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分析
時間:2022-08-20 08:54:07
導語:林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大力倡導走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路線。森林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森林的保護,不僅能夠大力推動林業事業的發展。對促進生態平衡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社會生態文明的發展。所以,應該重視林業的發展,通過種植樹木以及一些綠色植物改善生態環境,對于林業資源應該合理的進行開發、利用,不能無止境的砍伐樹木,為了生態平衡發展,可以采取退耕還林的政策。保證林業在城市之中的覆蓋面積。不斷發展林業事業,為社會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強有力保障。
隨著經濟發展,對于能源以及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大,國家越來越重視林業的發展。林業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社會事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保護森林資源也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F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社會環境等基本需求逐漸提高。林業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特點逐漸加強,社會性、公益性已經成為林業發展的基本特點。所以,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在保護生態平衡的基礎上發揮林業資源的最大性能。使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促進社會生態文明的建設、實施,保護林業資源,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樹立生態文明意識,進而維護國家和諧穩步發展。
1林業可持續發展重要作用
現階段,人們不僅滿足于簡單的吃穿住行,對于社會環境,生態平衡也逐漸重視起來。樹立了綠色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不僅能夠改善社會環境,對于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實現城市生態文明規劃。實施走國家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經濟發展,維護政治正確發展方向,是我國現階段發展主要任務。發展林業,不能盲目的沒有計劃的發展,應該進行林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國家林業技術,同時,也要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林業技術,根據我國林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林業技術相結合。還要聘用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運用科學的知識進行合理的規劃,不斷促進林業的發展。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促進,但是,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棘手的問題等待著解決。有些企業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對森林進行大面積的砍伐,造成林業資源的極度匱乏,導致一些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造成社會與自然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應該始終秉持著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重視生態環境的建設,發展林業。
2林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2.1林業發展有利于提供優質產品。人們的消費水平逐步提高,樹立了新型的消費觀念。在購買產品時,不僅僅注重產品的價格,更加重視的是產品的質量。林業不斷發展,為了滿足人們的購買需求,林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2.2林業的發展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國家大力支持林業事業的發展,提出了退耕還林的政策,而且鼓勵人們多植樹,在一些網絡平臺上,也大力響應保護森林的政策,對于林業事業進行公益性投資,大力號召人們植樹造林,為保護生態平衡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展林業,不僅能夠使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也能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凈化空氣,抵御自然災害,改善沙漠化,優化人們生活環境。
3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
3.1加強林地保護隊伍的建設。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對保護林業資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與此同時,森林生態環境的發展也離不開林地的保護作用。森林土地的保護需要由人民來實4施。建立一支專業水平高、文化水平高的隊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比如提高森林保護人員的工資和待遇;可以從高校選拔專業的技術人員,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森林保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并共同準備推進森林保護工作。在林地保護方面,政府各部門也應在一定程度上賦予勞動者相應的權利,使其能夠真正發揮保護林地資源的價值。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經濟建設相統一,林業生態環境是經濟建設的良好途徑。要在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挖掘林業資源開發潛力,從各個角度建設和發展林業資源相關產業。使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為林業經濟發展服務。3.2依靠科技的形式對林業進行發展。我國林業發展事業較為落后,起步較晚。科學技術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動力,同時也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動力。在林業發展中,應該積極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林業管理,完善管理流程。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同時,應該把林業發展與高科技發展相結合,提高林業發展的科學性。3.3加強對林業管理的監督工作。林業工作效率較低,主要是由于監管不到位造成的。工作中常出現消極怠工的現象。所以,為了林業良好持續的發展,應該聘請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對于林業的全程進行科學的指導與監管。提高工作的效率,促進林業行業的健康穩步發展。同時,應與社會發展趨勢相適應,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大力發展林業行業,進行管理,不斷促進林業行業的發展。
4生態文明建設策略探究
生態文明建設受到國家重視,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我國作為農業發展大國。生態環境平衡與生態環境管理對于農業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所以為了農業的持續發展,應該不斷規劃、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在實踐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完善生態文明發展的策略,提出實用性強的方法,對于存在的問題實現真正的解決。4.1完善法制體系。發展與生態的建設需要制度的保障,在快速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法律是維護林業發展的最強有力保障。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對于一些企業或者個人破壞自然環境、生態平衡的行為應該給予嚴厲的處罰。將生態文明納入企業或者政府員工績效考核,定期組織培訓,幫助員工樹立積極的生態文明意識,對于學習突出,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的社會人員應該給予獎勵,為社會作出表率。帶動社會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一個社會的潮流。4.2加大資金投入。資金對于林業的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保障作用,資金充足,能夠聘請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配置性價比,質量過硬的設備。建立健全完備的環保系統,尤其對于環境、空氣質量較差的地區,進行重點監控,重點管理??梢圆扇o人機技術,進行24h的監控,一旦出現違規違法行為,立即予以一定的懲罰。抓典型,樹立社會威信。4.3轉型升級,促進林業發展。林業發展,促進了與其有密切聯系的農業的發展。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落腳點。林業產業應該不斷升級自身產業結構,結合所在地區優勢、特色、文化。并且融入當代先進技術,發展林業事業。把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5結束語
林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應該大力發展林業事業,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大力支持,地方政府需要進行積極的配合和落實,社會人員、企業需要樹立綠色環保的觀念意識,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貫徹低碳生活、綠色生產。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環境結構的平衡,大力建設圣生態文明,確保生態文明與林業發展始終保持積極向上,有序,可持續發展。只有生態環境情況良好,才能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多的可用資源,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所以,對林業的發展要引起國家、社會、企業、個人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彭陳鳳.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8(23):183.
[2]趙衛國.淺談生態保護與林業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0):160-161.
[3]任正升.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探究[J].現代園藝,2018(20):158.
作者:車宗彩 單位: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上一篇:林業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探索
- 下一篇:探析林地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