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十師生態農業論文
時間:2022-01-28 04:11:33
導語:大力發展十師生態農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十師北屯市生態農業面臨的問題
從發展的要求來看,十師北屯市(以下簡稱“師市“)農業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速度還很緩慢,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口不斷增長,特別是地域土壤條件和氣候的制約,農業生產的任務日益加重,農業生態問題也更加尖銳。從當前看,師市農業生態還存在五大問題:
(1)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土壤質量日益退化。目前,師市由于種植模式單一,掠奪性種植現象日趨嚴重,土壤的質量也日益惡化,主要表現在土壤鹽堿化和肥力下降。
(2)草原退化日益加劇。長期以來,由于過度放牧、盲目開墾和管理上的重用輕養,使草原生態不斷惡化,雖然有退牧還草等項目的實施,但相對于已經形成的草原損壞,加之地域氣候的影響,使牧業生產和師市、團場經濟建設受到極大影響。
(3)農田污染日益加重,農田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破壞。隨著現代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和團場工業的興起,現行的節能減排措施依舊緩解不了工業“三廢”、城鎮化發展及日常生活的廢棄物、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長,農田被迫作為消納污染物的場所,受到嚴重污染;加上農業生產本身化學農藥和化肥用量劇增,給農田生態系統造成很大影響,師市遠銷到內地的瓜果農殘檢測超標,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及安全。
(4)師市生態農業產、供、銷一體化的模式還不完!!!!2014·12!!善,對生態農業產業化的認知還不十分全面,生態農業系統還不和諧。生態農業產業化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以促進人與生態的和諧為前提,以市場為導向,以主導產品為中心,構建成“生產-加工-銷售”相連接、“農業-工業-貿易”一體化的多層面鏈式復合農業產業體系。一個和諧的生態農業系統必須具備一個或若干個核心產業,以及由此輻射的產業群,各產業之間可以通過產品加工程序形成鮮明的產業鏈,將上下游產業的生產剩余物構成產業的“食物鏈”這種產業之間的連接可通過一種以上的物質或能源消減,由此實現各產業間的持續、穩態的物質能量的循環,最終形成若干農副產品,將農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剩余物在系統內部生態處理,不僅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解決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的污染。
(5)師市廣大職工群眾缺乏對生態農業的認知和相關技術知識的了解,對師市生態農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大力發展師市生態農業的建議和措施
2.1制定規劃使生態農業進入規范化發展軌道由于師市生態農業發展還在起步階段,相關單位及領導的重視力度還不夠,總體規劃還不完善,各部門在制定實施專項規劃時還缺少依據,難以做到資源整合、統籌安排。為此,應盡快研究制定師市生態農業發展規劃,引領師市生態農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2.2抓好示范,帶動師市生態農業的大發展生態農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在點上求突破,在理論探討上求提高,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逐步推進。可以在條件成熟的團場或基層連隊設立生態農業示范區,使其成為生態農業建設的樣板,為師市生態農業建設提供實踐經驗和基礎。
2.3做強畜牧業,推進師市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把畜牧養殖業作為調整優化團場產業結構的重點,通過實施畜禽良種補貼,對飼養大戶和畜牧小區實行獎勵扶持等政策,引導、發展以食草家畜為主的節糧型畜牧業。推廣秸稈青貯氨化養殖,廢液用于土壤施肥改良等生態循環模式,促進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讓廣大職工群眾在生態鏈條中受益。
2.4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廣先進的種植配套技術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要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推廣先進的引種栽培、植保、施肥等綜合配套技術,千方百計增加職工收入。
2.5加強生態農業產、供、銷模式運作進一步加強生態農業產、供、銷模式運作,提高生態農業在生產中的效率和質量,特別是在產品的安全和品質監督上要進行嚴格監管;有針對性的根據訂單安排生產優質產品,減少盲目性和降低市場風險,從而進一步提高職工收入。
2.6重視生態與環境質量的改善要重視生態與環境質量的改善,不斷加強農業生態試驗站和推廣隊伍的建設,同時,繼續組織鹽堿土壤的科技攻關,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立項支持。
作者:汪亮單位:兵團第十師一八一團
- 上一篇:體教專業人文教育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