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淺析

時間:2022-02-09 03:24:47

導語: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淺析

摘要:麗水市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是國家有名的森林城市,發展林業生態文明成為麗水市近幾年研究發展的方向。但目前麗水林業的生態文明建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何實現林業生態文明城的建設成為麗水林業發展的一大問題,基于此,圍繞麗水市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體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

關鍵詞:林業;生態文明;建設;麗水市

“十三五”規劃以來,麗水林業規劃仍然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趕超”,建設生態林業、富民林業、人文林業,以創建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為發展契機,誓將麗水的林業生態文明和現代化的生產文明有機結合,為人們打造一個集生態、休閑、旅游、養老、養生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林業生態文明城。

1麗水市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現狀

1.1林業建設現狀。2012年,麗水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的授牌,并創建了省級森林城市2個,森林城鎮4個,森林村莊17個,市級綠化示范村90個。2013年,麗水市打造了全國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雙示范區”。2016年,麗水市進一步作出《中共麗水市委關于補短板、增后勁,推動“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的決定》,推動麗水市在林業生態文明建設邁出了一個新臺階[1]。如今,麗水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0.79%,全國一流的華東藥用植物園正在建設中,預計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1.2生態文明現狀。麗水市的森林覆蓋率常年穩定在80%以上,居全國第二;空氣質量全國前十,而且是唯一的非沿海、低海拔城市。2015年,麗水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2年全省第一,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8年全省第一,生態文明總指數躍居全省第一。2015年,麗水市跨行政區域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總體水質同比提高20%;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全省第一。1.3經濟發展現狀。2015年,麗水人均GDP達到51632元,是2005年的3.5倍;三大產業比例調整為8.4∶45.6∶46,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2016上半年進一步調整到8.2∶41.9∶49.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是2005年的4倍多,增速連續7年全省第一;9縣(市、區)全部摘掉了欠發達的“窮帽子”。

2麗水市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改革遭遇瓶頸。近年來,麗水市在林業發展方面逐步實行了深化改革,也取得了較多的改革成效,推動了林業生態文明的發展,但從目前麗水市生態林業的發展和改革進程來看,麗水時林業改革遭遇到了一些瓶頸,如速度減緩、改革雷聲大雨點小,若這種現象持續,麗水市將很快落后于其他林業城市,森林資源的發展和利用也將受到阻礙,其他與生態林業相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將無法進一步進行。2.2生態林業的建設面臨更高的挑戰。近十幾年以來,麗水林業的建設突飛猛進,“綠色生態”成為麗水市的一塊金字招牌,同時,麗水市也獲得了多個“森林生態城市”的榮譽稱號,但生態林業建設不能停滯不前,森林城市的建設只有起點而沒有終點,因此,雖然麗水市在生態林業上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還將面臨著后續更進一步、更高標準的規劃,使得麗水的“山更清、水更秀、空氣更好”,真正在生態林業發展中獨占鰲頭。2.3生態林業產業的轉型面臨挑戰。特色林業產品是生態林業建設的一個環節,近年來,麗水已經研發出了獨具特色的林業產品,如筍竹、油茶、竹木加工等。但這些產品沒有像“麗水森林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一樣名揚四海,產品的層次而是處于中低下游,生產成本較高、品牌力度不響亮、競爭力不強,且生產企業規模較小,融資發展難度較大,從而導致這些特色林業產品的利潤較低、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生態林業帶動麗水經濟發展的大步伐[2]。因此,如何加大麗水生態林業特色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成為了麗水發展的又一大關鍵問題。2.4生態林業建設的人才隊伍不足。麗水市在浙江省不屬于經濟發達的區域,雖然近幾年麗水生態旅游以及特色林產品企業的發展,大幅度帶動了麗水市的經濟,甩掉了“窮帽子”,但麗水市的企業相對來說仍是勞動密集型,勞動力也多流向發達地區,競爭力較弱的林產品企業并不能有效地留住和培養高技術、高素質的高精尖人才,因此,以上眾多因素導致了目前麗水的生態林業建設發展隊伍人才仍然欠缺,出現了人才隊伍總量不足、人員老化、高精尖人才短缺的現象。

3發展對策

3.1緊抓改革步伐。2017年,麗水市正式出臺了新的《關于加快生態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綠色崛起、科學跨越”戰略總要求,堅持走“生態立市,綠色興市”發展之路,努力將麗水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因此,對于麗水林業的改革,要緊緊圍繞“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的區域定位,嚴格落實每一項規劃要求和政策,進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不放松、不落后,力爭把生態旅游業培育成為第一戰略支柱產業,把麗水市建設成為“中國生態旅游第一市”和全國知名的“國家公園”,這樣才能確保麗水市“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文明城市的地位。3.2重點建設林業生態文化工程。麗水生態林業無論是以前還是后續的建設,都要緊緊圍繞“優化生態、改善民生”為本,把生態林業的建設作為立足之本,大力打造生態文化,大力挖掘和做大做強各地的標志性林業產業文化,如麗水古樹名木文化、慶元的廊橋文化、云和的木質文化、遂昌的竹炭文化、松陽的油茶文化等[3]。通過這些特色文化的建設和傳播,將林業的生態文明和文化文明有機結合,為麗水的生態林業發展提供文化意識傳播渲染的支撐。3.3提高林產品的品牌競爭力。大力發展麗水的生態林業,以生態林業的文化發展帶動各地特色的林業產品,同時,麗水市各地政府可以為各地規模較小的粗加工企業提供便利的優惠政策,便利小規模企業的融資,亦可以引進外地投資,擴大小規模企業,將企業的粗加工改為精加工,拋棄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引進設備和科學技術,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包裝和科技含量,通過林業生態文化的宣揚,創建自有品牌,擴大林產品市場和聲譽,為麗水林業產品企業順利轉型助力加油。3.4擴充生態林業建設隊伍。林業產品企業的發展勢必帶動林業建設隊伍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同時,麗水政府應加大生態林業隊伍人才的培養,提高林業建設人才的福利待遇,大力引進高技術人才,以技術帶動企業,以理念推動經濟,從而實現麗水林業生態文明城市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鐵芳.論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現代林業發展模式——兼談福建省的實施舉措[J].廈門科技,2015(3):11-13.

[2]韋直,何業棋.浙江植物志(第三卷)[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吳慧慧.麗水林業資源是“中國生態第一市”的底色和支撐[EB/OL].(2016-07-14)[2017-11-29].https://zj.zjol.com.cn/news/395289.html.

作者:陳茂欽 單位:浙江省景寧望東垟管理局楓水垟保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