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概況分析
時間:2022-11-29 08:51:01
導語: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概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概述
我國養殖的毛皮動物主要有水貂、狐貍、貉子、獺兔、麝鼠等[1]。與傳統養殖業相比,毛皮動物養殖業具有經濟效益高、用途廣泛、產品銷路好等特點,人們的養殖熱情高,發展非常迅速。狐、貉、貂等毛皮動物養殖業在給人們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逐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嚴重地影響了養殖戶及場區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成為當前發展新農村、改善農村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農村的障礙之一。
2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現狀
毛皮動物養殖業環境污染是指在養殖毛皮動物過程中,動物及其相關產業排放到環境中的對人體、環境及農作物直接或間接有毒、有害的糞便、尿液、臭氣、噪音等污染物。毛皮動物養殖業糞水已成為養殖集中地區的主要污染源。據報道,1只狐貍每年可產生糞便80多千克;1只貉子每年糞便的產生量與狐貍相當;1只水貂1年可產生糞便約25kg[2]。全國毛皮動物1年可產生糞便約40億千克。毛皮動物養殖業已經成為其所在地——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的重要污染源。如何治理該污染源,使毛皮動物養殖業良性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3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主要形式
食肉是大多數毛皮動物的特性,飼料中含有較高的營養,營養物質在其代謝產物糞、尿中大量殘留,生態環境會因其處理不當造成嚴重的破壞。概括來講,主要有如下污染形式:3.1水體環境污染。毛皮動物的糞、尿等排泄物一般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堆積在養殖場的糞堆處,使未經處理的動物糞尿隨雨水或污水排入河流、湖泊等。雖然水體有自凈能力,但污染物如果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水體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生物組成等狀態就會發生改變,水質變壞,會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大量的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存在于毛皮動物的糞便中。水體中的病原種類會因為這些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而增加,進而引發疫情,危害人、畜健康。糞便中含有的激素也會影響水體質量。3.2對土壤的影響。在毛皮動物養殖中,飼料中會添加大量的添加劑、抗生素和藥物激素,有些飼料添加劑中未被動物利用的重金屬元素存在于糞便中,含過量重金屬元素、抗生素和激素的動物糞便長期在農田中使用,重金屬、抗生素和激素會逐步在土壤中累積,人體通過食物鏈采食含有此類污染物的作物,會危害人體健康。還有一些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會在土壤中存留或生成芽孢,長期污染土壤。3.3對大氣環境的污染。在毛皮動物養殖過程中,動物糞、尿等排泄物和其他分泌物以及食物殘渣發酵產生刺激性很強的惡臭有害氣體、塵埃和微生物等對大氣造成污染。有害氣體主要為氨氣(NH3)、硫化氫(H2S)、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及甲烷(CH3)等。氨氣是一種污染物,不及時清理糞便和更換墊草、糞尿污水蓄積、通風不良等都會增加養殖場空氣中的氨濃度。含硫有機物的分解是硫化氫的來源,厭氧腐敗分解是最主要的途徑。毛皮動物采食的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當動物消化不良時,可排出大量的硫化氫。硫化氫也會引起動物體質減弱、生長遲緩,直至中樞神經麻痹或死亡。若毛皮動物的糞便等排泄物清除不及時或處理不得當,還會產生其他惡臭的氣體,造成空氣中含氧量下降、污濁度升高,降低空氣質量,影響人、畜的健康。大量灰塵會在養殖生產過程中產生,其中包括飼料加工和調制、飼草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飄塵以及養殖場堆積的糞便和其他廢棄物經風吹日曬,其表層干燥后受到人或者牲畜、野生動物等的踐踏、啄食、翻動,其碎屑、殘片被風吹散,形成飄塵,在大氣中長期懸浮,這些飄塵表面附著大量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等,這些物質的廣泛傳播也對大氣造成了極大的污染[3]。3.4病原微生物污染。毛皮動物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養殖廢棄物污染水體、大氣、土壤,最后形成傳染源,在人、畜中傳播,如結核桿菌、布氏桿菌等;動物尸體處理不恰當,對尸體不進行深埋,腐爛后產生有害微生物,污染土壤和水體;鳥雀、老鼠等動物在糞、尿等廢棄物中覓食也可傳播病原微生物;養殖的特種動物本身疫病防治措施不得當,會直接向人、畜傳播病原微生物,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的暴發就是很好的例證。3.5藥劑污染。毛皮動物在養殖過程中難免發病,需要合理給藥,有害物的排放也有可能是藥劑處理不當引起的,會造成藥劑直接污染或環境中有害微生物對藥劑產生耐藥性,而使疾病更難防治;有些藥劑本身就屬有毒有害物質,會引起人、畜中毒。嚴重的藥劑污染多是由于與藥劑有關的養殖廢棄物處理不當而產生的[4]。
4污染產生根源
經過大量調查研究,結合與傳統養殖業的對比,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產生的根源來自以下幾個方面:4.1產業發展自身特性。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的產生和產業自身特性關系密切。毛皮動物養殖業起步晚,發展快,導致了產業技術發展難以跟上產業的發展,同時由于行業分散,屬于彌補人們主要物質生活需要的特種行業,政府在科研上的投入少,科研起步晚,積累少,在養殖污染處理技術、飼養標準化研究、減少污染物質排泄的飼料營養需要研究、規范化管理研究等領域缺乏強大的技術支撐和產業引導力,是導致毛皮動物養殖業污染較為嚴重的因素之一。4.2產業發展布局。毛皮動物養殖業是在市場環境中自發形成的產業,在發展布局上沒有規劃,在產業發展布局方面呈現驚人的隨意性和自發性。目前養殖場多數處在城鄉結合部甚至小城市中心,可明顯看出發展布局的不合理性,而毛皮動物等污染嚴重的養殖項目逐漸向河北、山東等人口稠密區的城鎮轉移,更體現了產業發展布局的失控性。不合理和失控的產業發展布局導致特種養殖中產生的糞、尿等廢棄物沒有相應面積的土地消納,而稠密的人口又直接受害,這是目前養殖業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4.3產業結構。毛皮動物養殖業在產業結構上也存在著很大問題,特種養殖業大多屬于低端重復快速發展項目,養殖者靠大量養殖、人力成本和環境成本低取勝,而在改良養殖品種、提高品種生產性能、降低環境壓力方面積極性不高,產業發展中原本應有的廢棄物處理功能被弱化、缺失,沒有專門進行養殖廢棄物處理的實體,這使得養殖業在規模上膨脹、在品種上改良不到位,形成的大量污染物無人處理,養殖業形成了“兩條腿一粗一細”的畸形發展模式。4.4法規政策執行情況。與養殖業相關的法規政策的執行有其特殊性,因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正快速發展的現實國情決定了一方面需要大量生產包括特種養殖的畜牧產品,另一方面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進行養殖污染物治理,相關法規政策執行難以到位,特種養殖業更是如此。
5建議
畜禽養殖尤其是特種養殖污染涉及政策、管理、技術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僅靠末端治理手段解決,應該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最新的環保理念,以提高養殖效益、改善環境質量為宗旨,以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和循環利用為立足點,以環境容量為基準,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防治結合、綜合管理,建立與現代化特種養殖相適應的、符合國情的特種養殖污染防治體系。
參考文獻
[1]紀麗麗,屈平平,李濤,等.加快毛皮動物綠色養殖對策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4):106-107.
[2]安月,陳冬小,董雪,等.北方地區毛皮動物糞便無害化處理現狀調查[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10:29-30.
[3]宋巖,王樹茂,李爭.畜牧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及其防治辦法.[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0,10:68-70.
[4]劉學軍.特種動物養殖的環境污染及無害化處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08:93-94.
作者:王建華 單位:松原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田水利工程規劃抗旱防澇設計探討
- 下一篇: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問題及對策