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蟲草研究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9 05:05:00
導語:蠶蟲草研究現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以家蠶幼蟲為寄主的北蟲草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綜述了蠶蟲草的人工培育、化學成分分析及感染后的生理生化變化。
北冬蟲夏草(Cordycepsmilitaris)亦稱北蟲草或蛹蟲草,是一種國內外公認的既可食用又可藥用的真菌,是寄生于夜蛾科等蛹體上的不同于冬蟲夏草的另一種蟲草。目前北蟲草一般采用蠶蛹作寄主或大米等作培養基進行培養。
以家蠶幼蟲為寄主栽培北蟲草簡稱蠶蟲草。家蠶是世界上人工飼養最多的昆蟲,利用家蠶幼蟲栽培北蟲草有著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另外,采用蠶幼蟲作栽培材料較蠶蛹所需工時短、節省勞動力、成本低。因此,利用家蠶幼蟲栽培北蟲草可取得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同時也為蠶業的綜合利用開拓一個新領域。
1蠶蟲草的人工培育方法研究
1.1菌種
家蠶本身不是蟲草菌的天然寄主。因此,培養蠶蟲草需篩選對家蠶感染力強且生產性能優良的蟲草菌株。在目前關于蠶蟲草人工培養成功的報道中,所用菌種多為北蟲草菌(Cordycepsmilitaris),還未見到有關冬蟲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對家蠶感染成功的報道。北蟲草分布范圍較廣,全國各地都有,目前所有相關報道中所用菌種都是在各地野生蟲草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篩選,人工馴化而獲得的對家蠶具有良好感染力的菌株。
不同的菌種劑型對家蠶的感染效果是不同的,斜面菌種、液體菌種和菌懸液均可用于感染家蠶,溫魯等研究認為,利用無菌水刮洗斜面菌種而制備的菌懸液感染的效果最好。
1.2接種方法
1.2.1活蠶體接種。北蟲草菌種不是家蠶的致病菌種,而且家蠶腸道消化液呈強堿性,蟲草菌孢子不易存活。因此,采用單純的食下或體噴均不能使家蠶有效感染,只有用昆蟲針穿刺接種和注射接種才能使家蠶感染菌種,溫魯認為其中以穿刺接種效果最好。但我們的試驗結果則是注射接種效果要明顯優于其他方法。還有一種活蠶體接種方法,是將消毒的蠶體撒在固體菌種上,再用菌種蓋住蟲體空間,然后用消毒的塑料薄膜蓋住,四周壓嚴實,10d左右蟲草菌絲可感染蠶體。
1.2.2以家蠶做培養基接種。這種方法是要將5齡蠶經過高溫蒸汽滅菌后晾干,再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成分,在無菌條件下用組織塊法,將培養的菌接種于家蠶的體表,然后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培養,也可以致使家蠶感染。這種方法實際上相當于以家蠶做培養基,提供蟲草菌所需的動物性營養源。
1.3接種時間
以家蠶做培養基的是選用5齡蠶,這時期蠶體比較大,營養比較充足。用固體菌種感染家蠶的是選用3齡蠶或5齡蠶。至于穿刺感染家蠶的最佳時間,則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5齡6d感染率最高,也有人認為5齡起蠶和5齡6d蠶接種都比較好。因為5齡起蠶后家蠶不再休眠,且有8~9d齡期,正好與病程相吻合,是接種最佳蠶齡;5齡6d接種雖然成功率最高,但2~3d后即吐絲結繭,不能有效利用絲腺蛋白,營養成分和蟲草重量受到影響。總之,1~4齡的蠶體較小,對接種于其體內的蟲草菌可提供的營養有限,而且各齡的齡期較短,感染的家蠶在眠期內不能正常蛻皮,容易感染其他病原菌。而5齡后期的蠶在感染致死前能夠正常結繭,這樣不僅其體內的絲腺蛋白沒有被蟲草菌利用,而且給生產帶來不便。只有5齡前期的蠶體大、齡期長,比較適宜接種。
1.4消毒方法
家蠶接種蟲草菌前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線消毒和消毒劑消毒等。
1.5感染后的癥狀
家蠶感染北蟲草后,初期無明顯癥狀,幼蟲感染致死后的初期蠶體柔軟、具有彈性、頭胸伸出、體表有針尖狀褐色小病斑,2~3d后蟲體逐漸硬化,體表節間膜、氣門處長出白色的氣生菌絲,氣生菌絲上著生圓形的分生孢子。
2蠶蟲草的化學成分研究
研究表明,北冬蟲夏草含有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蛋白質、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化學成分,與冬蟲夏草基本相同。其中,蟲草素的化學結構為3’-脫氧腺苷,是蟲草中特有的核苷類活性物質,它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功能;蟲草素的生物活性越來赿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在國際市場上蟲草素純品的售價為25000美元/g?,F已有用含蟲草菌素發酵生產的保健食品、防腐抗菌劑和化妝品投放市場,由蟲草菌素制成的治白血病的藥物也已進入第一期臨床實驗,作為區別細胞中不同RNA聚合酶的工具,總之蟲草菌素已引起藥學界的重視。蟲草酸(甘露醇)可以顯著地降低顱壓、促進新陳代謝,進而使腦溢血和腦血栓病癥得到緩解;蟲草多糖被認為是當前世界上非常好的免疫促進劑之一,可增強機體免疫力。
以家蠶做寄主的北蟲草(蠶蟲草)中的化學成分含量與冬蟲夏草的比較研究,國內報道認為,蠶蟲草與蠶蛹草相比,蟲草酸相近,蟲草多糖是蠶蛹草的2.5倍,蟲草素則為其4倍,只有腺苷是其1/2;蠶蟲草與冬蟲夏草相比,蟲草素是冬蟲夏草的數百倍,腺苷也為其4倍,而蟲草多糖和腺苷則是它的1/2左右。以上比較結果說明,蠶蟲草的活性成分含量優于蠶蛹草,同時也優于冬蟲夏草,尤其是蟲草素的含量遠高于蠶蛹草和冬蟲夏草。
在對蠶蟲草的不同部位進行活性檢測結果表明,菌核(僵蠶體)的蟲草菌素含量最高,蠶蟲草的蟲草多糖含量最多,子座的腺苷含量最高。
3家蠶感染北蟲草菌種后的生理生化變化
3.1侵染脂肪體,破壞脂類的代謝
接種家蠶血淋巴的脂肪、蛋白質和糖類的含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作為昆蟲能量代謝重要指標的甘油酯含量下降最為顯著,健蠶在試驗5d甘油酯含量為2.073mmol/L,而接種組在接種后5d甘油酯含量只有0.199mmol/L,遠遠低于對照組的水平。
3.2破壞家蠶的能量供應體系
家蠶的主要能量來源是海藻糖,海藻糖酶是家蠶分解海藻糖為葡萄糖而直接用于能量供應的酶,海藻糖含量的下降可以直接影響對其他組織器官的能量供應,從而間接影響其生理功能。接種家蠶從第3天開始血淋巴中海藻糖含量大大低于未接種家蠶。
3.3接種初期,家蠶體內迅速作出了免疫反應
接種后家蠶3種保護酶SOD、POD和CAT活性在接種后初期呈現較快上升趨勢;但后期,除CAT活性仍保持在較高水平外,SOD和POD活性有不同程度下降。
4討論
(1)雖然蠶蟲草的人工培養在我國已獲得成功,但批量生產中仍存在著一定的難題。一是北蟲草菌種的退化問題。因為北蟲草對生長基質及生態環境要求與一般食用菌有所不同,而且長期采用無性繁殖及多次轉管的北蟲草菌種,其母種基因容易變異,表現為出草畸形甚至不出草,產量和質量都不穩定。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摸索出一種有效防止蟲草菌種退化的方法,推動蠶蟲草的生產向產業化,規?;l展,使家蠶這一豐富的昆蟲資源得以更好地利用。二是批量生產時接種的蠶容易發生敗血病,如何從菌種培養、接種及環境控制等各方面采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2)關于北蟲草的藥理作用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以蠶蛹為寄主或以大米作培養基生產的,以家蠶幼蟲作寄主的蠶蟲草的藥理作用研究仍未見相關報道,而同樣的菌種在不同的寄主或培養基上生長,其蟲草成分含量與藥理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另外,家蠶幼蟲體的藥用價值很早就被人們所認識,在《本草綱目》等許多古代醫書中都有家蠶幼蟲體入藥的記載?,F代醫藥學也進一步證明了家蠶幼蟲體的藥用價值,并在其藥理學基礎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推動了家蠶幼蟲的藥用產品開發與臨床應用。目前,5齡3d的家蠶幼蟲經過凍干后制成的全蠶粉,是開發得較好的家蠶幼蟲體保健品;然而利用家蠶幼蟲作寄主的蟲草是否會有特別的藥理功能還是一個未知數。從蠶蟲草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來看,其開發前景還是十分廣闊的。
5參考文獻
[1]溫魯,張以儉,張天寶,等.蠶蟲草人工培育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4(1):91-93.
[2]李安.活蠶體培育高效益蟲草新技術[J].廣西蠶業,2003(2):50-52.
[3]薛三勛,王曉文,鐘勇玉,等.秦巴蟲草的人工培養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2001(3):93-95.
[4]潘中華.蠶蟲草的培育研究[J].江蘇蠶業,2001(4):13-14.
[5]朱芬娣,水漢英,王雪梅,等.蠶蟲草小規模生產技術研究[J].廣西蠶業,2005(1):14-17
- 上一篇:安全生產在金融危機下的應變
- 下一篇:大果沙棘栽培技術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