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河道生態建設問題探討
時間:2022-06-01 10:10:05
導語:鄉村河道生態建設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清潔型小流域中鄉村河道為重點治理項目,對鄉村河道生態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河湖治理、水生態現狀、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生活污水等方面進行建設,滿足生態清潔小流域的綜合指標。
關鍵詞:生態清潔;小流域;鄉村河道;生態建設
1.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概念
近幾年上海市水環境治理經過了消黑、除劣兩個階段的整治,市的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面貫徹生態文明和“幸福河”的理念,水環境治理應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用足用好河長制平臺,全面推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清潔小流域以街鎮為單位、以村落水系為治理單元,通過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形成多目標、多功能、高效益的綜合防治體系,在河湖水環境改善、做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上,把生態自然修復、水源保護、面源污染控制、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起來,使其成為“河湖通暢、生態健康、清潔美麗、人水和諧”的高品質生態清潔小流域。因此,鄉村河道的生態建設在清潔小流域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2.問題分析
鄉村河道的生態環境受水域和陸域兩者共同影響,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把生態自然修復、水源保護、面源污染控制、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河道水生態治理。
2.1河湖治理
上海鄉村的河道密度不低,但存在河道斷面淺、狹的狀況。河道曲折、窄小造成水流不暢,淤積嚴重,河網水系狀況不佳。由于歷史原因,河道兩岸土地利用缺乏統一的規劃,部分郊野地區存在農田村舍侵占河道岸線現象。護岸建設缺乏統一規劃,河道整體風貌不統一。由于河道護岸建設年代跨度較大,河道現有護岸呈現新老并存的局面,護岸結構硬質化、不夠生態。其他部分村溝宅河為自然土坡,因未整治、人為、養護不及時、水位變動區河水沖刷等原因,造成河道周邊岸坡裸露。
2.2水生態現狀
水生態現狀存在問題有河道感官效果、水生動植物群落系統、坡面綠化、后期運維現狀等幾個方面:(1)河道水體整體較渾濁,偏黃,透明度低,感官效果較差;(2)雖然經過整治,但大部分河道水生植物覆蓋率低、水生動植物品種單一,水生態系統不夠完整;(3)部分河道坡面綠化缺失,土壤裸露,存在水土流失情況;(4)部分河道沉水植物夏季出現泛濫情況,影響河道水質;(5)經過治理后的河道,由于后期維護不完善,導致健康的生態系統無法持續構建,水體自凈能力無法持續保持。
2.3農業面源污染
農業污染源一般包括規?;笄蒺B殖場、水產養殖業以及種植業目前水產養殖用水大多直接排放,漁藥等的殘留會導致水體中銅鋅等重金屬含量的增加,通過取排水長期積聚、富集,或多或少會對水域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目前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相對薄弱,因此其長期大量排放對周圍水域環境所產生的污染負荷不可小覷。畜禽養殖糞因缺乏針對性強的糞肥還田技術規范,已建成減排工程的養殖場在進行液肥還田利用的過程中,存在污水施用不均、施用過量、施用不當,甚至不施用等問題,農田污染流失、地下水污染問題存在。農村的農地資源較為豐富,還未完全科學實用農藥和化肥,種植較為零散,生產方式未規?;适褂眠^量,容易污染周圍水系。
2.4農村生活污水
圍繞“2020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實現保留村落全覆蓋”的目標,上海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于有條件納入村級/鎮級污水管網的居民實施截污納管工程;對于不滿足納管條件的則根據居民數量和污水量,選擇建設技術先進、處理成本低、運行可靠的在地污水處理站。部分現狀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并不滿足《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管理要求》中提出的處理后尾水的達標要求,出水水質對于周邊河道的影響極大,需進行提標改造。
3.建設措施
3.1河湖水系治理
據鄉村振興要求,分為重點村莊、一般村莊;針對重點村莊進行水系梳理,結合地形地貌,原有機理以及村莊特色、文化底蘊等因素打造與鄉村振興定位相匹配的功能水系;針對一般村莊水系可按照滿足生態清潔小流域功能進行設計。鄉村河道生態治理重點宜放在生境多樣性的保護及營造、水生動植物的恢復及生態綠化。①河道生境多樣性的保護宜維持河道的原有地貌和自然形態,盡量保留自然條件較好的河段及河塘濕地;②河道生境多樣性的營造宜充分考慮河道形態、地貌等因素,適當增加河道的蜿蜒性,斷面形式宣采用斜坡或復式,并因地制宣構造近岸灘地、河塘濕地、人工島等:河道護岸宜以天然土質護坡為主,需結構護岸的河道,護岸材料優先采用天然材料,減少人工材料的使用。③水生動植物的恢復宜通過適度人工干預手段,加速恢復進程。④河道生態綠化宜在現有綠化基礎上,合理配置喬灌草,發揮水土保持及面源攔截凈化等功能。
3.2水域環境修復
河道生態修復包括疏浚、水體生態植物種植、曝氣增氧系統、生物膜技術、生態凈化幾個方面。(1)定期開展河道底泥疏浚,可與河道整治、航道清淤等工程相結合。底泥疏浚是消除河道凈化水質的措施之一,可以清除底泥中的腐殖質、加大河道過水斷面、水深加大,水環境容量大幅度提高,河道納污能力提高,恢復水生植物、重構水生生態系統,為加快水環境的改善創造必要條件。(2)自水體生態植物有100多種,長分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浮水植幾大類。常用挺水植物有生美人蕉、黃菖蒲、旱傘草、花葉蘆竹、水菖蒲等,浮葉植物有睡蓮、萍篷草,沉水植物常用苦草、金魚藻、水盾草、篦子眼子菜、馬來眼子菜等,浮水植物常用香菇草及狐尾藻。(3)曝氣增氧系統是生物—生態水體修復技術中增加水體中溶解氧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微生物繁殖、掛靠、激活的基本生存條件。向水體中注入足夠的溶解氧,可以使斷開的生物鏈得到有效的修復,然后根據水體情況逐步建立更完善的生態系統。(4)生物膜技術一般應用于水質較差的河道水質凈化,主要利用污水處理的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基本原理,是以附著在載體上的生物膜為主,凈化有機廢水的一種固定化水處理工藝。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點。(5)通過濕地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者協同作用以達到對污水的凈化。生物毯生態修復技術是近近年來水體生態修復中的創新新技術,可以為水體中存在的好氧、兼氧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進而降解河道水體中的有機物及N、P等。
3.3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在農業面源污染區域重點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策略。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策略涉及種植業面源污染管控策略、畜禽養殖業污染管控策略和水產養殖管控策略。3.3.1種植業面源污染管控種植業面源污染管控策略是以源頭控制、過程阻斷、末端治理為整技術治理路線。①調整農作物茬口布局從結構和管理兩方面入手減少蔬菜作物化肥、農藥用量;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示范,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量。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及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大力發展高標準節水灌溉技術,減少灌溉定額。②上海地區屬長江流域典型平原河網地區,溝渠縱橫,水網密布,可因地制宜地將區域內現有溝渠改造為可攔截降解氮磷等污染物的生態型溝渠。③末端治理是根據農業尾水在進入河道末端時的污染程度,利用周邊現有閑置塘或者洼地,改造成具有凈化效果的人工濕地或者凈化塘,對其農業尾水進行深度處理。3.3.2畜禽養殖管控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管控包括預防、綜合利用和治理兩個層級,將室外養殖區的灌溉用水和面源污染雨水排入農場內的濕地處理后,將收集水回用于室內養殖區和室外養殖區的畜禽喂養。另外,畜禽產生的生活污水接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養殖區畜禽糞便收集后做堆肥、造氣。針對非規?;彝ゼS尿直接還田的現狀,主要從源頭、過程削減、末端治理進行三個方面管控。源頭進行科學合理化的進行糞尿分離,可集合區域內的非規?;酿B殖戶集中對糞污進行處理,推行種養結合的生態畜牧業,打通種養業協調發展通道,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廢棄物循環利用、變廢為寶。過程削減是通過對其還田附近的溝渠進行改造,將其打造出具有吸收污染負荷的生態溝渠,通過溝渠的吸附、降解作用,降低糞污還田對周邊水質造成的影響。末端治理即在糞污還田的周邊水系,進行區域性水體生態修復,構建水岸生物、生態浮島(床)的凈化帶,有效攔截減輕糞污還田利用的降雨徑流入河污染,保障周邊水系水質基本穩定。3.3.3水產養殖業管控①明確水產養殖業污染監管的責任主體。確定本市水產養殖業的環境管理機構,針對水產養殖污染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政策、科學制訂減排發展規劃,統籌水產養殖減排的相關政策,通過政策引導和專項支持,促進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的發展,節水減排。②調優區域布局,建立養殖水域的環境容納量評估制度。堅持水產養殖業發展規模與資源生態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原則,合理規劃,優化調整水產養殖業布局,因地制宜,分區施策,控制適度規模提質增效,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不斷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提升與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的匹配度,推動構建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③建立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開展養殖水域生態修復。因地制宜地開展水產養殖污染綜合整治,避免池塘養殖污水集中排放,加強水質調控和管理,鼓勵合理使用高效復合微生物制劑、底質改良劑和采用水生植物栽培等方法調節養殖水質;對工廠化養殖,分步改造,配套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系統。④推廣標準化生態型水產養殖場和上海市標準化水產健康養殖場的建設。開展水產養殖綠色生產操作規程培訓,細化具體措施,組織生產單位按照操作規程生產,做好綠色水產品認證準備工作。
3.4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自2000年以來,上海市已連續實施了以三年為一輪的五輪環保行動計劃,在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大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以及周圍河道的水質。從運行效果來看,納管的方式最徹底,其余就地處理工藝受客觀因素影響,效果不一。其中組合型生物濾池工藝相較其他工藝,后期運維較簡單,出水水質基本滿足設計標準(相當于一級B)。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有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簡稱納管處理)和就地處理兩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規劃結合村莊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經濟薄弱村幫扶等工作,綜合考慮村莊位置、村莊及周邊污水設施現狀、高程條件、水功能區劃、水環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選擇處理模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多種多樣,在原理上可歸為兩大類,生態處理系統和生物處理系統。
4.結語
清潔小流域中鄉村河道的治理為重點治理項目,鄉村河道現狀問題成因是多方面的,但通過河道疏浚、護岸建設、綠化布置等綜合整治,加快水體循環速度,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改善水質,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彰顯現代鄉村魅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技術導則:SL534-2013[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韓嘯雨.農村河道的生態治理措施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46(10):97-99.
[3]鄧偉,謝林波,葛佩琳.基于生態清潔型小流域鄉村河道景觀建設初探[J].水利規劃與設,2019,2019(10):18-19.
[4]王慶.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J].水生態文明,2018(12):12-13.
作者:吳丹 單位: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一篇:視覺傳達專業展示設計探討
- 下一篇:深中通道項目橋梁設計方案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