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探析

時間:2022-11-17 11:16:24

導語: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探析

摘要:為促進防城港海洋漁業經濟的跨越發展,文章分析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研究結果表明:防城港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海水養殖業等產業的發展狀況良好,但在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和科技支撐等方面存在不足;防城港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應進一步完善海洋漁業基礎設施、加快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加強水產品精深加工和物流貿易、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強化科技興漁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關鍵詞:海洋漁業;海水養殖;產業結構;漁業科技;海洋牧場

防城港地處廣西北部灣之濱,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也是由我國內陸腹地進入東盟地區最便捷的主門戶和大通道,還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享有“西南門戶、邊陲明珠”的美譽。防城港擁有大陸海岸線537.8km和海島海岸線156.6km,岸線曲折,港灣眾多,海洋環境優良,漁業資源豐富;擁有防城港、東興、江山、企沙和峒中5個國家一類口岸,具有發展現代海洋漁業得天獨厚的優勢[1]。防城港灘涂和淺海水域廣闊,其中灘涂面積約126km2,0~20m等深線淺海水域面積約1926km2。境內河流眾多,其中較大的河流有防城河、茅嶺江、北侖河和江平江等,充足的淡水注入帶來大量營養鹽和有機物質,沿岸灘涂和淺海水域的初級生產力旺盛。防城港近岸海域是我國南海北部多種經濟魚類的重要棲息地,是北部灣二長棘鯛和長毛對蝦種質資源保護區的重要鄰近水域[2-3]。海洋生物資源較豐富,包括浮游植物130余種、浮游動物230余種、海洋魚類500余種、蝦類200余種、頭足類50余種和蟹類20余種,還有種類眾多的貝類以及其他海產動物和藻類等[1-2,4-5]。珍珠灣海域并存紅樹林[6-7]、海草床[8-9]和珊瑚礁[10-11]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環境優越,天然餌料生物豐富,是魚、蝦、貝類和各種暖水性海洋生物生長和繁衍的理想場所。廣闊的海域空間和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為防城港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提供良好的資源條件。海洋漁業一直以來都是防城港農業經濟和海洋經濟的優勢產業之一。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紅利的到來,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的發展迎來新機遇[12]。本研究分析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的發展對策,以期為加快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提供參考。

1防城港現代海洋漁業的發展現狀

防城港海洋漁業多年來堅持“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積極優化生產方式,適時調整養殖種類,大力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圍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2條主線,發展優質、高效和生態友好型海水養殖業以及資源保護型海洋捕撈業,建設面向東盟的水產品加工物流業,開拓多功能休閑漁業,推進海洋漁業資源養護事業,促進海洋漁業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獨具北部灣特色的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新格局。1.1海水養殖業。近年來,防城港海水養殖業由以傳統的灘涂貝類養殖為主逐漸發展形成貝、蝦、蟹類和海洋魚類等多物種養殖的新格局,養殖種類結構進一步優化[13-14]。2019年全市海水養殖產量約39.2萬t,占廣西海水養殖總產量的27.5%,位于廣西第二位;全市海水養殖面積為154.3km2,海水養殖種類以南美白對蝦(Penaeusvannamei)、近江牡蠣(Os-trearivularis)、卵形鯧鲹(Trachinotusovatus)、鱸魚(Lateolabraxjaponicus)和石斑魚(Epinephelusspp.)為主[1,15]。海洋經濟魚類養殖逐步從網箱養殖的傳統養殖模式轉型升級為以深??癸L浪網箱養殖為主的現代養殖模式。珍珠灣海域已成為全市最大的深??癸L浪網箱養殖基地,現有周長為60~120m的深水養殖網箱300余口,養殖水體達110萬m3,主要養殖種類為卵形鯧鲹、軍曹魚(Rachycentroncanadum)和紅鰭笛鯛(Lutjanuserythropterus)。防城港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近5年來共發展以養殖南美白對蝦、石斑魚、錦繡龍蝦(Panulirusornatus)和褐籃子魚(Si-ganusfuscescens)為主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基地6家。1.2海洋捕撈業。2019年防城港海洋捕撈產量約9.8萬t,占廣西海洋捕撈總產量的17.8%,位于廣西第二位。全市現有海洋捕撈漁船2506艘,總功率7.1萬kW。海洋捕撈生產作業的漁場主要在近岸海域,以小馬力漁船刺網和雜漁具等作業方式捕撈近岸經濟魚、蝦、蟹類為主[16]。1.3水產品加工貿易業。依托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以及邊民互市貿易和跨境勞務合作等政策優勢,防城港水產品加工貿易業有較快發展[17]。2019年防城港水產品加工企業共有15家,其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9家;共有水產冷庫11座;水產品加工總量為13.8萬t。1.4休閑漁業。防城港以邊境旅游試驗區為依托、以濱海資源優勢為保障,按照多元化、精品化和規范化的要求,推進海洋漁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休閑漁業的文化內涵,使休閑漁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得到快速發展。防城港現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休閑漁業新格局,出現以簕山古漁村一帶為典型代表的特色鄉村旅游基地,將休閑漁業打造成具有防城港特色的旅游品牌[18]。2019年防城港擁有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3家和自治區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7家;一年一度的“北部灣開海節”系列活動實現海洋漁業與文化、生態和旅游等領域的有機融合,培育出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1.5海洋漁業資源養護。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實現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防城港在“防城港鋼鐵項目漁業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自2009年啟動)和中央財政漁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項目(自2012年開始)的支持下,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建設。2016年防城港白龍珍珠灣海域海洋牧場示范區被原農業部評為廣西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19]。示范區總體規劃面積450km2,力求打造集“人工魚礁+增殖放流+深遠海養殖+海上平臺+漁港游艇+休閑海釣+漁船民宿+海域監管”于一體的綜合立體化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目前示范區主要在深海資源養護區(海域面積10.4km2)累計建設并投放魚礁單體2400余個(約13.8萬空方),增殖放流魚、蝦、蟹、貝類累計達8.4億尾(只)。示范區的成功建設對于該海域海洋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海洋漁業資源的養護具有顯著效果[20-23]。

2存在的問題

2.1產業結構有待優化。防城港海洋漁業以海水養殖業為主,而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漁業的發展相對滯后?,F階段具有相當規模的海洋漁業“龍頭”企業極少,產業規模較小,且大多為“單兵作戰”的個體經營,缺乏產業依存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分散經營的模式無法及時捕捉市場行情和全面掌握市場動態,不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制約海洋漁業的加速發展。2.2基礎設施有待升級。目前防城港的漁港碼頭淤積嚴重,導致港池變淺和航道狹窄,港口通航環境受到較大影響。漁港的防波堤和航標等基礎設施有待改造,安全隱患突出。白龍珍珠灣海域作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和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業的重要海域,尚未配套專業的漁港碼頭和其他漁業基礎設施,制約現代海洋漁業的發展。2.3科技支撐有待加強。防城港發展海洋漁業的科技支撐主要為市、縣兩級漁業技術推廣站,海洋漁業研究機構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海洋漁業科技支撐能力明顯不足。對海洋漁業發展新形勢、新技術和新品種等的研究滯后,海洋漁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嚴重制約海洋漁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時,由于缺少先進技術和人才的引進平臺和機制,海洋漁業科技人才嚴重短缺。

3發展對策

防城港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漁業經濟的發展潛力巨大。未來防城港將認真落實“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部署以及在廣西北??疾鞎r提出的“打造好向海經濟”指示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國務院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現代漁業跨越發展的意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基礎,全面加強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以養為主”,海洋捕撈業、水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漁業相結合的方針,發展綠色、生態、高效、安全的現代海洋漁業,促進防城港海洋經濟實現跨越發展[24]。防城港海洋漁業“三核一區三帶”的總體發展布局,其中:“三核”即企沙漁港經濟區、雙墩漁港經濟區和天鵝灣漁港經濟區,“一區”即白龍珍珠灣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三帶”即東部傳統漁業資源產業帶、珍珠灣休閑漁業產業帶和江平鎮沿海陸基現代漁業產業帶。3.1完善海洋漁業基礎設施。根據《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的要求,加快企沙中心漁港、雙墩漁港和天鵝灣漁港三大漁港經濟區建設,盡快形成以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為“龍頭”,以二級、三級漁港和避風錨地為支撐的漁港防災減災體系。重點加強漁港防波堤、護岸和碼頭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區漁需物資供應、船舶維修、水產品加工和交易市場等經營性服務設施。依托中國-東盟漁業合作網絡,建設并完善遠洋漁業綜合基地,加強漁船更新改造,推動遠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3.2加快海水養殖業綠色發展。防城港發展海水養殖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還擁有適宜開展海水養殖的廣闊海域和灘涂等空間資源,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潛力巨大。應積極調整海水養殖業的產業結構,將特色和名貴種類的養殖做強、做大;實施海水育苗工程,建設水產原、良種場和引種中心,提高良種供給能力;合理開發利用可養水域,因地制宜,有序發展灘涂養殖,積極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深??癸L浪網箱養殖、貝類新型浮筏養殖和大水面生態漁業等,進一步擴大海水養殖面積,發展集約化綠色養殖,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節本增效。3.3加強水產品精深加工和物流貿易。培育和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和帶動能力強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提高市場競爭力打響知名品牌,促進水產品加工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完善產業鏈,實現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以及由資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的轉變。建設專業的水產品批發市場和水產品物流中心,完善現代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提高水產品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的能力。加快建立聯結產銷的信息系統,構建網上物流配送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將防城港打造成面向東盟和輻射內陸的水產品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3.4保護海洋漁業資源。依法加強對海洋漁業資源的管理,嚴格執行伏季休漁制度,控制近海捕撈強度,優化海洋捕撈結構[10]。加快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合理投放人工魚礁[15],繼續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快海洋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海洋漁業執法力度,建立健全巡航執法體系,統籌安排出航巡邏,組織力量查處“電、炸、毒”魚的行為。嚴格控制漁船在禁漁區內進行拖網作業,逐步取締底拖網捕撈方式,為海洋生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3.5強化科技興漁。整合國內一流海洋漁業科研院所的力量,推進海洋漁業科研資源匯聚,保障“外腦”參與重點項目的建設和生產。加強海洋漁業科研課題等的申報,充分了解本地企業在海洋漁業技術創新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協助企業有針對性地尋找科研團隊。深化政、產、學、研的結合,推進海洋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進一步提高海洋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技術交流和人員培訓等方式,加強海洋漁業科技推廣和創新力度,全面提高海洋漁業從業者的綜合素質。3.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防城港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的融資擔保體系,借鑒國內外專業化投融資平臺的模式,整合現有資源,采取新建或掛靠托管的方式,加強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吸引民營資本投入。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組建集合金融、海洋和法律等專業人才的人力資源團隊。配套出臺扶持海洋漁業融資擔保發展的優惠補貼政策,不斷創新海洋漁業融資擔保的業務品種,完善海水養殖業政策性保險的相關細節。抓住建立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和發展冷鏈經濟的重大機遇,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和水產品精深加工,推進海洋漁業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

作者:紀東平 于海濤 李茜薇 吳潔 趙乃乾 單位:1.防城港市農業農機服務中心 2.防城港市海洋局 3.防城港市漁業電臺 4.防城港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