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水產養殖現狀與發展戰略
時間:2022-01-08 10:47:34
導語:特色水產養殖現狀與發展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佳木斯市漁業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年以自然捕撈為主,歷史上曾有“棒打狍子、瓢舀魚”之美譽,是黑龍江省東部三江平原上的“魚米之鄉”。自20世紀60、70年代開始,由于過度捕撈及工業化、城鎮化因素的影響,自然水域污染加劇,自然漁獲量呈減少趨勢。因此,我市漁業逐步形成以水產養殖為主、捕撈為輔的生產格局。截止2018年10末,全市養魚水面34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預計6.9萬噸,其中養殖產量6.5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預計16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預計1.8萬元。
一、發展現狀
佳木斯市地處三江平原,漁業資源豐富,現有養魚水面34萬畝,其中水庫面積4萬畝,精養塘面積12萬畝,稻田綜合種養面積7萬畝,為發展水產養殖業奠定良好基礎。目前,我市名優特水產養殖面積10萬畝,占整個水產養殖面積的30%,產量約占總產量的22%。養殖的特色品種主要有黑龍江鱘魚、黑龍江野鯉、烏蘇里擬鲿、鱖魚、方正銀鯽、團頭魴、黑魚、泥鰍、河蟹、甲魚、小龍蝦等。但從規模和效益上看,還存在養殖規模較小、效益不高且不穩定的情況,有的養殖品種還僅限于試驗示范中,不能推廣開來。究其主要原因:1.思想觀念因循守舊,對新品種認識不到位。有相當一部分養殖場戶對引進的新品種缺乏足夠的認識,抱有觀望和不認可的態度,始終養殖傳統的鯉、草、鰱、鳙“四大家魚”。2.投入資金嚴重不足,新技術推廣不快。主要表現在,北方高寒地區養魚周期較短、養魚成本較高、投入較大,養魚基礎設施投入的主體為養魚場戶,由于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術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做保障。因此,養殖場戶無力投入擴大再生產資金,造成新技術推廣緩慢。3.創建品牌意識不強,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當前,我市水產養殖戶仍然處于分散經營狀態,組織化和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不高,資源優勢沒有形成經濟優勢,特色產品沒有真正形成拳頭產品,真正叫得響的品牌較少,市場競爭力較低,產業效益不高。4.產業鏈條相互脫節,沒有形成漁業產、加、銷一體化。一方面由于特色養殖規模小,產量低,形不成大批商品量和加工量,導致養殖場戶安于現狀,滿足于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狀態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我市水產品加工業目前仍然是短板,沒有精深加工產業,不能帶動特色養殖業高質高效發展。
二、發展戰略
近些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業調結構、轉方式和供給側改革步伐的加快,傳統的養殖品種和方式嚴重制約了產業效益的提高。同時,也為我們漁業工作者提出了新課題和新要求。通過工作實踐和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佳木斯特色水產養殖業發展主要體現“五個結合”,即:特色漁業和綠色漁業相結合、養殖技術典型示范與培育新型漁民相結合、爭取項目投資與工商資本多元投資相結合、品牌創建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水產養殖業與一二三產業相結合。加快推進漁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漁民增收,奮力走出我市特色漁業發展之路。1.充分發揮現有水產良種場優勢,實現特色漁業和綠色漁業發展的有機統一。名特優苗種是發展特色養殖業的基礎。目前,我市現有撫遠市鱘鰉魚原種場、同江市鱘鰉魚原種場、同江市鱖魚良種場、富錦市烏蘇里擬鲿及細鱗斜頜鲴原種場、佳木斯市郊區黑龍江野鯉原種場等五個原良種場,為我市特色水產養殖提供了苗種保障。我們要加大地方特色品種的繁育力度,滿足全市養魚場戶對名特優苗種的養殖需求。同時,我們還要積極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努力達到池塘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產品安全化。2.大力推廣普及漁業新技術新設備,將典型示范帶動作用貫穿于新型漁民培訓之中。新技術新設備是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但需要漁民去掌握和使用。我們要加強新型漁民的培訓工作,切實提高漁民素質,培育出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漁民。同時,各地還要抓好典型的培育工作,培養出叫得響、過得硬、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以點帶面,促進發展,提高新技術、新設備等漁業前沿技術設備的普通率和使用率,推廣應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從而提高科學技術在特色漁業生產中的貢獻率。3.努力解決漁業生產投入不足的瓶頸問題,提倡政府項目、工商資本及漁民投資的多元化。多年以來,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市特色養殖業的發展,如何解決資金這一瓶頸問題,成為我們破解困難的關鍵。我們要緊緊抓住東北振興、鄉村振興及三江平原大開發、大發展的有利契機,努力爭取國家和省市地方項目投資,做好調研論證和項目實施。同時,要不拘一格,廣泛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及民間投資等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佳木斯市黑龍江鱘鰉繁育基地引進遼寧省大連市森佳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小龍蝦池塘養殖和稻田養殖,其主要目地就是做大做強漁業產業,積極引領帶動我市特色漁業發展。4.積極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牌漁業,提高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當前,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沒有品牌或名牌產品,在市場中就難以立足,也不會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要積極引導養殖場戶增強品牌意識,在豐富特色養殖品種的同時,還要積極參加一些省內外的展銷會、博覽會等一系列產品宣傳推介活動,使我市地方生產的水產品創出品牌、形成名牌,不斷適應市場需求,打開市場銷路,力爭闖進國內外市場,贏得更高效益。5.重點發展稻田綜合種養、休閑漁業及產加銷一體化,逐步實現水產養殖業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稻田綜合種養、休閑漁業及產加銷一體化,是生態循環農業、旅游觀光農業、高產高效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現代漁業建設的有效途徑。一是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實踐證明,稻田綜合種養有除草、除蟲、增肥、松土,增溫等五大好處,做到了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上作用顯著。我市重點要發展稻魚、稻蟹、稻鰍三種技術模式。目前,佳木斯市稻田綜合種養面積已達到7萬多畝,就我市水稻種植面積已達834萬畝來看,發展潛力很大。二是提檔升級休閑漁業。我們要針對全市休閑漁業規模較小和檔次較低的實際,不斷增加服務項目和設施,開展特色垂釣、冬釣冬捕及節日釣、比賽釣等活動,吸引城鎮居民到垂釣網點觀光旅游、品嘗魚鮮和休閑渡假,促進養殖場戶增收。三是加快推進產加銷一體化。我們要在發展特色養殖的基礎上,千方百計彌補水產品加工的短板,使“原字號”產品通過加工轉化為“精字號”產品,增加經濟效益。要像撫遠市那樣,以地方特色魚類鱘鰉魚、大馬哈魚為主,加工的產品主要有冷凍水產品、干腌制品、熏腌制品以及鱘鰉魚籽醬、大馬哈魚籽醬等,已經銷往省內外市場。同時,我們要發揮我市地處三江平原中心城市商品集產地的優勢,面向三江經濟區千萬人口的市場空間,建立大物流、大市場,拓寬水產品銷售渠道,為把我市建設成特色漁業強市和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馮國君 劉春蘭 陳程 胡佳春 單位:佳木斯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 上一篇:水產養殖節能減排技術推廣分析
- 下一篇:糞鏈球菌在水產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