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現狀與對策探析
時間:2022-03-08 11:45:35
導語:新農村建設現狀與對策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銀湖街道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精神,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高品質打造具有“鄉土氣息、田園風光、區域特色、富陽品牌”的銀湖新農村。
1.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
(1)以精品線路為主軸,打造特色風景線2016—2018年,銀湖街道通過三年努力打造的“美麗西郊,夢里銀湖”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已基本環繞銀湖全境。整條線路主要以“打造都市近郊半小時慢生活基地,建設宜游、宜居、宜業、宜文的美麗西郊”為核心,以自然生態風光為基底軸,以人文歷史特色為支撐軸,以多元產業發展為動力軸,充分體現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民居風貌、民俗文化、產業發展等各個方面,建成了既具有銀湖地域特色又實現三產融合的25公里新農村特色風景線。在建設過程中,按照“建設生態環境,打造美麗風景,營造風情道路,體現農村風貌”的要求,開展村相、路相、園相、田相、林相、湖相、坡相、房相等“八相聯治”,經過3年多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投入,精品線路沿線各村硬化,美化、序化、亮化、潔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公廁、生態化停車場、特色公交車站(驛站)、特色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配套到位,農村整體面貌、人居環境得到大力提升。(2)以特色村創建為重點,提升美麗鄉村新形象按照“基礎為本、潔凈為先、環境為重、特色為優、文化為魂、管理為上”的指導方針,堅持“鄉土氣息、田園風光,地域特色、富陽品牌”相結合,不搞“一刀切”,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符號,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避免求大求洋求高,打造“一村一品”,已初步形成郜村精品農家樂民宿村、勤豐勤樂的云水灣風情小鎮、唐家塢國學書法特色村、坑西西巖石林生態休閑特色村、金竺杭派民居非遺傳承特色村、洪莊陽光花?;?、大地生態人文康養特色村、泗洲造紙文化遺址傳承村、東塢山豆腐皮素食文化村等。一是以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打造富陽的美麗西郊。坑西村以毛竹、茶葉、荷花、水產等為基礎產業,以人文觀光,農家樂民宿產業為延伸,打造“詩畫坑西”。郜村村以傳統水果園為主產業,以農家樂民宿、農事采摘體驗、休閑觀光、拓展項目為延伸產業,打造“梨園春色”。二是以自然純樸的田園風光,打造杭州的夢里銀湖。洪莊村以花海果園為產業,打造“七彩洪莊”。洪莊村是是遠近聞名的向日葵基地,正在積極建設洪莊花海果園產業園?;êR韵蛉湛ⅠR尾草為主,果園以火龍果等為主。大地村以毛竹、茶葉為基礎產業,以周必大古墓、芳地六景為歷史人文特色,以觀光休閑、養生為延伸產業,打造“芳華大地”。勤豐村以農家樂民宿、運動休閑、藝術培訓等為產業,打造“田園城市型”藝術風情小鎮。全村以西石塢水庫及周邊為景觀依托、以宋代白龍寺為文化依托、以自行車騎行道等為運動休閑依托、以和尚莊農家樂民宿一條街為產業依托,是銀湖街道最具城市田園風格特色的村落之一。三是以各具特色的歷史人文,打造銀湖的魅力山水。泗洲村以泗洲造紙文化遺址、鳳凰山朝陽寺等為歷史人文特色,以觀光休閑為延伸產業,打造“夢回千年”歷史文化村。唐家塢村,以觀光休閑、書法展覽培訓等為產業,打造“國學書法特色村”及“農田公園”景觀綜合體。金竺村以“慢生活、憶鄉愁”鄉村游為產業,打造“水墨金竺”。以金竺52套杭派民居建設為契機,以金竺千畝茶園觀景平臺、金竺畈水庫親水平臺、金竺非遺特色紙傘、湖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亮點,重點發展農業休閑觀光產業、農事活動體驗、慢生活農家樂民宿產業等。(3)以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打造農村人居新環境一是抓環境提升,改善鄉村面貌。樹立“環境是臉面”理念,深化“五長合一”管理機制,全域實行路長制、河長制、湖長制、微長制、弄長制“五長合一”的城鄉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維,生活垃圾分類及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建立健全村莊長效保潔機制,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村莊生態修復工程,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至2019年6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以上,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衛生保潔率達到100%,美麗庭院創建率達90%,農村公廁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生態修復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0%,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率達到95%,主要道路及精品線路弱電線整治率達到95%。二是抓專項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行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健全“兩違”防控長效管理機制,開展“一戶多宅”專項清理,積極爭創“無違建街道”。持續推進“拔煙囪、關礦山”等行動,力爭到2020年底關停所有礦山。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筑牢環保第一線。三是抓綜合整治,改善人居環境。按照“生態文明、宜居宜業、美麗和諧”的整治定位,打好“拆、建、改、管、提”五字組合拳,街道集鎮與農村整體風貌煥然一新。清理各類垃圾死角3675處、臟亂道路5000平方米、河道溝渠3.2公里,清除亂張貼小廣告3860處、亂堆亂放1380處、亂搭建38處,清理垃圾923噸。同時,按照“拆違建、清溪流,堆整齊、掃干凈,種滿園、點漂亮,增收入、人和諧”24字要求,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引導干部群眾職工主動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中來。(4)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契機,激活農村經濟新發展一是分類施策發展美麗經濟。深入挖掘茶葉、水果、竹、花卉、苗木、香榧等農產業集群,打造新農村新樣板,為農村經濟奠定產業基礎。深化“互聯網+鄉村游”理念,加快發展“銀湖趣村游”旅游經濟和民宿經濟,發展線上銀湖趣村游線路營銷網及線下“銀湖農產品銷售展示中心”營銷的商品經濟。二是加大扶持特色銀湖品牌。以打造坑西西巖山溫泉度假區、唐家塢農旅文化園經濟樣板為重點,創建國家地質文化村,加快度假區項目推進。三是突出文化引領鄉村振興。重拾傳統文化價值,發揮優秀文化影響力,通過文化禮堂等基礎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文化下鄉活動,進一步培育鄉風文明新風尚,形成敬老尊賢、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良好社會氛圍。另一方面,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以及造紙、書法、豆腐皮手工制作技藝、湖筆紙傘手工制作技藝、東吳傳龍舞龍技藝等非遺文化的多元價值,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發展特色化、集群化的產業類型,帶動村民致富。
2.主要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薄弱作為建設主體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有限,造血功能弱化,籌措資金上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要么積極性不高,要么辦法不多,自己籌措資金的能力有限和水平不高。(2)規劃設計標準不高較突出的就是從規劃設計到實際完工的效果反差較大。重建設、輕管理、輕經營。沒有經營理念的建設是沒有造血功能、缺乏活力的建設,因此導致很多村建得很美,但引不來人、留不下人。(3)農村服務配套不足村莊空心化嚴重,農業人才缺乏,特別是在農業科技、設備和新農村2020.2成果的推廣與應用上,人才的匱乏,制約現代農業發展。土地要素的制約、設施農用地指標問題限制了農業規?;l展、農業項目化的推進。
3.對策措施
(1)圍繞三產融合,推進農業產業的優質發展一是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建設。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傳承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農村新興產業。推進科技創新,發展設施智慧農業。到2020年,建成田園體驗區2個、農牧漁場5個。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中低產田。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停車場、觀景臺、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充分運用科技力量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培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三是培育三產融合新業態。加快構建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民宿、農村電商、運動休閑、鄉村旅游、養生養老、鄉村文創等新產業新業態,以“銀湖趣村游”為載體,推動“大農業”和“大旅游”有機結合。(2)圍繞招商引資,助力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一是引導村民轉變角色經營鄉村。引導村民以“村景、村居、村味、村藝、村趣、村節、村禮、村創客”等八大體系為經營內容,創立“銀湖趣村游”美麗鄉村營銷品牌。全面導入“互聯網+鄉村游+經營鏈”發展理念,重點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農事活動體驗、慢生活農家樂民宿產業等農民直接參與的惠農項目。鼓勵村成立股份制公司,由村集體控股,負責管理、開發等投資項目,利用環境買空氣、賣服務,利用產業基礎打造高端民宿。二是做優精品線路壯大鄉村旅游。挖掘和壯大現有旅游資源,將東塢山豆腐皮、洪莊花海等節點串點成線,形成特色的“鄉村游”精品路線,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華麗轉變。三是扶持龍頭企業帶動區域發展。圍繞入駐坑西村的浙江永耀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戰略,帶動周邊村聯動發展。配合唐家塢村農業科技園項目的建設,實現城鄉資源優勢互補、統籌發展。四是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引進優勢項目。積極引導農地流轉,為發展和引進高效農業、現代農業和優勢農業破解要素制約;探索發展“基地+農戶+電商”的現代經營模式。(3)圍繞鄉村治理,培育風清氣正的村風村貌一是強化領頭雁工程建設。培養領頭雁和帶頭人,不斷增強村干部的政治意識、服務意識,提升村干部整體素質和履職能力。注重從鄉賢中推薦優秀人員選配村干部,發揮“領頭雁”在村級治理中的示范帶動作用。組織村干部集中培訓和重點輪訓。圍繞鄉村振興主題,開展村干部“擂臺比武”活動,推動村與村之間的比學趕超。二是推進三治融合管理。建立組織健全、自治有效、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調動農民參與村民自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五議兩公開”等村級運轉規范化制度執行力度,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深入開展“平安街道”“平安村”“民主法治村”等創建活動,在流動人口超過8000人、治安情況較為復雜的村建立警務室。始終保持對農村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加強鄉村德治建設,深入挖掘道德典型、法治典故等特色資源,進一步發揮農村文化禮堂主陣地作用,倡導農村文明新風尚。三是弘揚優良鄉風。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傳承弘揚優良家風家訓,深化“鄉風評議”活動,積極培育和弘揚新鄉賢文化。積極選樹“最美婆媳”“最美鄰里”“身邊好人”“美德少年”典型,進一步弘揚“最美”精神,培育“最美”風尚。大力推進農村志愿服務工作,建立健全農村志愿服務體系。開展鄉鎮文明指數測評,到2020年,區級文明村和文明鎮覆蓋率達到80%以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鄉鎮文明行動達標率100%,一村一故事創作行政村率80%以上。四是提高農村服務能力。按照“最多跑一次”和“最多跑第一地”要求,完善村便民服務中心功能,建立服務清單和責任清單,按照“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的要求,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
作者:湯燕華 羊文偉
- 上一篇:農民職業教育困境與破解之策
- 下一篇:弱仔對養豬生產的危害及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