg,移植床的床土一般為12~17cm,1m2苗床需用營養土150~200kg。配制好的營養土要進行消毒,可用70%敵克松和70%甲基托布津按1∶1混拌均勻,對水配成1000倍液,均勻噴濕床土。
(6)播種。當氣溫穩定達到5℃以上,棚內溫度達10℃以上時,即可播種。一般播種375~750g,即可移栽1hm2。播種方法:播種宜選晴天無風的下午進行。在平整的床面上澆足底水(紙筒營養土要澆透),底水的滲水層深度約為6~8cm。待水滲下后,在床面上或紙筒內撒一薄層營養土,再點播催好芽的種子,每穴10粒,隨后覆細干土0.5~1.0cm。覆土要及時、均勻,覆土后加蓋一層清潔的塑料膜,以提溫保墑,待幼苗頂土時除去。
2苗期管理
(1)溫度管理。出苗前應密封保溫、增溫,促進幼苗迅速出土。幼苗出土后,以白天20~28℃、夜間14~17℃較適宜。
(2)水分管理。播后苗前一般不澆水。出苗后選晴朗無風天氣,覆1次干燥細土,厚0.5~1.0cm,用來彌縫、緩苗,一直到移植前不澆水。
(3)間苗。及時間苗使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是培育壯苗的關鍵。一般間2次苗,第1次間苗是在真葉露心時進行,留2~3株壯苗;第2次間苗是在2~3片真葉時進行,留1株壯苗。
3整地施肥
(1)整地。一般耕翻深度25~30cm。菇娘要大壟(高畦)栽培,壟距90~130cm,壟高25~30cm。大壟有較厚的疏松土壤覆蓋,可以減少水分蒸發;而雨水又由于蒸發面擴大,利于加速水分散失而便于排水防澇。大壟較小壟地溫高1~3℃,有利于菇娘的生長發育。由于大壟改變了土壤水、熱、氣的狀況,促進了土壤養分的釋放,使菇娘發育快,早熟3~5d,增產5%以上。
(2)施肥。①施肥原則。菇娘栽培的施肥原則是“小時富,老來貧”,即:要施足基肥,勤施根外肥?;室允┑蕿橹鳎住⑩浄蕿檩o,以促壯棵;根外追肥以施磷、鉀為主,氮肥、微肥為輔,以促提早成熟。②施肥量。菇娘田間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瘦、品種習性、栽培密度、水利條件等全面考慮,一般施廄肥15t/hm2左右、草木灰1.5~2.0t/hm2、三元素復合肥1.12t/hm2。③施肥方法。把所有要施的農肥、化肥都做底肥,隨打壟時破壟夾肥施入。開花坐果后每隔10d噴1次葉面寶或豐收素等激素,以滿足菇娘后期對肥料的需要。
4定植
(1)合理密植。大壟距90cm,雙行拐子苗,小行距30cm,株距50cm,保苗5萬株/hm2。
(2)地膜覆蓋,適時移栽。土壤10cm深處的溫度達到10℃,并有逐漸上升趨勢時,進行移栽較適宜。
5病蟲害防治
(1)蠐螬。用大豆15kg/hm2、鋅硫磷1kg/hm2,對水5kg/hm2,待大豆把藥液吸凈陰干,再播到地里,每埯5~6粒,施到距根系斜下方10cm處,然后覆土栽苗。
(2)地老虎。用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進行地面根際噴灑或灌根,每株200~250mL;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灌根,同樣可收到良好防效。
(3)白粉病。可用25%粉銹寧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50%代森鋅1000倍液噴霧防治。
- 上一篇:股份公司科學發展觀演講稿
- 下一篇:辦公室工作人員科學發展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