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時間:2022-03-24 11:25:13

導語:淺談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不僅帶動了社會經濟的進步,而且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根據市場經濟形勢的變化,需要及時調整經濟增速和各類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分析了生態農業的概念,通過探討農業的實際發展方向和發展現況,給出了具體的建議方法,以期推動現代農業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生態農業發展。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經濟;發展;影響

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轉變農業經濟發展狀態。根據農村經濟的實際情況,為了不斷滿足我國經濟的形勢發展需求,生態農業應運而生[1-2]。

1生態農業內涵

中國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根據土地形態,適宜土地的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它要求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將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在生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結合綠色環保與農業經濟一體化,生態農業的品種也豐富起來,可以充分利用地域優勢,不斷創造可發展方案,同時結合科技進步,不斷提升自身的發展質量,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化,促進農業發展[3]。

2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地廣人多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占比非常少,農耕產出量直接關系到農業的發展,所以在農業發展中,循環利用資源,是當今農業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生態農業的產生,實現了農業經濟增長,對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2.1改變需求結構。只有完全了解現有的農業產品特性并加以推廣,才能促進農業產品快速打入市場。在推廣方案的前期,需對現有農作物產品市場需求進行調查,具體落實農產品需求結構層次,從而制定相應的推廣方案,同時按照市場需求,培養、增值、銷售等方式相結合推行,并且利用生態優勢,創造一條龍型服務方式。另外,加大綠色產品的特殊加工生產,利用不同的加工技術,生產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不斷拓展銷售范圍,加快推廣成本低、集綠色環保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產品[4-5]。2.2加速農業發展進程。生態農業結合了國內外農業發展經驗的精華,且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農耕情況制定不同的管理辦法,對生態環境進行研究和預判,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農業活動,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提高了經濟效益。2.3轉變供給模式。目前,我國農作物產品的市場需求在發生變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作物產品的市場供給范圍也隨之拓展,同時對農作物產品的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對此,應加大力度洽談農作產品的進出口合作[6],轉變供給模式。當前,我國大部分人民已經解決了溫飽需求,下一步應不斷改善農作物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規模,加快農業“走出去”的步伐,積極提高現有資源標準品質,努力達到品質要求,不斷改善國內農作物產品現有市場范圍和品質。

3加快生態農業建設的途徑

3.1加快農村改革進程,提高農村經濟效益。3.1.1深化供銷合作機構發展。在現有經濟發展狀況下,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農村人口占比約60.9%,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需要不斷在農村現有的資源下整合方案,建立完善的購銷網絡信息綜合性機構。實現經營性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相結合,推動我國綜合服務和專業服務相結合,及時組建社區服務綜合性平臺。不斷創新供銷社體制改革,方便實現購買服務和及時轉移各項政府職能。3.1.2加快農村其他產權制度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均山、均權、均利到戶的目標。逐步加快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不斷完善江河上下游地區的補償機制。積極整合現有資源,推動林業經濟發展,同時完善林權抵押貨款等配套措施,有序推進森林保險及配套服務建設。積極加快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出臺水能資源開發使用權出讓和轉讓辦法,建立完善“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等激勵機制,實現村民全員參與機制改革[7]。3.1.3加快農村融資制度改革。生態農業不斷發展,適應了當代經濟增長的需求,同時國家政策支持給生態農業提供了發展平臺,更加有機會引進各界投資資本進入。但是,由于當代生態農業融資制度不全面,造成資金投入不能及時滿足現有需求。因此,應完善現有制度,使資金更合理化使用,避免造成損失。投資商的進入會使資金更加充裕,有利于促進新項目的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生態農業發展。3.2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強化農村經濟效益。3.2.1興建水資源項目工程。伴隨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需要建立水資源管理體系,加強對產業結構的管理,配合現有資源,創建節約用水活動,讓村民全員參與,讓村民形成節約用水習慣,避免造成資源浪費。我國現有水資源非常有限,其中有些水資源遭受污染,需要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污染處理工作,既能改善生態環境,也可以為人們提供適合居住的生產、生活環境[8]。3.2.2提高畜牧的飼養標準。農村飼養家畜非常常見的情況,大部分村民以散養為主,喂養方式比較單一,產出效益比較低,村民均是以自用為主,幾乎不進行外銷。如果村民可以利用現有優勢和條件,進行合理化、標準化的管理,定期給家禽打預防針,降低傳染病概率,同時配合標準喂養法,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增加畜牧產出量。3.2.3促進現代漁業發展。漁業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農業經濟資源,現在有些農村魚塘安排不合理或者直接荒廢,同時也伴隨著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各種現象,十分不利于養魚。有必要改造池塘,改善生存條件,安裝監控攝像頭,隨時觀察水質情況,避免造成損失。同時整合魚塘養殖條件,改善生存環境,實現農作物和漁業相互配合,逐步改善產出效益。3.2.4加快我國農業機械發展進程。我國農作物主要包括玉米、棉花、馬鈴薯、花生、水稻、油菜、大豆等各種產品。為了保證產量,應加快水稻的實際產量,提高馬鈴薯收割、玉米機收、大豆機收等生產水平,發展北斗衛星的精確定位、物聯網和自動導航功能,促進我國農機裝備更新換代。3.2.5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傳統的農民就是靠天吃飯,不懂科學利用地形,不會運用先進技術。以中國農科院為代表的科研機構,應發展培訓專業知識的基地,遵守專業培訓目標,提高農民素質,培養一批有文化、會管理、有技術的現代職業農業經理人。加大力度吸引更多專業知識人員加入農業產業,不斷創新農業發展形式。3.2.6積極防治各種污染。農業經濟的發展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需要針對不同區域進行防治,實行輪流耕地,積極栽培各種綠色植物,提高農村廢棄物使用率,以綠色環保的方法處理生活垃圾。提高農作物的生長效率,科學施肥、科學打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4結束語

加快生態農業的發展,是當今時展的趨勢,生態環境保護不僅符合國情,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農村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從某種角度來說,國家需要加大對農業資金投入力度,并且聘用專業人員合理利用資金,嚴格規范、整合各類項目資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農民素質,真正實現農村產業增收。

參考文獻:

[1]郭書田.21世紀中國的生態農業[J].中外科技信息,2011(10):20-28.

[2]何瓊,楊敏麗.基于國外循環農業理念對發展中國特色生態農業經濟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7(2):21-25.

[3]王壽辰.經濟新常態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思考[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7,29(3):47-50.

[4]張云磊.論經濟新常態下的農村經濟發展路徑[J].財經問題研究,2016(S1):82-84.

[5]馮曉明.經濟新常態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6(2):57-58.

[6]鮑斯琴.農村經濟科持續發展問題[J].中外企業家,2017(20):37,39.

[7]郭亞麗.農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和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33):321.

[8]夏瑋豪,王沁禹,許超.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5):10.

作者:王先挺 單位:萊陽市種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