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采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時間:2022-06-02 10:37:29
導語:森林采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林業的發展并不意識著是建立在對森林資源破壞的基礎上的,林業發展過程中科學合理的對林業資源進行利用,這不僅有益于促進森林資源的增長,同時也拉動了林業經濟的發展。
1.森林采伐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森林生態系統中,森林和環境是互為統一的整體,同時二者又存在著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關系。林業的發展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利用,通過采伐來將成熟林進行加工,以木材和林產品的形式使其充分的發揮經濟效益。同時采伐并不是盲目的進行,采伐時根據森林資源可再生的特點,通過采育結合來實現森林資源的更新,同時保護森林資源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所以采伐如果在保護生態環境及森林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進行的,那么就可以有效的實現森林的綜合效益,推動林業的持續發展和利用,也可以充分的證明森林采伐和生態環境兩者之間統一的關系。
2.森林采伐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目前許多地區由于對森林采伐和開發的不合理,從而導致生態環境受到較大的影響,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呈不斷下降趨勢,樹種較為單一,混交林不斷的減少,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呈現不斷減弱的趨勢,導致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水土流失嚴重,使林木的生長受到較大的影響,而在大面積的皆伐后,群眾開始進行全墾整地,開始進行農作物種植,這就更導致了森林生態環境的惡化。
3.森林采伐對林地水分的影響
由于森林中的樹木的樹冠能夠有效的減緩降雨的強度,使雨水降落于地面的速度減慢,就這使地表徑流的形成有所減緩,減少了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而當森林采伐時,采伐后的林地,由于林木的減少,樹冠的密集程度降低,這樣對雨水的降落速度則起不到減緩的作用,導致地表徑流的形成,這也是發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會不同程度的引發旱、澇災害的發生。導致水土流失量多少則由于采伐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皆伐導致土壤流失的量較大,擇伐則要相對小一些。而在土壤流失過程中,土壤中大量的養分則會隨著地表徑流而被帶走,這樣則會導致林地土壤較為貧瘠,而采伐后林地枯枝落葉量變化也較為明顯,枯枝落葉量明顯增加,增加的順序從高至低依次為對照區、擇伐區和皆伐區。
4.管理方法
4.1實行森林分類經營
森林分類經營就是從森林同時具有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特點出發,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對森林的多種需要,充分發揮森林的三大效益,將森林分為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并分別按其各自的特點和規律運營的一種新型的林業經營體制和發展模式。從我省目前的資金,技術力量以及分類經營的思想上看,分為三類比較符合我省的林情。兼顧商品林的利益與生態林的平衡,設置了緩沖區,增設兼融林。
4.2選擇合理的采伐方式和集材方式
森林采伐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根據森林特點和經濟條件的不同,產生了多種主伐方式。但基本上可分為皆伐、漸伐和擇伐三大類。三者的基本區別在于同一個輪伐期內對成熟林木的采伐次數不同。由于每次采伐量的差別很大從而影響到為更新創造的環境條件和新林分年齡結構的差異。對森林生態環境影響最小是擇伐,從生態角度上看擇伐是最完善的采伐方式,使森林的三種效益達到最完美的結合。而在集材方式上則應盡量考慮選擇對地表的破壞最輕微的全懸輕型索道集材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水土流失。
4.3及時進行采伐跡地的森林更新
恢復森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治本措施。森林采伐后必須馬上進行森林更新和封山育林,而且及時補種,保證高成活率和保存率。采伐跡地要求當年采伐次年春季及時更新。通過集約措施加快森林撫育和管理,扭轉撫育跟不上采伐,跡地更新多年欠帳的局面。同時對森林更新進行宏觀規劃,統籌安排,一方面改變單一的人工更新方式,選擇擇伐、漸伐方式,推廣和促進天然更新,盡可能培育生態效能強的以闊葉樹為主的天然混交林,以維持森林生態基礎。另一方面改善單一的煉山清林方式,多營造闊葉樹和混交林以及速生豐產林,設計合理的森林結構,盡快形成優越的森林環境,產生生態效益。
5.結語
森林資源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基礎,而林業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所以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不僅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作者:劉京倫 單位:黑龍江省嫩江縣大治林場
- 上一篇:淺談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
- 下一篇: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森林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