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動物病因及防控措施

時間:2022-06-25 08:07:05

導語:畜牧養殖動物病因及防控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養殖動物病因及防控措施

摘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對各種肉制品需求量越來越高,使得我國畜牧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在畜牧養殖業中卻存在一大危害,就是動物疾病帶來的影響,在降低養殖戶經濟效益的同時,還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一定影響,加強對動物疾病的防治十分必要。本文針對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病因防控措施進行深入分析,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動物疾病的危害,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收益,減少甚至是消除帶病肉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關鍵詞:畜禽養殖;病因;防控措施

1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溯源

現代社會發展過程當中,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尤其是畜牧養殖業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從表面上看,畜牧養殖業是一種粗放式產業。廣大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發現,導致動物疾病發生的最大原因不外乎是動物對生長環境不適引起的。動物作為具有生命的物種,在其生長發育及進化過程中,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外部環境的變化往往會改變動物身體內部的相關機能,所以,在進行畜牧養殖時,養殖場的選擇非常重要,要考慮到氣候、空氣濕潤程度、水源、通風性能等,因為這些都會導致動物對生長環境產生不適,導致疾病發生。另外,導致動物發生疾病的原因就是人們的管理方式不當,導致疾病發生。在畜牧養殖中,人作為主要活動對象,人的管理方式與動物的吃、喝、住、睡及運動息息相關,一旦人的管理不到位,會導致畜牧養殖場出現衛生不達標、通風條件差等現象,還會出現藥物濫用、疫情防控意識弱、未按要求進行防疫管理等問題,進而造成動物產生疾病。因此,在動物疾病防控措施上,需要在養殖地選址和養殖管理兩方面加以預防控制。

2畜牧養殖防控對策

面對導致動物生病的兩大主要因素,在進行畜牧養殖時,要積極對動物疾病進行防控,降低動物疾病的發生率。首先,要養殖工作人員進行防疫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衛生防疫意識,最好定期做知識培訓或是專家講座,提高其疫情防控意識,強化工作人員的有責任心,促使其做好自己的職責。其次,畜牧養殖場要加大資金投入。畜牧養殖場資金充足保證各項基礎設施完備的必需條件,比如可以完善各種動物醫療設施,檢疫設施,可以及時對動物疾病進行確認并進行有效治療,所以說,資金的不斷投入能給動物提供良好、健康的生長環境,進而滿足動物生長所需的各項條件,還能有效提高養殖場的管理效率等[1]。另外,畜牧養殖場要加強疾病防控管理能力,所以,要從防控制度、執行和監測3方面展開。第一,畜牧養殖場要建立健全相應的養殖管理制度,對養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項工作進行明確規定,并且要達到國家規定的各種標準甚至是超過,尤其是對各類疾病的預防措施。第二,在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尤其是在養殖場衛生、消毒、注射疫苗、通風等方面,以確保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要積極提高疾病治療能力,注重培養獸醫治療人員專業素養。對疾病防控不可能做到毫無遺漏,所以要不斷提高疾病治療治療能力,以此來應對隨時都可能出現的突發疾病,進而降低成本,保證動物健康。

3結語

總之,在畜牧養殖過程中,要積極對畜牧養殖業存在的生長環境和養殖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完善,以強化動物疾病防控能力。只有將動物疾病保持在人類可控范圍之內才能使動物疫情不再成為人類的威脅。

參考文獻:

[1]梁萬軍.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J].當代畜牧,2014(23):30-31.

作者:鄭學龍 單位:山東省平度市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