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時間:2022-08-01 03:52:32
導語:農業生態文明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近年來,環境問題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環境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本文中談到了云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針對云南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結合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提出了幾點舉措,對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生態文明建設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是主要的核心內容,與國家、民族和人類的發展息息相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馬克思在長期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豐富了生態文明的理論體系。馬克思的生態自然觀強調了自然界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時還指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正確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保護環境和尊重自然萬物的理念,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思想指導,有助于云南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
(一)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人類是自然界長期發展誕生的自然產物,人的出現是歷史必然性,人的組成成分都源于自然界,并且人會隨著自然界的發展而發展。一些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就是在變相地毀壞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人若是長期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環境,終將會自食惡果。此外,人與自然的相互辯證統一關系還體現在自然界是人類生產生活的生命之源,自然界為人類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生產物質,一旦這些基本物質材料無法提供,人類的生存問題將會出現重大危機。同時,人類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是人類會使用工具,工具是自然界提供給人類的,人類如果脫離自然界,根本無法生存更不用談實踐了。(二)人類必須理解正確觀念,執行正確行為。人類作為高級動物出現在地球上,自然生態環境并沒有因此出現崩潰或者毀滅,而是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這一種全新的形態,時時刻刻地滲透到人類的生活實踐中。自然界不但為人類實踐活動提供了基本的生產生活材料,還為人類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和實踐對象,人類通過不斷的實踐行為從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實踐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它把人類社會從統一變為分化,形成了各式各樣的人類社會。目前自然生態系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人類實踐活動的不當,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因此,人類的社會活動并非是為了征服大自然,而是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的力量是人類難以抵擋的,我們要通過科學實踐探尋人類能夠與自然和平相處的平衡點,人類作為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與其他生態環境的參與者和平共處是基本的自然規律。(三)人、自然、社會三者相關制約、作用和依賴。人、自然、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制約的,以人為主體可以把關系分為人人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三種。人作為創造歷史的主體,定義了自然界的概念,同時人類屬于社會群體,社會群體是由原始社會中產生的自然群體發展而來的,是基于根本的自然條件出現的,人、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是密切且不可分割的,它們在辯證關系上是統一存在的。
二、云南農業生態文明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表現
(一)生態環境的破壞給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威脅。經濟發展帶動科技的發展,也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加劇了人類對于自然界資源的榨取。現如今,由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云南地區,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系統變得越發脆弱,出現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珍惜動植物滅絕等現象。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今的資源需求會進一步增加,事后補救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同時,人口數量大幅度上漲、城市建設的發展和工業企業的發展都在一定程度上給環境帶來了危害,使得自然界無法健康的發展。(二)生態經濟鏈的不完善給環境資源造成威脅。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環境的維護建設不是相互制約的關系,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生態經濟發展需要可持續性,但是現有的生態經濟鏈沒有完全遵循循環再利用的原則,使得經濟效益、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沒有進行有機結合,雖然經濟效益提升了,但是對大自然卻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三)法律體系的不健全給生態文明建設執行造成威脅。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需要有健全的法律體系加以保障。結合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情況,云南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健全的生態法律不僅要求企業遵循法律條文開發大自然,還要對一些非法企業進行查處,需要各個部門相配合進行執法。目前主要的薄弱點在于執法力度不足,一方面,體系不健全、執法人員數量不足以及經費緊張等,導致執法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執法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對于不作為的執法人員沒有相應的考核制度,使得生態執法效果不顯著。(四)生態道德教育的匱乏給培養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的行為造成威脅。當前,我國的生態道德教育的建設發展比較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水平較低。一是投入力度不足,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補貼開展教育,缺乏其他方面的資金投入支持,教育模式缺乏創新性,仍然以學校教育為主來提升人民素質水平,受教育人群較少。二是社會參與度低,沒有將生態道德教育發展成為一項全民教育行為,政府機關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力度不足,制約了生態道德教育的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指導下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一)樹立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生態文明建設基于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加以貫徹落實,希望人們在對待事物時要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要從長遠利益出發,遵循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因此,在云南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始終明確文明思想,在建設中著重培養生態文化思想,樹立文明觀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二)統籌生態文明的培育與建設。生態文明的培養和建設是勢在必行的,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一是需要云南政府部門起到帶頭作用,帶領云南當地人民群眾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二是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和培訓計劃,組織和培養廣大人民群眾樹立生態觀。三是要統籌規劃城鄉一體化建設,通過城鄉一體化建設,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使人民走向致富的道路。(三)打造生態經濟的產業鏈。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云南政府要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思想,推進生態文明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進而發展云南經濟。對于云南地區農村建設,要依托自身生態優勢,發展農業特色產業鏈,例如:開展生態旅游、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等,在一定程度上發展鄉村經濟,建設美麗鄉村。(四)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培養社會主義新型公民?;隈R克思主義生態觀指導,建設農業生態文明,要定期開展生態文明觀念的教育培訓,將生態教育落實到現代教育的實踐活動中,云南教育部門要將科學發展觀融入滲透到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強化全民生態教育。此外,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生態恢復、補償以及項目審核制度,從政治、經濟和教育等方面,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
四、結語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業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要,在發展過程中要時刻銘記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堅持與云南實際情況相結合,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等生態文明建設活動,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寶全,李玉婷.“中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研討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行[J].理論視野,2019,11:封3
[2]沈紅梅.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主旨及對我國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5(2)
作者:李文榮
- 上一篇:糧食儲備企業財務管理營運能力研究
- 下一篇:新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