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
時間:2022-10-08 08:46:12
導語: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突出表現在影響河流的生態平衡,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及影響生物的生存環境等方面,且結合水利水電工程的影響現狀,提出與之對應的保護對策,以期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
隨著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電能、水資源的消耗量逐步增加。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能夠在滿足人們用水、用電需求的基礎上,發揮洪災預防的作用價值,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但是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間,也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不良影響。文章將結合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現狀展開討論,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希望能夠對相關實踐研究活動帶來一定參考價值。
1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影響河流的生態平衡,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及影響生物的生存環境等方面。
1.1影響河流的生態平衡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期間,施工建設會對周圍的水流方向、水流量等帶來一定的影響。在實際的建設施工期間,多為鋼筋混凝土建筑,進而會對周圍天然河道中的生態均衡產生破壞,使河流中的生物無法得到正常生長。若河流中存在諸多泥沙,在施工建設后會產生泥沙堆積的情況。當淤泥堆積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則會對周圍居民生命安全帶來潛在威脅。
1.2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期間,對周圍的土壤、氣候等也會帶來諸多影響。比如會致使當地的地表吸收能力下降,在這種問題影響下,如果在降雨季節中,則比較易于發生泥石流、山體滑坡現象等。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結束后,當地的地下水位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土壤自身的酸堿度也會發生轉變。土壤中氮含量明顯減少,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產品,對當地居民經濟收入與生活質量產生較大影響。
1.3影響生物的生存環境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期間,會對水中生物產生較大影響。當水位不斷提升的狀態下,水流的速度變得緩慢,水中各類物質沉淀。很多能夠在淺水區獲取食物的水中生物,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后,需要到深水區才能夠獲得食物。這種情況下則會對水生物的生存產生不利影響,致使水生物滅絕等問題的發生。同時,在蓄水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陸地生物活動范圍變小,水生物生存困難。局部氣候發生變化,動物生存環境惡劣,加重環境污染問題。
2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間的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間,可以通過增強重視程度,科學予以設計;完善評價體系,維持生態平衡及保護周圍植物,融入生物技術等方式,對生態環境予以保護。
2.1增強重視程度,科學予以設計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方在建設施工中需要對各個環節進行研究,力求最大限度保護當地的植物、動物等,創設良好的生長環境,避免影響地區的生態平衡。在施工建設期間,需要在保證其水利水電基礎作用的同時,對當地環境進行保護。設計人員要深入、詳細的理解當地情況。比如魚類產卵的位置,多見的水中生物遷徙特點、進食特點等。在設計期間,則需要盡量避開這些區域,最大限度減少對當地魚類與水生物的影響。還需要選擇更多環保型、生態型的材料,更好的達到生態保護效果。
2.2完善評價體系,維持生態平衡
水利水電施工建設需要以健全的生態環境評價體系予以保證,在細致勘察當地環境、生態發展狀態基礎上,做出系統性的評價,使生態環境評價與本地區具體情況相關聯。在生態環境評價體系中,需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沿途情況實施全方位評價,內容涉及的范圍較廣,需要包含當地地質水文、動物植被以及氣候環境等多方面內容。全面的生態環境評估體系構建,需要保證體系與各項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活動能夠融合,融入到各個環節中。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之前,還需要對施工建設對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進行進一步考察、評估,結合預測的結果完善建設方案。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間,不可避免對當地生態環境會產生影響。為了降低施工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保持當地的生態平衡,則可以融入生態補償計劃。例如可以適當還原當地的生態環境,為當地植物、生物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健全的生態環境補償體系,是經濟建設與生態平衡協同性發展的重要保證。具體工作實施期間,需要堅持損害與補償密切關聯的原則,明確生態環境補償的主體單位,清晰記錄生態補償的實際內容、具體范圍等。在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下,能夠在保證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上,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在實際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期間,可以在工程建設資金中預留出一部分,將其作為生態環境的補償資金。
2.3保護周圍植物,融入生物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間,還需要加強對周圍地區植物的保護。比如可以在特定區域中種植一些的植物,實現當地水土的保護。在植物覆蓋的方式下,則能夠發揮較強的防侵蝕效果,避免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植預防水土流失的行為,主要可以由地上、地下兩個方面展開。植物通過地上攔截降雨,降低降雨對周圍水土的影響,減少地面枯枝闊葉,且能夠延長滲入時間。地面上一些植物也能夠達到預防價值,減少雨水侵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微生物分解技術,對地面上的枯枝落葉予以收集,形成有機質且滲入到土壤中,實現土質的改善。
3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期間,需要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保持生態保護的意識。在具體的工作中,可以通過增強重視程度,科學予以設計,融入生物技術,完善評價體系等方式,維持生態平衡,保護周圍植物,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創設良好條件,也能夠推動水利水電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立德.水利水電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與應對策略[J].南方農機,2018,49(10):202.
[2]陳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分析[J].四川水泥,2018(03):120.
作者:湯鵬 單位:花橋經濟開發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環境保護局
- 上一篇:財政資金績效管理主體定位思考
- 下一篇:地質鉆探工藝生產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