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時間:2022-04-21 08:46:38

導語: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一、發展現狀

目前,駐馬店市驛城區農家樂有46家,生態休閑采摘觀光農業園區30家,生態休閑度假村2家,年接待游客25萬人次,吸納勞動力1800人,都市生態農業格局初步形成。西部商銅路沿線以豐樂種植有限公司、中昊農業生態園、石榴灣為主的觀光采摘園區;以金頂山風景區、龍泉湖、三架山水庫、龍泉山莊、玉龍山莊、避暑山莊、長壽山莊等為主的西部山區觀光風景區;以龍泉桃花節為基礎的胡廟萬畝桃園休閑民俗旅游園區。南部有柴坡66.67hm2園林綠化基地和樂山風景旅游區。東部有水屯鎮333.33hm2宿鴨湖濕地及以禾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天潤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水屯草莓種植基地的休閑采摘農業園區。北部以諸市鄉錦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富強蔬菜瓜果種植合作社為主的葡萄瓜果采摘園區。休閑農業產業的發展,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帶動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農業生產長期投入不足,農田基礎建設落后,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不能滿足都市生態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制約了特色農業的發展。

(二)整體科學規劃缺乏

驛城區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基本上以自主開發為主,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強,布局不合理,存在著無序性和盲目性,缺乏政府引導和科學統一規劃。

(三)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驛城區人均耕地只有0.11hm2,而且一戶多地塊,土地分散經營,不利于產業化、集約化生產和大型機械作業,土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以戶為單位的土地承包經營體制制約了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整體規模小、服務水平低、粗放經營等問題,缺乏發展后勁。

三、建議

(一)科學謀劃,制定規劃

根據驛城區“十三五”農業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制定驛城區“十三五”都市生態農業發展規劃。高標準建設農田基礎設施、高起點調整農業結構、高水平推進產業化,構建“精品果蔬種植、休閑觀光、生態體驗”三大產業板塊,重點抓好高品質果蔬和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兩個園區建設。到2020年,驛城區將初步建成糧食生產、果蔬種植、休閑農業觀光旅游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四大都市生態農業區,率先實現“三農”協調發展,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二)成立組織,強力推進

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是一項涉及部門多、領域廣的系統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驛城區政府應牽頭站在統籌城鄉發展全局的高度,將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作為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切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領導組織,定期召開會議,及時溝通情況,研究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科學規劃、強力推進,各部門要結合本部門的職責,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多層面推進都市生態農業發展。

(三)多元投入,重點扶持

都市生態農業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短期內經濟效益不顯著。一方面,農業及相關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現代農業、“菜籃子”工程、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等項目資金,用于扶持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都市生態農業建設,鼓勵資源型企業和民營資本以協作、參股、合作、獨資等多種形式參與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加強農業金融服務,對都市生態農業項目優先給予貸款支持。同時整合支農、惠農、強農的相關政策,整合農業項目、土地整治、小流域治理、農業綜合開發、農民創業增收、扶貧開發、造福工程等各項涉農資金,建立統一有效的投入協調機制,保證資金集中、高效使用,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四)依托平臺,招商引資

以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為平臺,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著重對外推介一批都市生態農業項目,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擴大融資合作規模,解決都市生態農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落實并實施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相關部門要及時掌握信息,為項目落戶和建設服務,以項目為支撐,促進驛城區都市生態農業健康發展。

(五)培育龍頭,壯大主體

一要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切實發揮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產業集群發展,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緊密聯結,推動基地建設上規模、上檔次。二要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對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健全績效考核激勵機制。采取財政扶持、稅費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社會化服務,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三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城市教育資源集聚的優勢,統籌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并使之成為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的依靠力量。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提高農業經營效益。

作者:王光遠 梁丹 李穎 單位:駐馬店市驛城區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