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探索
時間:2022-01-08 10:14:52
導語:生態環境保護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生態環境保護面臨一定困難和挑戰,存在許多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責任落實不到位;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仍然突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城鄉區域統籌不夠,新老環境問題交織,區域性、布局性、結構性環境風險凸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二、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是統一的有機整體。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全民自覺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三、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領導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強化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一)落實黨政主體責任。落實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健全環境保護督察機制。完善環境保護督察體系,制定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二)強化考核問責。制定有關部門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辦法,對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執法情況、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資金投入使用情況、公眾滿意程度等相關方面開展考核。
四、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實現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基本原則堅持保護優先。強化問題導向。突出改革創新。注重依法監管。推進全民共治。
五、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節約優先,加強源頭管控,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全面節約能源資源,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能源資源全面節約。引導公眾綠色生活。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六、加快生態保護與修復
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統籌開展全國生態保護與修復,全面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堅決查處生態破壞行為。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限期進行整治修復。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七、改革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保障舉措,增強系統性和完整性,大幅提升治理能力。(一)完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整合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統一監管,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和管理體制、激勵約束并舉的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眾共治體系。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開展全國生態環境狀況評估,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監控平臺。(二)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政策體系。完善助力綠色產業發展的價格、財稅、投資等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產品。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推進社會化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三)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依靠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增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法治意識。加快建立綠色生產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四)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能力保障體系。增強科技支撐,開展大氣污染成因與治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五)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培訓體系,推進國家及各地生態環境教育設施和場所建設,培育普及生態文化。公共機構尤其是黨政機關帶頭使用節能環保產品,推行綠色辦公,創建節約型機關。
作者:孫悅 單位:義縣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 上一篇:生態文明思想內涵及意義
- 下一篇: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