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1-20 08:48:05
導語:畜牧養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成縣畜牧業發展不斷壯大,牧業收入在增加農民收入中的比重在逐年增大,筆者通過對全縣17個鄉鎮重點養殖場及養殖大戶的走訪調查,發現在養殖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文章圍繞成縣畜牧養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就這方面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今后全縣養殖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養殖業;發展;問題;對策;成縣
近年來,成縣畜牧業生產在縣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日益發展壯大,牧業收入在增加農民收入中占有相當的比重。據統計,2014年底,牧業總產值達到24400萬元,牧業人均純收入871.4元,豬存欄13.46萬頭,牛存欄3.58萬頭,雞存欄51.7萬只,羊存欄1.86萬只,養殖數量與上一年基本持平。目前,全縣共有養殖場(養殖大戶)430家,其中,規模養殖大戶有250家,適度規模戶180家。100頭以上的養豬場有43家,50以上頭的養牛場4家,10000只以上的養雞場7家,100只以上的羊場9家。但上規模的標準化的引領性的龍頭企業不多,大多數畜牧業養殖戶在建設和管理上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畜牧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急需加以解決。
1畜牧養殖存在的問題
1.1建場選址隨意,布局不合理
筆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80%的養殖場選址不科學,布局不合理,沒有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建場規模大小不一,憑自己的想法隨意建場,有些養殖戶為了交通便利,將養殖場建在公路附近,有些養殖場為了方便生活,選址距離居民居住區很近,有些因陋就簡,建在低洼陰濕之地,不利排水,不利通風,這些都與動物防疫條件的要求相差甚遠,從而容易導致疫病的發生,嚴重影響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及周邊生活環境衛生。
1.2環保設施不健全,影響了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養殖場無統一的化糞池、排污走道、貯糞場及糞污處理設施,污水到處流,糞便四處堆,蒼蠅、蚊子橫飛,環境十分惡劣。其主要原因是養殖戶對畜禽危害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養殖輕環保,未建有與養殖相配套的排污處理設施,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沒有做到環境保護與養殖持續發展相協調。許多養殖場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片面追求養殖的規模,圈舍建得過于密集,未留下充足的綠化空間,不符合畜禽環境衛生要求,不利于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3養殖場內部建設不合理
大多數養殖戶都是“以場為家”,生活區與生產區緊緊相連,有的甚至連圍墻也不砌,生活、生產混為一體,畜舍之間間距過小,畜舍過于低矮,窗戶少而小,采光通風不良。養殖場大門口未設消毒池,生產區門口未設消毒間,多數沒有辦公室及獸醫防疫室,藥品隨意擺放。
1.4養殖戶的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要求
現代化的畜牧養殖技術在傳播過程中,得不到養殖戶的認同,使其難以推廣和發展。在傳統的畜牧業發展中,養殖戶世代依靠經驗來養殖,從畜種的選擇到喂養、飼料的選擇到牲畜的分娩以及疾病防治等環節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養殖戶經濟基礎和個人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其意識能力和發展理念不是太高,想通過投資少,見效快的方式而獲得經濟效益,把有限的資金全部都投入到養殖生產當中。再就是對現代新技術了解的不夠,懂得的少,沒有看到新技術的實用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養殖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1.5防疫觀念意識淡薄
成縣養殖業正處于傳統意義上的散養向中小型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過渡,多數養殖場業主畜禽防疫意識淡薄,防疫認識不到位,防疫進度跟不上,沒有系統的免疫程序,不按程序設防,“重養輕防,輕防重治”的思想意識嚴重。大多數養殖場生產區、隔離區、生活區混為一體,沒有有效地隔離開來,有的甚至沒有隔離區,疫苗保存使用不當,導致免疫效果低下,圈舍消毒不嚴或者沒有進行定期消毒,這些都容易導致動物疫病傳播,給動物疫病防控帶來隱患,導致疫病時有發生。
1.6獸用抗菌藥使用不合理
近年來,食品安全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抗菌藥濫用造成的藥物殘留及環境污染是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大部分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不按規定設防,從而導致疫病多發流行,存在長期和過量使用抗菌藥的問題,使動物產生耐藥性,疫病復雜難治,藥物殘留在食物中,人吃了后耐藥性也不斷增強。除此之外,抗菌藥在動物體內只能被吸收一部分,大部分都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土壤和水源,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
2對策
2.1科學選址,合理布局
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做好養殖場的辦證審批工作,應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進行審核辦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拒不辦理。養殖人員在決定搞養殖以前,就應該按《動物防疫條件管理辦法》進行選址、規劃、布局,并請畜牧技術人員指導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建圈舍要考慮進水、排水、車輛的通行、喂食是否方便、環境污染、各個功能及分區的尺寸等,要有辦公室、醫療室、配種室,要有綠化帶、宿舍、廁所、沉淀池、大門、圍墻,大門口及圈舍門口要有消毒池,還應有調入動物及患病動物隔離區等,生產區、隔離區、生活區應隔離開來。
2.2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做好畜禽污染防治
近年來,國家倡導和諧社會、美麗鄉村建設,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媒體、網絡、宣傳手冊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條例》《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獸藥管理條例》及《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環保清潔養殖意識,引導養殖場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促進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2.3引導示范帶動,推進標準化養殖
縣級畜牧技術人員每年應定期到各鄉鎮養殖示范村社舉辦畜牧技術培訓班,對養殖戶及有養殖意向的農戶進行圈舍建設、養殖技術及防疫知識培訓,大力宣傳科學養殖,積極轉變傳統養殖模式,建設標準化圈舍,推進標準化養殖,提高養殖戶環保意識,使養殖環境得到不斷改善,輻射帶動周邊養殖建設的標準化發展。
2.4加強培訓學習,提高養殖專業技術知識水平
養殖人員應訂閱與養殖有關的畜牧報刊雜志,利用休閑時間進行學習,以提高養殖技術,縣級畜牧部門應舉辦養殖大戶畜牧技術知識學習班,以增強現代養殖發展理念,逐步推進依法養殖、科學養殖。縣級畜牧獸醫部門應開通專業技術指導及養殖大戶網絡媒體交流平臺(微信、微博),養殖信息技術,增進技術服務人員與養殖大戶、養殖大戶與大戶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溝通。
2.5加強養殖場監管,增強養殖業主的防疫意識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定期對養殖場進行監督檢查,督促指導養殖場建立并落實免疫、治療用藥、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無害化處理、畜禽標識等制度,并建立完整的養殖檔案,做到依法管理,規范管理,逐步增強養殖場業主的法制觀念和防疫意識。同時,養殖場要配備專職獸醫技術人員,配備相應獸醫設備和消毒治療藥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定期注射疫苗,嚴格徹底消毒。場內謝絕參觀,人員車輛進入場內需嚴格消毒。飼養人員經常觀察畜群,發現病死畜禽及時檢出,做無害化處理,有疫情及時上報獸醫人員。
2.6預防為主,合理使用抗菌素類藥品
養殖從業人員應該認真學習,深刻認識獸用抗菌藥的危害,形成預防為主的意識,僅在需要時使用抗菌藥,用藥的種類、用法和用量應嚴格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執行。畜牧技術指導員要倡導養殖人員使用安全、高效、可替代抗菌藥的添加劑,常見的有益生菌、酶制劑、中草藥制劑、植物提取物等都有著較好的功效,或者可以添加一些純度高、添加比例少、藥效時間長、抗菌效果好、休藥期短等特點和功效的高效抗菌藥。動物衛生監督部門應該加強養殖場監管,積極開展安全用藥宣傳和培訓活動,將安全用藥知識宣傳到村、普及到戶,引導養殖戶選擇使用未添加藥物飼料添加劑的飼料產品,防止濫用、亂用、誤用獸用抗菌藥。督促養殖場落實用藥記錄制度、休藥制度,有效提升養殖業科學、合理、安全用藥水平,推行健康養殖。
作者:周巧紅 單位:甘肅成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