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皋湖生態養殖論文
時間:2022-11-12 02:32:20
導語:林皋湖生態養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主要做法
1.1大水面生態散養
林皋湖年平均氣溫偏低,最低溫度只有12℃左右,最高溫度25℃,持續時間很短。通過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林皋湖生態水產養殖模式定位為大水面生態散養。投放魚種的規模與品種逐年增多,呈螺旋上升發展。2006年11月開始,適量試投放魚種,規格50g~500g左右,各類魚種投放約2.5萬kg;2008年10月~11月,在水面大規模投放魚種(250g~800g)3.5萬kg;2012年冬季投放(50g~800g)魚種5萬kg;2013年大規模魚種投放(400g~800g)7.5萬kg。通過實踐,林皋湖生態水產養殖魚種投放時間以11月~12月為最佳時期。每年10月~11月是成魚及大規格魚種大量上市時間,魚種價為當年最低,投放魚種成本低,經過環境適應,開春會迅速進食,快速生長。在養殖中,嚴禁使用磺胺米、呋喃西林、痢特靈、氯霉素、紅霉素、環丙沙星等抗菌素藥物。嚴禁直接向水域中潑灑抗菌素,也不應在水產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因地制宜選用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藥來防治魚病,既省錢又安全、環保、藥物殘留少,更有利于提高水產品質量。殺蟲殺菌藥嚴格使用。通過近十年大水面生態散養,不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喂養,養殖中很少用藥。十年間,因為外部因素、養殖密度和魚種等原因,用藥僅僅3次。水面生態散養投入品僅使用少量國家正規廠家生產且經過安全論證的綠色生態肥或生物水質激活劑,養殖用藥也堅持使用綠色高效無殘留產品,在確保能為濾食性魚類提供浮游生物和動物等餌料外,還可有效凈化水質,使有害物質轉化為有用成分,為魚類提供豐富餌料。做到養殖與生態保護兼顧,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2大輪捕捕撈模式
按照魚類消費經驗,每年8月~9月,市場成魚價格最高,適時捕撈,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也可為投放新魚種留下生活空間,提供可靠的餌料場所環境。2006年開始適量投放魚種,2008年實施大輪捕捕撈模式,即集中捕撈。2009年捕撈成魚25萬kg左右,2010年~2013年,每年捕撈成魚25萬kg左右。同時,每間隔2年時間,適時適量投放一次20g~150g魚種,投放魚種時間氣溫低,好運輸,損傷少,成活率高,以減少投放成本。根據市場情況,魚價相對較高時,調整大輪捕計劃,安排1~2次捕撈。每年穩定大規模投放400g~800g魚種7.5萬kg左右,捕撈成魚25萬kg左右,現在,已經形成林皋湖生態水產養殖的基本規律。
1.3多魚種生態養殖
魚和水生植物共同生長,魚類很少生病,因為植物可利用魚的糞便和殘餌做肥料并加以吸收,消除了病原體的繁殖場所,凈化了水質;同時在光合作用下,植物釋放出的氧氣又增加了水體的含氧量,因而減少了魚類的發病率。如果養殖品種較少,單一品種的比例達50%以上,往往該品種易生病。反之生物品種越多越復雜,生態系統越健全,則魚的抗病力越強,魚的發病率就越低。林皋湖漁業資源豐富,天然魚類主要有:鯽魚、青魚、鱔魚、馬口魚、泥鰍、中華鱉、螃蟹、河蝦、河蚌等。養殖魚類主要有:鯉魚、草魚、鳙魚、鰱魚。以鳙魚、白鰱魚為主,套養鯉、草、鯽魚。
1.4良好的綜合效益
林皋湖生態水產養殖,經過幾年探索實踐,經濟效益明顯。湖區生態魚價格比同期上市肥水池塘價格高出0.2元~0.5元,直接增加了養殖收入,形成了一套適合當地的水產養殖方法。白水縣水產、漁政站總結出的林皋湖生態水產養殖方法和經驗,在縣域及周邊石堡川水庫、故現水庫、鐵牛河水庫及池塘,得到推廣。不但發展壯大了水產養殖,還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優質的水產品既豐富了百姓的菜籃子,備受消費者青睞,又為縣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林皋湖生態水產養殖場先后被評為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陜西省健康養殖示范場、陜西省生態水產品基地。
2存在問題
林皋湖生態水產養殖在發展的同時,因為客觀因素,必然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可能會引起一連串的不良反應,重則導致徹底損毀這一產業。
2.1生態養殖簡單化
目前,從林皋湖養殖的密度看,已經屬于高密度、低收益。而高密度往往是制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密度的養殖中,魚病蟲害的發病率往往較高,水質也會因此惡化。林皋湖生態養殖技術含量偏低,主要表現是動態營養生態水質監控、魚種科學系統化養殖檢測等,不能實現科學化、常態化、自動化。
2.2水源水質不正常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按照設計,林皋湖最大水面積可以達到2700畝左右,但近年來由于降水量偏少,蒸發量大,每年實際平均水面積僅為2000畝左右,限制了林皋湖生態養殖的水平和規模。白水河上游居民生產生活排放污水逐年增多,個別企業偷排偷放,林皋湖水質時有惡化,已經出現過兩次死魚現象,死魚達到3.5萬kg。
2.3投資環境無保障
由于林皋水庫毗鄰村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群眾投工投勞,個別群眾非法偷捕多有發生,屢禁不止。更有少數群眾無理取鬧,干擾破壞漁業正常生產。由于林皋水庫是白水縣東南片主要灌溉水源,水庫兼具防洪、抗旱,又加之休閑觀光,對生態養殖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影響。
3幾點建議
在處理水庫功能的問題上,兼顧林皋湖的多樣性,積極探索生態養殖的最新方法。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制定預案,遇到新問題,善于及時處理。有以下幾點建議:
3.1創新養殖模式
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將生產重心轉變到水產營銷上。緊抓機遇,創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堅持走健康、環保的水產養殖之路。積極嘗試立體型、復合型養殖模式,例如發展網箱養殖,攔網養殖,水灣養殖等。努力實現生態養殖的高效益、低密度經營模式。結合休閑觀光,發展生態觀光漁業,實現“養、觀、餐、買”四位一體生態養殖特色。
3.2打造生態品牌
首先,生態養殖實現跨越式突進即標準化操作,制定一套完整而又科學的養殖操作流程,摒棄舊有的人工化、經驗化養殖;其次,引進先進的質量監測系統和模式,在生產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實行更加嚴格和規范的生態養殖管理系統,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養殖人員的生態養殖意識。不斷提升生態養殖區域優勢,增強地域化標記,打造區域性的生態養殖品牌。在養育品種上,結構合理,比例恰當,既突出特色,又著重生態。
3.3營造良好環境
爭取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保護水源。在不影響水庫功能的前提下,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養殖規劃。加大水利法規宣傳力度,配合當地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偷盜行為、故意破壞滋事人員。
4結語
總之,生態養殖是一門綜合科學,需要綜合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還需要結合一定的社會科學。發展生態養殖要結合地區特點,形成特色和品牌,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賀志馨權曉娟單位:白水縣林皋水庫灌溉管理處
- 上一篇:房管局科長競聘稿
- 下一篇: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